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的徽州情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徽州是一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邦,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民国十七八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馆,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或是源出于徽州。他问过汪精卫、叶恭绰,都承认他们祖上是在徽州。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与拊掌大笑。
  吾妻季淑是绩溪程氏,我在胡先生座中如遇有徽州客人,胡先生必定这样的介绍我:“这是梁某某,我们绩溪的女婿,半个徽州人。”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不会忘记提起我的岳父早年在北京开设的程五峰斋,那是一家在北京与胡开文齐名的笔墨店。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Temperance Lesgue (節酒会)的会员。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徐志摩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其实胡先生并不欣赏这交际性的宴会,只是无法拒绝而已。
  胡先生住上海极司菲尔路的时候,有一回请“新月”一些朋友到他家里吃饭,菜是胡太太亲自做的——徽州著名的“一品锅”。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一呎,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白菜。胡先生详细介绍这一品锅,告诉我们这是徽州人家待客的上品,酒菜、饭菜、汤,都在其中矣。对于胡太太的烹调的本领,他是赞不绝口的。
  胡先生毕生服膺科学,但是他对于中医问题的看法并不趋于极端。胡先生笃信西医,但也接受中医治疗。
  民国十四年二月孙中山先生病危,从医院迁出,住进行馆,改试中医,由适之先生偕名医陆仲安珍视。这一段经过是大家知道的。陆仲安初无籍名,徽州人,一度落魄,住在绩溪会馆所以才认识胡先生,偶然为胡先生看病,竟奏奇效,故胡先生为他揄扬,名医之名不胫而走。事实上陆先生亦有其不平凡处,盛名故非幸致。民国十五六年之际,我家里有人患病即延陆来诊。陆先生诊病,无模棱两可语,而且处方下药分量之重令人惊异。药必须要到同仁堂去抓,否则不悦。每服药必定是大包的一包,小一点的药锅便放不进去。贵重的药更要大量使用。他的理论是:看准了病便要投以重剂猛攻。后来在上海有一次胡先生请吃花酒,我发现陆先生亦为席上客,那时候他已是大腹便便、仆仆京沪道上专为要人治病的名医了。
其他文献
《礼记·曲礼上》中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可见,“礼”渗透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古人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时至今日,“礼”在社会规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论对于个人、集体、还是国家而言,都具有
期刊
大化于胸,与物为春,天地间还是一个有情的宇宙。在中国人看来,宇宙不是一个冷漠的时空存在,不是一个无情的物理世界,它是生命的鼓动,是情趣的流荡,是严整的秩序,是圆满的和谐。宇宙存在对于中国人总是具有一种亲切感、家园感,这就是中国人的宇宙情怀,也就是庄子的美学襟怀。在庄子这里,人生最高境界是个审美境界。因此,李泽厚指出:“从所谓宇宙观、认识论去说明理解庄子,不如从美学上才能真正把握庄子哲学的整体实质。
期刊
“扁舟来往桃花岸,九重云隔巫山。谁笑谈,刀剑来时乍暖还寒。肝肠寸断,百年相挽难改浮世羁绊。风轻云淡,三生换你一句风月无关。残杯冷盏,艰声叹,星斗寒,眉间殇情被玷染。明明想忘却,又执念割不断。”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的三生爱恨,三世纠葛。人生到底有没有三生?难道此生的一切就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吗?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一定要知命,要
期刊
立大人之气象,还需精心护持,这涉及到中国哲学“养”的思想。  孔子說:“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一个“器具”,仅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有一定的用处是不够的,那是一种“物质化”的人,君子是具有生命大智慧的人。中国哲学对知识和智慧有特别的区分。孔子并不忽视人获得知识的必要性,知识可以帮助人了解事物之特征。但此知识是形式之知识,不能代表人心灵的气象。孔子超越纯形式的知识节文,关心道、仁,关心生命的大智慧,这智
期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此章定名為“学而”,取其篇首二字,初无实意。但夫子开篇言“学”,其中之意,不可不明也。  丙辰十二月十五日:丐尊当不知我来此间实行断食也。一切如旧。中餐用菜。署别名:李婴,老子云:“能婴儿乎?”  朱子云:“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此处不明,如航海无舵,御车无方,终日役役却失之于交臂。稼圃射御是学,庖丁制衣也是学,吾辈四
期刊
修道是人要用一生去实践的系统工程,古代的慕道之士为了得到修道的诀窍,经常要走遍名山大川,耗费巨额的财富,被骗子哄骗的事情,更是代代层出不穷。  我们看,老子的诀窍和次第都已和盘托出——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形而上者之谓道”,道不是用语言、文
期刊
不少人感叹:秦国好运,连出几代明君;魏公子倒霉,碰上了魏安釐王这样的昏君。殊不知,真正的症结在于,信陵君选择的救国之道——贤公子辅政的运作模式,违背了中央集权制的基本规律。换言之,这条路的尽头本来就不通向富国强兵,只是看起来很光鲜而已。  贤公子辅政模式的关键在于,招揽天下士人,然后在诸侯中赢得声誉,再借此资本执掌国政并结交盟国。  这与春秋卿大夫的贵族政治有几分相似。两者都有封邑与庞大的私家势力
期刊
萧统曾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确实,陶渊明醉翁之意不在酒,“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在于“味”,在于“适”,在于超然物外、物我皆忘。另外,喝酒还能够尽情发泄郁积胸中的烦闷,带给他生命的深层感悟和沉醉以及极大的愉悦。“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陶渊明选择的正是这样的一条路,回归生活,回归灵魂最深处的家园,当芸芸众生仍旧在尘世间忙碌不休,仍旧身陷在这个尔虞我
期刊
《大学》有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所谓治国在齐家,家齐而后国治。自古以来,齐家之道都是一个关系到个人前途、国家命运的重大课题。良好的家规、家训、家风、家道不仅可以培养杰出的人才,更能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促使一个家族长盛不衰。本期我们就来看一看清代学者王永彬在他的著作《围炉夜话》中是如何谈论齐家之道的。  积善可兴家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
期刊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来到了六朝古都金陵,五百多年前,这里曾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秦淮河的波光漂洗过几曲纸醉金迷?朱雀桥边的野花在何时只能孤芳自赏?当乌衣翩翩的潇洒隐没在巷子的光影中,那曾穿梁过堂的燕子们早已在茅檐下找到了新家。昔日繁华过眼散,如血晚照野草生。此番情景着实令诗人感慨沧海桑田、世事无常,便写下了这首极负盛名的《乌衣巷》。而诗中的“王谢”,即为当时居住这里的两家豪门大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