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对象:凯凯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过程:
凯凯看见炜炜去了数学区,也搬着小椅子跟了过去,学着炜炜的模样,玩起装水果的卡片游戏。
看到筐子里有许多的水果卡片,凯凯激动得手舞足蹈。他迅速地从中间的筐子里抓出一大把水果卡片摆到自己的面前,然后又找来一辆大卡车操作卡,将桌前的水果随意地放在卡车操作卡上面。突然,他停顿了一下,将倒着的卡车操作卡放正,又接着在上面放起水果卡片来。
一旁的炜炜看不下去了,对凯凯说:“你这样装不对,要像我这样排才行!香蕉、苹果、草莓!”说着,便拿过自己的成品给凯凯看。
而凯凯看了一眼炜炜的成品,说:“草莓,我也有草莓。我还有香蕉,很多草莓,很多香蕉呢!”
炜炜生气地说:“要按规律装水果的,你错了!”
凯凯的脸上依旧露着笑容:“那我再试试吧。”说着凯凯就将操作卡上的水果卡片全部拿了下来。
凯凯从筐子里找来了AB排序模式的任务卡片:“我要装香蕉和草莓!”说干就干,他先在汽车上放了一个香蕉,又放了一个草莓,接下来放了香蕉、苹果、草莓。
教师:“凯凯,你按熊伯伯的要求装水果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边看边说哦!”
凯凯:“香蕉、草莓、香蕉、草莓……”
教师:“看看你小手点到的是草莓吗?”
凯凯:“不是,是苹果!”
教师:“嘴巴说的和小手点到的不一样了,就说明宝贝放错了,动动小脑筋,赶紧调整一下吧!”
凯凯又把所有的水果卡片从汽车操作卡上卸完,然后按着任务卡的模式排列起来。排一会儿,小手还会点着水果说:“香蕉、草莓、香蕉、草莓、香蕉、草莓……”
凯凯:“老师,你看我的水果装得多吗?”我转身一看,凯凯已经将三辆卡车操作卡接在了一起,水果卡片也接得很长。
在这个故事中,什么样的学习正在发生?
“ABAB”模式的排序是小班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小班下学期主要学习的排序模式是“ABB”和“ABC”,显然凯凯并未达到这一水平。但是无论当他自己不知所措瞎摆弄操作材料的时候,还是在他被炜炜指责做错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可见他是一个十分乐观的孩子,也很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对小班幼儿来说,直线型的排序模式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但是由于之前卡车操作卡的车身较短,装载空间有限,因此才排了没几个就装不下了,而凯凯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可见凯凯还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并且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1.依托游戏中数学语言的表述,支持和验证模式排序的正确与错误
数学语言既是幼儿思维的显性表达,同时也能进一步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思维过程。因为幼儿并非仅仅通过“做”来学习,“说”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像在这次的游戏中如果凯凯只是“看看”,而并未借助语言的支持,相信他也未必能这么快发现自己排序过程中的问题。可见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数学不应当是仅有操作的“哑巴数学”,因此教师在讲评的时候放大了凯凯边排边说的好方法,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要积极地鼓励和提示幼儿尝试用一定的“数学语言”去表述、去交流。
2.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将基础的模式学习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中
渗透于生活情境和游戏之中的活动远比单纯的数学教學活动来得有价值。事实上,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也充满着各种各样与模式认知、排序等相关的情境,比如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桌上需要摆放碗筷;搭积木的时候需要高低积木有序的混合使用;美工活动的时候需要用有间隔的着色技巧等。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凯凯进行模式认知与排序活动,相信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3.依据幼儿自身的数学发展路径,设计具有梯度性、渐进性的游戏材料
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心理模型的搭建都有其内在规律,幼儿的模式认识能力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排序能力相对较弱的凯凯来说,可以先从简单的两者排序开始,逐步过渡到三者的排序模式。同时对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视觉化的材料,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会比动作化的材料,如拍手、跳、跺脚,或者听觉化的材料,如鸡叫、鸭叫、猫叫等操作起来更为简单。所以在对凯凯这类幼儿的引导过程中,可以先利用比较显著的视觉材料进行排序,逐步过渡到动作、听觉等方面。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感知不同形式排序中的相同规律。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过程:
凯凯看见炜炜去了数学区,也搬着小椅子跟了过去,学着炜炜的模样,玩起装水果的卡片游戏。
看到筐子里有许多的水果卡片,凯凯激动得手舞足蹈。他迅速地从中间的筐子里抓出一大把水果卡片摆到自己的面前,然后又找来一辆大卡车操作卡,将桌前的水果随意地放在卡车操作卡上面。突然,他停顿了一下,将倒着的卡车操作卡放正,又接着在上面放起水果卡片来。
一旁的炜炜看不下去了,对凯凯说:“你这样装不对,要像我这样排才行!香蕉、苹果、草莓!”说着,便拿过自己的成品给凯凯看。
而凯凯看了一眼炜炜的成品,说:“草莓,我也有草莓。我还有香蕉,很多草莓,很多香蕉呢!”
炜炜生气地说:“要按规律装水果的,你错了!”
凯凯的脸上依旧露着笑容:“那我再试试吧。”说着凯凯就将操作卡上的水果卡片全部拿了下来。
凯凯从筐子里找来了AB排序模式的任务卡片:“我要装香蕉和草莓!”说干就干,他先在汽车上放了一个香蕉,又放了一个草莓,接下来放了香蕉、苹果、草莓。
教师:“凯凯,你按熊伯伯的要求装水果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边看边说哦!”
凯凯:“香蕉、草莓、香蕉、草莓……”
教师:“看看你小手点到的是草莓吗?”
凯凯:“不是,是苹果!”
教师:“嘴巴说的和小手点到的不一样了,就说明宝贝放错了,动动小脑筋,赶紧调整一下吧!”
凯凯又把所有的水果卡片从汽车操作卡上卸完,然后按着任务卡的模式排列起来。排一会儿,小手还会点着水果说:“香蕉、草莓、香蕉、草莓、香蕉、草莓……”
凯凯:“老师,你看我的水果装得多吗?”我转身一看,凯凯已经将三辆卡车操作卡接在了一起,水果卡片也接得很长。
在这个故事中,什么样的学习正在发生?
“ABAB”模式的排序是小班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小班下学期主要学习的排序模式是“ABB”和“ABC”,显然凯凯并未达到这一水平。但是无论当他自己不知所措瞎摆弄操作材料的时候,还是在他被炜炜指责做错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可见他是一个十分乐观的孩子,也很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对小班幼儿来说,直线型的排序模式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但是由于之前卡车操作卡的车身较短,装载空间有限,因此才排了没几个就装不下了,而凯凯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可见凯凯还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并且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1.依托游戏中数学语言的表述,支持和验证模式排序的正确与错误
数学语言既是幼儿思维的显性表达,同时也能进一步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思维过程。因为幼儿并非仅仅通过“做”来学习,“说”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像在这次的游戏中如果凯凯只是“看看”,而并未借助语言的支持,相信他也未必能这么快发现自己排序过程中的问题。可见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数学不应当是仅有操作的“哑巴数学”,因此教师在讲评的时候放大了凯凯边排边说的好方法,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要积极地鼓励和提示幼儿尝试用一定的“数学语言”去表述、去交流。
2.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将基础的模式学习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中
渗透于生活情境和游戏之中的活动远比单纯的数学教學活动来得有价值。事实上,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也充满着各种各样与模式认知、排序等相关的情境,比如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桌上需要摆放碗筷;搭积木的时候需要高低积木有序的混合使用;美工活动的时候需要用有间隔的着色技巧等。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凯凯进行模式认知与排序活动,相信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3.依据幼儿自身的数学发展路径,设计具有梯度性、渐进性的游戏材料
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心理模型的搭建都有其内在规律,幼儿的模式认识能力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排序能力相对较弱的凯凯来说,可以先从简单的两者排序开始,逐步过渡到三者的排序模式。同时对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视觉化的材料,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会比动作化的材料,如拍手、跳、跺脚,或者听觉化的材料,如鸡叫、鸭叫、猫叫等操作起来更为简单。所以在对凯凯这类幼儿的引导过程中,可以先利用比较显著的视觉材料进行排序,逐步过渡到动作、听觉等方面。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感知不同形式排序中的相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