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况,对如何创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语文课堂 活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前全国在园幼儿近3000万,幼儿教师只有130万;今后10年,我国学前三年适龄儿童人口将增至约5000万。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成了当务之急,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就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幼儿教师的重任。与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不同,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可塑性更强一些,无论是其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还是其职业道德的形成较之于高中毕业生都更有可为的地方。在我国幼儿教师缺口仍然很大的情况下,办好学前教育专业的五年制大专意义重大。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在我国现阶段运用最广泛。能否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灵活、准确、精细地完成单位课时的教学任务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强弱,关系到幼儿教师培养质量的优劣。另外,教师对课堂出神入化的驾驭对于本专业的学生从事未来的幼教工作也起着直接示范的作用。衡水学院分院的前身是有着悠久与辉煌历史的衡水师范学校,曾经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幼儿教师培养方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校录取的都是各初中成绩拔尖的学生,而今录取的都是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教育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下,以往的学习经历使他们普遍产生很强的厌学情绪。另外,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较之过去更独立、更有个性。传统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合当今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玩手机、看闲书、吃零食、睡大觉,教与学形成尖锐的矛盾,造成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从培养幼儿教师角度讲,这样的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满足不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供需矛盾势必无法解决。如何让学生的心灵回归课堂,并在课堂上尽情绽放,创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刻不容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给语文课堂注入永久的活力,关键是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上进心,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走秀”的舞台
在以往将近十年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学生形成了上课搞小动作的坏毛病,注意力涣散,听课效率极其低下。仅仅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收效甚微,常常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怎样才能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十七八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堂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阵地,还可以成为对学生的精神产生深远影响的舞台。
钱理群先生说过:语文就是要给学生打下一辈子精神的底子。把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正能量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滋养,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远远不够,这需要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大胆地放手,开展各种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如经常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排演课本剧,举行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为了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吸纳,我还经常筛选出适宜的篇目,由学生讲解,我甘心做一名倾听者,并向主讲人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习程度好一些的学生进入状态很快,程度差的学生看着有些干着急,针对这些情况,我专门为这些落后的学生设定适合他们的目标,从一字一词一句开始,给他们创造“走秀”的机会,通过让他们“秀”出来,增强自信心,培养成就感,诱导他们进入良性循环。
二、有效地进行“嫁接”
一般说来,人们对于与己无关的事情往往缺乏足够的兴趣,青少年活泼好动,追求时尚,而一些经典课文由于写作年代比较早,距离学生们的生活很遥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嫁接”,使学生的生活与文本产生积极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时,我从当年“十一”黄金周中央台搞的一个问题调查“你幸福吗”切入,让学生切实感受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然后话锋一转:“你们可曾知道?在七十多年前有那么一群与大家基本同龄的女孩子,她们背井离乡来到大都市上海,走进东洋纱厂,在这里她们姓甚名谁已无关紧要,因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包身工’。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35年的上海纱厂,去看一看包身工的生活吧!”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活了,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达到了。这种“嫁接”有时仅仅表现在某个词语上。如《雨巷》中有一个算不上生僻的词语“彷徨”,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走来走去,犹豫不决”能掌握,但对“彷徨”缺乏体验,而这直接关系到对整首诗的理解。于是,我反弹琵琶,帮助学生回忆、复原在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的生活经历,感受有明确的目的地和没有目的地的差异,深切体验感受诗人“彷徨”的心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教学设计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的篇幅越来越长。由于基础较差,部分学生连读课文都觉得吃力,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困难。这时,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的高屋建瓴就变得格外重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情深意切的散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很高,但有些不得要领。为此,我提出问题:我与地坛的关系是怎样的?围绕着这个问题,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一步步接近文本的深层意蕴:“我”在双腿瘫痪、濒临崩溃的情况下,常常到地坛去,是地坛给了“我”生命的启示;母爱的苦难、深沉、伟大也是通过“地坛”才彰显出来的:母亲无言地送“我”到地坛去、无尽地忧在地坛、无声地到地坛找“我”。《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序幕部分很重要的一回,对贾府的众多人物做了基本的介绍,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准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林黛玉的身份进入贾府,感受贾府的氛围,结识贾府的人们,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比较之中悟真味
创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地发掘课文中的矿藏,引领学生一起开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比较阅读。比较是多个方面的,有的是局限于文本内部的,如带领学生把《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三人的住处进行比较、把《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和刘母进行比较;更多的是跨文本的比较阅读,如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与毛泽东笔下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湘江秋景进行比较,将老葛朗台与夏洛克进行比较。
五、“我发现,我快乐”
发起集体“寻宝”活动,调动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一篇课文的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学生们最容易志得意满、意兴阑珊,课堂节奏也有些趋于平缓。为了能使学生们再次释放学习的热情,我常常发动学生“寻宝”,发现还有疑问的地方。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倒数第二诗节为什么说“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回家了,为什么县令、太守先后派媒人来提亲?祥林嫂的悲惨境遇为什么未在刘兰芝身上上演?《阿Q正传》中阿Q被当做抢劫赵太爷家的罪魁砍头了,为什么鲁迅还把这一段故事命名为“大团圆”?一个又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被发现、被探讨、被解决,课堂教学始终沐浴在青春的激情当中。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王应麟主编.四书.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3]章桂周.比较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介入思路与意义.语文教学通讯,2012.11A.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语文课堂 活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前全国在园幼儿近3000万,幼儿教师只有130万;今后10年,我国学前三年适龄儿童人口将增至约5000万。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成了当务之急,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就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幼儿教师的重任。与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不同,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可塑性更强一些,无论是其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还是其职业道德的形成较之于高中毕业生都更有可为的地方。在我国幼儿教师缺口仍然很大的情况下,办好学前教育专业的五年制大专意义重大。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在我国现阶段运用最广泛。能否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灵活、准确、精细地完成单位课时的教学任务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强弱,关系到幼儿教师培养质量的优劣。另外,教师对课堂出神入化的驾驭对于本专业的学生从事未来的幼教工作也起着直接示范的作用。衡水学院分院的前身是有着悠久与辉煌历史的衡水师范学校,曾经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幼儿教师培养方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校录取的都是各初中成绩拔尖的学生,而今录取的都是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教育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下,以往的学习经历使他们普遍产生很强的厌学情绪。另外,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较之过去更独立、更有个性。传统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合当今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玩手机、看闲书、吃零食、睡大觉,教与学形成尖锐的矛盾,造成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从培养幼儿教师角度讲,这样的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满足不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供需矛盾势必无法解决。如何让学生的心灵回归课堂,并在课堂上尽情绽放,创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刻不容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给语文课堂注入永久的活力,关键是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上进心,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走秀”的舞台
在以往将近十年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学生形成了上课搞小动作的坏毛病,注意力涣散,听课效率极其低下。仅仅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收效甚微,常常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怎样才能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十七八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堂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阵地,还可以成为对学生的精神产生深远影响的舞台。
钱理群先生说过:语文就是要给学生打下一辈子精神的底子。把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正能量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滋养,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远远不够,这需要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大胆地放手,开展各种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如经常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排演课本剧,举行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为了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吸纳,我还经常筛选出适宜的篇目,由学生讲解,我甘心做一名倾听者,并向主讲人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习程度好一些的学生进入状态很快,程度差的学生看着有些干着急,针对这些情况,我专门为这些落后的学生设定适合他们的目标,从一字一词一句开始,给他们创造“走秀”的机会,通过让他们“秀”出来,增强自信心,培养成就感,诱导他们进入良性循环。
二、有效地进行“嫁接”
一般说来,人们对于与己无关的事情往往缺乏足够的兴趣,青少年活泼好动,追求时尚,而一些经典课文由于写作年代比较早,距离学生们的生活很遥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嫁接”,使学生的生活与文本产生积极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时,我从当年“十一”黄金周中央台搞的一个问题调查“你幸福吗”切入,让学生切实感受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然后话锋一转:“你们可曾知道?在七十多年前有那么一群与大家基本同龄的女孩子,她们背井离乡来到大都市上海,走进东洋纱厂,在这里她们姓甚名谁已无关紧要,因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包身工’。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35年的上海纱厂,去看一看包身工的生活吧!”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活了,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达到了。这种“嫁接”有时仅仅表现在某个词语上。如《雨巷》中有一个算不上生僻的词语“彷徨”,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走来走去,犹豫不决”能掌握,但对“彷徨”缺乏体验,而这直接关系到对整首诗的理解。于是,我反弹琵琶,帮助学生回忆、复原在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的生活经历,感受有明确的目的地和没有目的地的差异,深切体验感受诗人“彷徨”的心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教学设计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的篇幅越来越长。由于基础较差,部分学生连读课文都觉得吃力,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困难。这时,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的高屋建瓴就变得格外重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情深意切的散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很高,但有些不得要领。为此,我提出问题:我与地坛的关系是怎样的?围绕着这个问题,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一步步接近文本的深层意蕴:“我”在双腿瘫痪、濒临崩溃的情况下,常常到地坛去,是地坛给了“我”生命的启示;母爱的苦难、深沉、伟大也是通过“地坛”才彰显出来的:母亲无言地送“我”到地坛去、无尽地忧在地坛、无声地到地坛找“我”。《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序幕部分很重要的一回,对贾府的众多人物做了基本的介绍,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准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林黛玉的身份进入贾府,感受贾府的氛围,结识贾府的人们,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比较之中悟真味
创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地发掘课文中的矿藏,引领学生一起开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比较阅读。比较是多个方面的,有的是局限于文本内部的,如带领学生把《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三人的住处进行比较、把《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和刘母进行比较;更多的是跨文本的比较阅读,如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与毛泽东笔下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湘江秋景进行比较,将老葛朗台与夏洛克进行比较。
五、“我发现,我快乐”
发起集体“寻宝”活动,调动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一篇课文的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学生们最容易志得意满、意兴阑珊,课堂节奏也有些趋于平缓。为了能使学生们再次释放学习的热情,我常常发动学生“寻宝”,发现还有疑问的地方。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倒数第二诗节为什么说“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回家了,为什么县令、太守先后派媒人来提亲?祥林嫂的悲惨境遇为什么未在刘兰芝身上上演?《阿Q正传》中阿Q被当做抢劫赵太爷家的罪魁砍头了,为什么鲁迅还把这一段故事命名为“大团圆”?一个又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被发现、被探讨、被解决,课堂教学始终沐浴在青春的激情当中。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王应麟主编.四书.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3]章桂周.比较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介入思路与意义.语文教学通讯,2012.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