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儿童品德教育;形式;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0(B)—0013—01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从小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笔者尝试讨论一下儿童品德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
儿童品德教育的形式
1.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形式
任何儿童在1岁以前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能力,也不可能有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的交往中,就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随着儿童对语言的掌握,道德行为就同时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如当儿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大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面刺激。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而被成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最初的道德判断。只是这种最初的道德判断,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将来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形式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如:大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孩子,同情被欺负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然而,学前儿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品德教育时,一定要让孩子有实际的道德体验。同时,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很重要。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3.学龄期儿童的教育形式
学龄初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加强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学龄初期儿童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帮助他们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动。通过教育,可使小学生明确学习动机,从而表现出认真完成作业,用心听课,遵守纪律等良好道德行为。
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
爱心教育。具体讲,爱心教育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对孩子来讲,进行这方面教育应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爱心教育要从孩子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
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的内容包括礼貌用语、待人接物的礼节、文明行为规则等。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反映,许多国家把文明礼貌看作是国民教育的头等大事。如果人人都很文明、很礼貌,生活就会很愉快、很健康,社会秩序也会更和谐,国家建设就能更顺利地进行。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生活自理、家务劳动、集体公益劳动等。劳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珍惜劳动成果。这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学会勤俭节约。
儿童品德教育的方法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经常对亲人、同事、朋友说谎的父亲,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结果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恰恰起了相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正,父母就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
通过游戏寓教于乐。儿童的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而且,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教导结合,言行一致。这也就是说,要结合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让孩子言行一致。有些家长虽然也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看电影、电视等,但往往不考虑孩子能否辨别其中的是非、善恶,不明确怎样引导让孩子从中学到好东西,而是任其自然。现在家家有电视,家长管不住孩子,让他们无选择地看电视,这就不利于进行儿童品德教育了。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0(B)—0013—01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从小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笔者尝试讨论一下儿童品德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
儿童品德教育的形式
1.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形式
任何儿童在1岁以前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能力,也不可能有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的交往中,就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随着儿童对语言的掌握,道德行为就同时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如当儿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大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面刺激。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而被成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最初的道德判断。只是这种最初的道德判断,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将来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形式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如:大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孩子,同情被欺负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然而,学前儿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品德教育时,一定要让孩子有实际的道德体验。同时,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很重要。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3.学龄期儿童的教育形式
学龄初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加强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学龄初期儿童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帮助他们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动。通过教育,可使小学生明确学习动机,从而表现出认真完成作业,用心听课,遵守纪律等良好道德行为。
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
爱心教育。具体讲,爱心教育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对孩子来讲,进行这方面教育应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爱心教育要从孩子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
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的内容包括礼貌用语、待人接物的礼节、文明行为规则等。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反映,许多国家把文明礼貌看作是国民教育的头等大事。如果人人都很文明、很礼貌,生活就会很愉快、很健康,社会秩序也会更和谐,国家建设就能更顺利地进行。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生活自理、家务劳动、集体公益劳动等。劳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珍惜劳动成果。这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学会勤俭节约。
儿童品德教育的方法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经常对亲人、同事、朋友说谎的父亲,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结果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恰恰起了相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正,父母就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
通过游戏寓教于乐。儿童的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而且,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教导结合,言行一致。这也就是说,要结合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让孩子言行一致。有些家长虽然也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看电影、电视等,但往往不考虑孩子能否辨别其中的是非、善恶,不明确怎样引导让孩子从中学到好东西,而是任其自然。现在家家有电视,家长管不住孩子,让他们无选择地看电视,这就不利于进行儿童品德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