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是特殊时期,中印双边的经贸合作意义越重大。
2020年了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印度持续蔓延。虽然印度政府3月25日起即采取严格的全国性封锁政策,但受制于有限的检测能力和滞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印度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一直增长。特别是6月1日解除全国性封锁后,确诊的新冠病例迅速攀升,7月5日印度成为全球疫情第三严重的国家。对于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已陷入下滑通道的印度经济来说,这场疫情无疑是雪上加霜。那么,疫情之下的印度经济到底遭遇了哪些困境?印度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如何?对中印经贸关系又将意味着什么?
雪上加霜的印度经济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印度经济已陷入低迷状态。2019-2020财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4.2%,是11年来最低,其中2020年1-3月更是跌至3.1%。今年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印度经济的冲击日益顯现。
世界银行预计印度2020-2021财年经济将收缩3.2%,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印度2020年经济大幅收缩4.5%。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均将印度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负面”,穆迪更是将其调低至投资级别中最低的Baa3。
印度的三大产业中,农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部分农产品产量甚至有所增加。工业和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工业领域,印度信用研究与分析公司(CARE)6月报告指出,制造、采矿、电力为代表的工业将萎缩9.5%,至2020-21财年三季度末,预计印度三分之二的产业仍仅能恢复50%-70%产能。2020年4月,印度八大核心工业指数萎缩38%,其中水泥萎缩86%、钢铁萎缩84%。服务业领域,疫情严重打击了消费者信心。旅游、酒店、航空、汽车消费等行业受冲击较大。以汽车消费为例,由于民众收入减少,印度汽车销售出现断崖式暴跌。对外贸易方面,印度商业和工业部数据显示,2020年4-5月,印度商品和服务出口额为615.7亿美元,同比下降约34%;商品和服务进口额为571.9亿美元,同比下降约48%。
疫情对印度经济影响严重的主要原因较为明显。一是长时间的全国性封锁大大限制了经济活动。印度政府从了月25日到5月31日采取了全国性封锁。虽然其间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对政策作了相应调整,但总体上对经济活动造成了较大制约。印度工业联合会(C11)6月21日报告称,2020年4月大多数印度工厂处于关闭状态,导致工业产出萎缩约56%,其中制造业、矿业和电力部门分别萎缩约64%、27%和23%。二是印度受外部市场影响较大。疫情初期,中国工厂受疫情影响停工,导致印度对华产业链、工业链依赖程度较高的相关行业面临“断供”风险。2020年3月之后,欧美相继成为疫情震中,影响印度出口。4-5月,印度商品出口同比下降超过47%。三是疫情严重地区怡好是印度经济活动地区较为活跃地区。数据显示,德里、马哈拉斯特拉邦(孟买所在邦)、泰米尔纳德邦、古吉拉特邦等经济发达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
印度的两难局面
印度政府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两难。要有效防控疫情就要执行严格的封锁政策,经济增长势必受损,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但如果放松疫情防控措施,则有可能使疫情形势恶化,让本不发达的医疗卫生系统更不堪重负。因此,印度政府也是随着疫情发展形势,逐步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缓慢放开经济活动,多管齐下刺激经济增长。5月12日,莫迪宣布启动20万亿卢比一揽子计划以刺激经济。印度财政部和印度储备银行后续也出台相关落实政策。从整个应对过程来说,印度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保民生。印度政府在全国性封锁当天即宣布总额1.7万亿卢比的救助计划,帮助弱势群体渡过难关;印度劳工和就业部出台政策,“希望所有用人单位、公立机构、私营机构不裁员”;铁道部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饮食等。二是稳就业。印度政府着重通过扶持中小微企业,通过延长贷款偿还期限、提供额外贷款等,帮助其渡过难关。三是稳金融。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小微金融机构启动特殊流动性计划、外汇买卖操作等,稳定股市汇市。四是促增长。通过出口信贷、减税退税等政策减轻企业压力,并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营商环境、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五是强调“自力更生”。莫迪在其近期的讲话中强调了“自力更生”。这既是莫迪政府应对疫情冲击、确保产业链稳定、稳定国内就业的应急之举,更是着眼“印度制造”的长远布局。
不过,印度政府的上述举措迄今成效有限,且面临诸多掣肘。一是“钱从何来”的问题。经济下滑影响政府财政收入,但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又需要财政支持,其结果必然是推高印度政府的财政赤字水平。二是“钱往何去”的问题。莫迪政府宣布的经济救济计划看似庞大,但包括此前宣布的财政刺激政策及央行货币政策,新增财政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刺激规模与主要经济体相比并不算大,且很多财政支持都将流向非生产性领域。三是缺乏深层改革。7月9日,莫迪在“印度全球周”(India Global Week)讲话中宣称,印度是全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自カ更生”并非闭关锁国,并向全球投资者抛出橄榄枝。不过,在基础设施滞后、要素改革遇阻、疫情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印度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将大打折扣。
印度需要中印经贸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印度经济的一些短板,但也揭示了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和亟需改革推进的领域,能够为中印经贸合作提供契机。比如,近年来印度日益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重要的海外市场,而疫情之下线上经济的发展,为中印两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合作提供了机遇。此外,共同抗疫也为两国加强药品生产领域合作、服务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契机。然而,由于印度对中国缺乏战略信任,疫情与地缘政治矛盾相互叠加,印度对华经贸合作态度趋于消极,两国经贸合作面临着阻力。
印方主要消极动向有:一是产业脱钩论。印度认为,疫情暴露出对中国产业链依赖过高,增加了印度产业链安全隐患。印度要通过“自力更生”与“多元替代”两手推进,减少对华产业链依赖。二是限制中国投资论。印度认为疫情导致其国内企业资产贬值,可能为中资提供“抄底”机会,进而影响其经济安全。4月17日,印度政府修改外国直接投资规定,要求所有印度陆地接壤国家的投资均需走“政府审批路径”,提高中资赴印投资门槛。三是经济问题政治化。近期中印边境摩擦发生后,印度政府先后采取封禁部分中国移动应用、迟滞自中国进口商品清关等措施,试图对华打“经济牌”。
当前,印度疫情仍在蔓延,国内经济重启亟需外部资金,而中国作为率先成功实现了疫情防控的主要经济体,在产业链稳定性、资金充裕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可以而且应该更好地与印度开展经济合作。印度政府应该及时纠偏,以更好推动印度经济长远发展。越是特殊时期,中印双边的经贸合作意义越重大。正如中国驻印大使孙卫东指出的,“任何自我保护、非关税壁垒和排华限制性措施,对中国企业不公平,对因此而失去就业岗位的印度员工不公平,对由此而得不到应有产品和服务的印度消费者同样不公平”。
本文作者楼春豪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0年了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印度持续蔓延。虽然印度政府3月25日起即采取严格的全国性封锁政策,但受制于有限的检测能力和滞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印度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一直增长。特别是6月1日解除全国性封锁后,确诊的新冠病例迅速攀升,7月5日印度成为全球疫情第三严重的国家。对于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已陷入下滑通道的印度经济来说,这场疫情无疑是雪上加霜。那么,疫情之下的印度经济到底遭遇了哪些困境?印度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如何?对中印经贸关系又将意味着什么?
雪上加霜的印度经济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印度经济已陷入低迷状态。2019-2020财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4.2%,是11年来最低,其中2020年1-3月更是跌至3.1%。今年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印度经济的冲击日益顯现。
世界银行预计印度2020-2021财年经济将收缩3.2%,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印度2020年经济大幅收缩4.5%。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均将印度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负面”,穆迪更是将其调低至投资级别中最低的Baa3。
印度的三大产业中,农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部分农产品产量甚至有所增加。工业和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工业领域,印度信用研究与分析公司(CARE)6月报告指出,制造、采矿、电力为代表的工业将萎缩9.5%,至2020-21财年三季度末,预计印度三分之二的产业仍仅能恢复50%-70%产能。2020年4月,印度八大核心工业指数萎缩38%,其中水泥萎缩86%、钢铁萎缩84%。服务业领域,疫情严重打击了消费者信心。旅游、酒店、航空、汽车消费等行业受冲击较大。以汽车消费为例,由于民众收入减少,印度汽车销售出现断崖式暴跌。对外贸易方面,印度商业和工业部数据显示,2020年4-5月,印度商品和服务出口额为615.7亿美元,同比下降约34%;商品和服务进口额为571.9亿美元,同比下降约48%。
疫情对印度经济影响严重的主要原因较为明显。一是长时间的全国性封锁大大限制了经济活动。印度政府从了月25日到5月31日采取了全国性封锁。虽然其间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对政策作了相应调整,但总体上对经济活动造成了较大制约。印度工业联合会(C11)6月21日报告称,2020年4月大多数印度工厂处于关闭状态,导致工业产出萎缩约56%,其中制造业、矿业和电力部门分别萎缩约64%、27%和23%。二是印度受外部市场影响较大。疫情初期,中国工厂受疫情影响停工,导致印度对华产业链、工业链依赖程度较高的相关行业面临“断供”风险。2020年3月之后,欧美相继成为疫情震中,影响印度出口。4-5月,印度商品出口同比下降超过47%。三是疫情严重地区怡好是印度经济活动地区较为活跃地区。数据显示,德里、马哈拉斯特拉邦(孟买所在邦)、泰米尔纳德邦、古吉拉特邦等经济发达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
印度的两难局面
印度政府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两难。要有效防控疫情就要执行严格的封锁政策,经济增长势必受损,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但如果放松疫情防控措施,则有可能使疫情形势恶化,让本不发达的医疗卫生系统更不堪重负。因此,印度政府也是随着疫情发展形势,逐步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缓慢放开经济活动,多管齐下刺激经济增长。5月12日,莫迪宣布启动20万亿卢比一揽子计划以刺激经济。印度财政部和印度储备银行后续也出台相关落实政策。从整个应对过程来说,印度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保民生。印度政府在全国性封锁当天即宣布总额1.7万亿卢比的救助计划,帮助弱势群体渡过难关;印度劳工和就业部出台政策,“希望所有用人单位、公立机构、私营机构不裁员”;铁道部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饮食等。二是稳就业。印度政府着重通过扶持中小微企业,通过延长贷款偿还期限、提供额外贷款等,帮助其渡过难关。三是稳金融。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小微金融机构启动特殊流动性计划、外汇买卖操作等,稳定股市汇市。四是促增长。通过出口信贷、减税退税等政策减轻企业压力,并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营商环境、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五是强调“自力更生”。莫迪在其近期的讲话中强调了“自力更生”。这既是莫迪政府应对疫情冲击、确保产业链稳定、稳定国内就业的应急之举,更是着眼“印度制造”的长远布局。
不过,印度政府的上述举措迄今成效有限,且面临诸多掣肘。一是“钱从何来”的问题。经济下滑影响政府财政收入,但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又需要财政支持,其结果必然是推高印度政府的财政赤字水平。二是“钱往何去”的问题。莫迪政府宣布的经济救济计划看似庞大,但包括此前宣布的财政刺激政策及央行货币政策,新增财政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刺激规模与主要经济体相比并不算大,且很多财政支持都将流向非生产性领域。三是缺乏深层改革。7月9日,莫迪在“印度全球周”(India Global Week)讲话中宣称,印度是全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自カ更生”并非闭关锁国,并向全球投资者抛出橄榄枝。不过,在基础设施滞后、要素改革遇阻、疫情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印度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将大打折扣。
印度需要中印经贸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印度经济的一些短板,但也揭示了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和亟需改革推进的领域,能够为中印经贸合作提供契机。比如,近年来印度日益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重要的海外市场,而疫情之下线上经济的发展,为中印两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合作提供了机遇。此外,共同抗疫也为两国加强药品生产领域合作、服务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契机。然而,由于印度对中国缺乏战略信任,疫情与地缘政治矛盾相互叠加,印度对华经贸合作态度趋于消极,两国经贸合作面临着阻力。
印方主要消极动向有:一是产业脱钩论。印度认为,疫情暴露出对中国产业链依赖过高,增加了印度产业链安全隐患。印度要通过“自力更生”与“多元替代”两手推进,减少对华产业链依赖。二是限制中国投资论。印度认为疫情导致其国内企业资产贬值,可能为中资提供“抄底”机会,进而影响其经济安全。4月17日,印度政府修改外国直接投资规定,要求所有印度陆地接壤国家的投资均需走“政府审批路径”,提高中资赴印投资门槛。三是经济问题政治化。近期中印边境摩擦发生后,印度政府先后采取封禁部分中国移动应用、迟滞自中国进口商品清关等措施,试图对华打“经济牌”。
当前,印度疫情仍在蔓延,国内经济重启亟需外部资金,而中国作为率先成功实现了疫情防控的主要经济体,在产业链稳定性、资金充裕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可以而且应该更好地与印度开展经济合作。印度政府应该及时纠偏,以更好推动印度经济长远发展。越是特殊时期,中印双边的经贸合作意义越重大。正如中国驻印大使孙卫东指出的,“任何自我保护、非关税壁垒和排华限制性措施,对中国企业不公平,对因此而失去就业岗位的印度员工不公平,对由此而得不到应有产品和服务的印度消费者同样不公平”。
本文作者楼春豪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