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研究、实践和挑战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h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过去十年,移动学习已经从小规模研究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全国性和国际性项目。然而,这个领域仍然缺乏比较研究和对实施大规模移动学习的研究。移动学习的种种形式可以看做是从“正式学习”(在固定地点,比如有教师管理的教室,使用移动设备的学习)到“非正式学习”(使用具有高度移动性的学习应用软件、由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学习)的连续。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是“无缝学习”,旨在支持跨越不同环境、使用不同设备学习的连续性,比如把课堂学习和由学校组织到博物馆的参观学习联系起来。影响移动学习成效的因素包括:技术的可获得性、机构的支持、互联网连接、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和学习者对技术的拥有等。移动学习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移动技术的可用性、设计适合于个人移动技术设备的非正式学习形式、评价户外和跨越不同地点的学习。
  【关键词】 移动技术;非正式学习;评价;一对一教室;个性化;所有权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3—0005—08
  导读:迈克·沙普尔斯(Mike Sharples)现任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育技术教授,《IEEE学习技术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副主编,曾任诺丁汉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所长,mLearn系列会议的发起人,国际移动学习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obile Learning)的创会主席。
  从迈克·沙普尔教授这篇综述性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十年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作者首先简要分析移动学习领域的实践和研究现状,然后回顾了相关的研究,从在课堂上使用便携式技术的学习到在移动中使用个人移动技术的学习,研究对象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和远程在线学习者,涉及的移动学习环境也是多种多样。作者系统全面介绍这些研究成果,诠释什么是移动学习、如何开展移动学习、移动学习对正规学习有何影响等等方面的问题,内容非常丰富,通俗易懂。文中所引用的案例可能并不适合于在所有教学环境或教育模式中“复制”,但是,文章接下来所转引的影响移动学习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以及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移动学习所面临的挑战却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尤其值得推广移动学习模式的远程教育机构的认真权衡。移动学习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讲与远程教育的理念相吻合,至少也可以说很相似,因此,能否把移动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成功融入到远程教与学模式中,应该是取决于我们能否处理好文中指出的成功因素和解决好三个方面的挑战。
  沙普尔教授是国际移动学习领域的权威,有丰富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丰硕。沙普尔教授欣然接受本刊邀请,撰写这篇文章,在此谨表衷心谢意。
  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移动学习原来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大规模的全国性和国际性移动学习项目,比如由欧洲委员会提供资金的MOBIlearn项目和m-Learning项目、越来越多的商业性质的服务项目以及很多由各机构自主的项目。但是,大多数的移动学习研究尚属于个案研究,主要是汇报某一个项目的进展、基于研究人员的观察和对参加者的访谈阐述项目的成效和困难;也有一些小规模的研究对某些技术进行比较,例如比较各种思维导图工具在掌上电脑的使用;还有少数几项研究对在课堂上使用掌上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因为移动技术发展迅猛,而且开展一项有效的对比评估研究在时间和资源上都必须要有较多的投入,因此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都比较匮乏,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针对一种基于去年的掌上技术的移动学习原型系统在教育上的用途开展详细的对比评估,价值又何在呢?
  正因如此,如果读者用批判性的目光阅读本文,可能会发现从实践的角度看,移动学习的研究成果信度有待提高,也显得跟不上移动技术的发展。然而放眼全局,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本领域对于移动学习的基本原则会有一些共识。本文拟介绍的各种研究结果也将有助于促进教与学的移动学习新兴技术和学习活动,同时也会重点关注相关的问题,包括技术上的不足以及在吸引学习者或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所碰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说明什么是“移动学习”。如同移动技术一样,移动学习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课堂上使用掌上设备发展到使用技术支持现实环境中的学习和移动中的学习,现在是朝着移动社会更加广义的学习发展。下面这个定义体现了移动学习的两个要素——学习的移动性和使用便携式技术学习:“任何学习如果不是在固定的、预设的地点进行的,或如果是利用移动技术所提供的学习机会进行的”都是移动学习(O’Malley et al. 2003)。
  本文先是介绍的是移动学习研究最活跃、最有前景的两个方面:在课堂上使用便携式技术学习和在移动中使用个人移动技术学习。两者可以看做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如图1所示):从使用诸如掌上反馈系统(response systems)这样的设备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到使用手机进行非正式交流和分享知识,使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最近有一些项目已经把移动技术用于连接课堂内外的学习,即技术能把课程学习延伸到新的环境中,比如“我的艺术空间”(MyArtSpace) (Vavoula et al., 2009),如图1 所示。目前中小学生和大学生都把自己的移动技术工具(如手机和媒体播放器)带到教室和报告厅,对于正式教育来讲,这既是新的机会也是新的挑战。我们将分别从图1 的两端开始,探讨如何通过研究来指导课程学习和个人学习,讨论研究结果对于跨越不同环境的移动学习的启示,也将阐述远程和在线教育对移动学习的特殊要求。远程和在线教育是典型的课程主导学习,但同时学习者可能会有很强的移动性,必须把工作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因此,远程和在线教育必须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一、课堂上的掌上设备
  1. 使用反馈系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根据Roschelle(2003) 对课堂上使用反馈系统的相关研究的分析,反馈系统最简单的形式是:教师提出一个简短的多项选择题,每个学生都在类似电视遥控器的掌上设备上选择一个答案,系统自动收集和统计所有学生的答案并把结果以简洁的图表呈现出来(通常是以柱状图呈现)。虽然这种系统提供的反馈形式有限,但使用者表示这种系统会有助于开展形成性考核,使教师能够收集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到全班对于某一阶段课程学习的掌握情况(Davis, 2003; Dufresne, Gerace, Leonard, Mestre,
其他文献
【摘 要】  有20年历史的探究社区模型已经成为在指导远程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方面最常被引用的模型。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和远程教育实践越来越为大多数大学所采用,探究社区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作为该模型的原创者之一,本文作者从个人视角探讨探究社区的研究和实践现状。文章提出应该扩展探究社区模型内容,增加“学习者临场”,以显示动力、自我效能感和个人技能对于探究社区高效运作的重要性,把探究社区发展成为一种学习模式。
摘 要:《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发表于1930年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南方没落的贵族小姐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本文基于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对主人公艾米莉在两种本能控制下的行为及心理进行分析,指出其杀死爱人并孤独终老的悲剧是由于过分压抑的生的本能导致死的本能的爆而造成的。两种本能的抗争结束后,艾米莉小姐的内心也终于重归平静。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弗
摘 要:电视剧《潜伏》是一部戏剧冲突强烈的作品,剧中的勾心斗角、伪装、绑架、窃取情报、暗杀、救同志、杀叛徒一系列紧张而又刺激的情节把一个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一个特殊的工种所经历的腥风血雨通过电视剧画面技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上想法构思精妙的产物,更是一种技术上的成熟,脱离技术是成功的电视剧作品不能称之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本文将从主旋律信仰的贯穿和演员选取角度首先进行艺术层面上的分
吉莉安·弗琳,美国作家。早年曾在《娱乐周刊》工作。已出版3部小说。处女作《利器》入围“爱伦·坡奖”,另外两部作品《阴霾地带》和《消失的爱人》双双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有人曾评价导演大卫·芬奇“能把50分的剧本拍成100分、甚至120分的电影”,这句话用在《消失的爱人》上,却不准确。尽管这部10月3日在北美上映的电影目前已经取得1.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的票房,成为芬奇本人
当清音响起,悄让风掠过,秋波绿漾海云天,眯碎了山泉的眼,模糊了江河与海湖。莫论剑气文章,且唠平常作心词。烫一缸陈储菊茶,烧今季毛豆尖尖,任香雾蒸腾,竟享如此月光!  聲儿缓,足音慢,莫念登高,且听山中流水音,大气自然。莲荷光影,浅底翔鱼,忘却了,笑与泪小江湖,傲寂的是柔柔的心。丝丝月,如泣如诉,闹声铮铮,终消于天籁筝筝,心自问心。  滄海一声轻叹,红尘竟引往事。雨朦胧,船桥雾漫,白茫茫盈盈似雪,清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摄影术自从1838年发明,150多年以来,它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黑白的影像也逐渐的被彩色照片所取代,然而,在每个不同的时代,总有这样一群人拒绝彩色,坚持黑白照片的创作,这些人是为了表达对早期摄影术的追溯,还是为了表现对真实具体影像的精炼
【摘 要】 微信是移动设备上使用最广泛、用户粘性最强的应用之一,其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功能丰富,应用便利,为开发者提供了平台化的业务和技术架构,同时也能够为远程教育管理面临的平台缺陷和资源掣肘提供一个快速解决方案。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功能应用为基础,通过异构平台间的互通与多维服务模式的集成,实现“微电大”在远程教育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功能优化,整合各类远程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在此基础上,研究“
摘 要:《人间失格》是日本文学史上最彻底实行无赖派精神的作家,被称为“无赖派旗手”的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以主人公大庭叶藏“充满羞愧的一生”为开端,作品风格贯穿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极度否定,对自身病态与罪恶的唾弃,并将自己定义为“罪恶的合集”“生下来便是阴影”,描述了主人公荒颓凄凉的悲惨人生。  关键词:罪孽;颓废;生死;自杀;唯美;悲剧  作者简介:高新檬(1995.3-),女,辽宁省盘锦市人,沈阳
作者简介  罗跃梅,中学高级教师,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贵阳市中学英语骨干教师,贵阳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疯狂英语》高考研究与培训科研组核心成员之一。  智者热爱读书,慧者善做笔记。  做读书笔记是优秀读者所应具备的一种无须提醒的自觉、一种如胶似漆的情结、一种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表明,人類记忆任何一样东西,只要过了20分钟,能记住的可能只剩下58.2%。最初的
摘 要:国内外学者对语篇的分析和研究很多,对诗歌的语篇分析却很少。本文以席兴华认知模型为理论框架,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为语料,从意象和叙事语篇两个方面研究了叙事诗歌的语言。  关键词:理想化认知模型;叙事诗;《琵琶行》  作者简介:谢碧容(1992-),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吉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