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的感恩教育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面对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这是我们懂得感恩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实施感恩教育,首先需要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这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二、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三、感恩教育的实践体验。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同时,感恩教育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者的合力才能够顺利完成。
  1、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是一种情怀,是所有美德的基础。
  很多现象和调查表明,多数的孩子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对来自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攀比心理强,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让资助者寒心的事屡见不鲜,这些都说明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情怀。“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呐喊。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
  2、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他文献
踏着清晨的露珠,迎着朝阳,我们面带微笑迎接每一位快乐天使的到来。“老师早,你早”,“老师好,你好”。从这一声问候开始,我们迎来了新一天的生活。一日生活,我们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喜欢、亲近每一个孩子,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接纳你,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呢?  一、富有爱心,用爱呵护每一名幼儿。  要想当好一名幼儿园老师,心中就得有爱,要带着一颗爱心充满感情的去工作,因为“教育之不能
期刊
电视如今已经是千家万户的生活必须品,电视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带给我们很多的欢乐。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都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孩子更喜欢看电视。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孩子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加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很多的家长担心孩子看电视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看恐怖片,色情片等。于是不让孩子接触电视。电视这个社会的载体不会从生活中消失,所以作为家长也不能控制并限制孩子们接
期刊
在多元文化的时代下,希望能改善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因此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结合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我的课程设计的宗旨是继承传统文化,鉴赏多元文化艺术,收获外国文化艺术的精髓,提高幼儿美术课堂的兴趣,增强幼儿审美能力。并能将收获的艺术资源、艺术元素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来创作出表达我国艺术的现代作品,完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 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
期刊
在上课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他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悲伤的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入学前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恨不得捧在手心含在嘴里,为孩子包办一切,而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要听话,好像听话就是好孩子。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有的孩子进中学了,父母还要为他们收拾书包,送他们上车。有的孩子大学了,考什
期刊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能陶冶性情,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幼儿满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上,美丽鲜艳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
期刊
幼儿的早期阅读,已经越来越被当前国内外专家所关注,它已然成为了当今早期教育的热点课题之一,它已经越来越贴近儿童的生活。早期阅读是一个大的阅读观念,目的是为了发展幼儿终身学习的素质。这也让我把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愿意读、喜欢读、爱阅读的想法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读书,而孩子也一样,因此,激发幼儿的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一、
期刊
俗话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龄前教育对一个人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如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接班人,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创造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绘画可以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因此,幼儿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的健全,都有不可估
期刊
“通过让孩子参与科学过程增强他们的好奇心”这是科学启智计划的教育理念。“让成人学习如何作为孩子的一个伙伴,引领他们探索世界。”这也是瑞舍而卡森设立科学启智课程的目的所在。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的好奇心是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激发孩子们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探究行为的前提。但作为幼儿教师怎样培养和激发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探索世界呢?以下几点是我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的体会:  一、 创造条件激发
期刊
现在的幼儿大都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造成了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建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问相互交往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在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友爱情感的培养是幼儿形成其他高级情感的基础。注重培养幼儿对周围人和事的友爱情感,将为幼儿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要培养幼儿的友爱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