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课堂 本真教育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_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句广告语说得好,“简约而不简单”。在当今的课堂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我们往往会考虑很多:情境如何别出心裁,手段如何新颖,环节如何合理紧凑,语言如何精雕细琢……在不断追求完美中,原本简单的数学课堂变得千头万绪。这样的课堂表面看来很完整,很丰满,但许多时候,往往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不扎实。其教学效果并不比一节简单的、朴素的家常课效果好。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约实效的数学课堂正逐渐成为许多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理想境界。
  笔者以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为例,谈谈打造简约高效课堂,寻求本真教育的一点做法。《轴对称图形》公开课听过很多,每每我都感动于美轮美奂的画面、诗情画意的语言以及悠扬抒情音乐。其实三年级学生在美术课上早已经学习过对称图形的知识,甚至已经会用手中的画笔画对称图形,基于此,我在课堂上采用开门见山的学习形式:
  镜头一:用简单的教学导入抓住知识生长点
  1.初识轴对称图形
  出示具对称特征的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最后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这些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
  2.验证图形对称
  教师适时强调“折痕两边的部分必须完全重合才能构成轴对称”。
  3.认识对称轴
  让学生再次将手中的图片先对折再打开,观察折痕。教师指出“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试一试
  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图略)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
  (3)大组进行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其中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两边完全一样”与“对折后能重合”进行比较。
  事实上,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越多,“落实”得越多,那么每个内容所分配到的时间就越少。这样,势必造成水过地皮湿,什么内容都体现了,但什么内容都只是浮光掠影。因此,简约的课堂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的设定要简约,与其面面俱到、广种薄收,不如突出重点、聚少成多。我的设计意图是:突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折一折天安门、奖杯、飞机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试一试”的教学,通过观察、实践、思考、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镜头二:用简朴的教学手段提供充分的直观感知
  依托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在练习环节,教材上安排想想做做1~5题。教师大胆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重组,使教学更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体如下:
  1.找一找
  (1)出示“想想做做”第l题。
  谈话:你能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每一个图形,都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对折,对称轴在哪里,再通过课件演示对折的过程,验证学生的判断。
  (2)“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5题,出示英文字母(教师改动):先后出示字母V L I E N,分别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在分别说出有几条对称轴后完整出示I LOVE CHINA。说出这句话的含义后出示中国国旗,既渗透爱国教育,又与想想做做5辨析各国国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联系起来。
  2.猜一猜
  教师以想想做做4为引子:下面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你连一连?
  教师在投影下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图案的一半,再剪出一个轴对称图案后,引导学生谈话: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学生回答后,展示整个轴对称图,完成连一连。
  3.做一做
  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由于前期教师操作铺垫在先,学生操作时,方法各异,有的孩子采用多次对折等方法,剪出精美的对称图案。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对称图形展示在黑板上。剪纸的同时课件配乐出示故宫、印度泰姬陵、伦敦塔桥、黄鹤楼、桂林山水的倒影等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古今中外建筑图片,让学生欣赏。
  小结交流:看到人类(包括我们自己)创造的精美对称图案,你想说些什么?生大声说:“美。”
  教师出示对称字“美”,愉快地结束今天的学习。
  事实上,简约的课堂是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最简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本环节设计了找一找、猜一猜、做一做三个有趣的活动,串联起练习的主线,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做一做”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用简练的教学语言凸显的教学内容,用简单的教学导入抓住准确的知识生长点,用简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探究,用简朴的教学手段提供充分的直观感知,用简洁的教学评价引发深远的教学影响。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能无比丰盈。数学教学也一定会于简单之处见深刻,于平常之处展博远。我们简约的数学课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其他文献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孙友田回忆了童年时,在夏夜美妙的月光下,院子里干草堆旁,母亲搂着“我”唱歌谣、讲神话故事和猜谜语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和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  诗意的月光下,母亲搂着“我”,唱着动听的歌谣, “我”忘却了夏夜的燥热,沉醉在美妙的歌声中,让“我”充分感受亲人们对家乡、对生活的情感;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一个个优美的神话故事,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但是目前的教育状况令人不容乐观:老师为了追求平均分,为学生加班加点,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家长为了孩子能考高分,家里所有的事全包了,让孩子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付出。就这样,“累坏”了家长,“压坏”了老师,“宠坏”了孩子。孩子心中刚刚萌发的爱的火焰,被老师和家长无情地扑灭了,而我们往往会责备现在的孩子唯我独尊。其实,爱的教育要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
《长正方体表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在观察课堂及与执教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教师在执教此课时会有如下困惑。  例题:教材P17练习四的第1题(如图)。  对于此题,教师在教学时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教学完例题后再来完成,二是开门见山地先解决再教学例题。两种方式各有其可取性,前者倾向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后者考虑到能求每个面面积是正确计算表面积的前提,为新知学习作了能力的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众多的一线教师及教育专家都在寻找一种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随着“兴趣教学法”“学案教学法”“活动单导学法”等学习方法的试用及成功,我们发现,好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挖掘学习主体的学习潜能,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为前提的,这同传统的“以讲促学”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新时期,我们必须以新的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勤于学习,敢于尝试。笔者从事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珍珠泉》吗?那珍珠泉里有珍珠吗?为什么?  生:没有。是因为珍珠里喷出的水珠,像珍珠一样美。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同步阅读》中关于我们安徽的珍珠泉。这里的珍珠泉怎么样呢?  (生读题《寿县的珍珠泉》)  师:请你们自由读文章。读的时候,希望能找出好词、佳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生:边读边画。  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寿县的珍珠
用明媚的色彩成就艺术的笔触,无论是淋漓尽致的挥洒铺陈,還是抽象或具象的描绘,都是新的灵感绘成的春之风尚。
观摩过多次《天鹅的故事》的公开教学,每堂课几乎都有这一幕:学生沉浸在老天鹅的壮举中,铿锵有力地读着,有的甚至还用双手模仿老天鹅在桌面上拍打,在“克噜——克哩——”的叫声中体验震撼。每当此时,我都会自问:孩子们的激情点燃了,声音抬高了,小手拍红了……这就算好课吗?《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令我醍醐灌顶,修订稿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凸显了“实践性”和“综合性”。像以上
【案例背景】  1.我校数学县级课题——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对书上的例题有所了解,初步感受了正比例。  2.正比例概念抽象难懂,大多数学生学完后,只是机械地模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书后练习出现这样一道习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能照葫芦画瓢,不能理解应用。  【案例描述】  (课件出示金字塔的图片)这是什么图片?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段文字:  众所周知,埃
“重视积累”已经成了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会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就学
纵观当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以组织游戏、歌曲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并使用大量的视频、动画等直观性的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只是从学生外在的感官上吸引学生,却失去了许多从学生的内在思维过程中主动感受语言本身魅力的宝贵机会。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纪律差缺乏专注力、过度使用媒体使学生感官疲劳、课堂过分花哨实效性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英语课堂中的孩子表面看似活跃,却很少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