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应用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t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跨媒介阅读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近年关于其展开的教学可能性分析、教学策略研究等大量涌现出来。而在众多跨媒介阅读教学资源中,影视资源的丰富性仍有大量可探索并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的空间,对于学生的语言呈现、情感理解、知识建构与逻辑表达等都有着其特殊的影响力和价值,对此亦可尝试提出操作性强的策略。
   关键词:跨媒介 阅读教学 影视资源 高中语文 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跨媒介阅读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近年关于其展开的教学可能性分析、教学策略研究等大量涌现出来。而在众多跨媒介阅读教学资源中,影视资源的丰富性仍有大量可探索并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的空间,对于学生的语言呈现、情感理解、知识建构与逻辑表达等都有着其特殊的影响力和价值,对此亦可尝试提出操作性强的策略。
  一.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中影视资源应用的价值
  “在跨媒介这一开阔的视野下”,[1]普通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除了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外,目光更落在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传承和再创造等更深广的层面。跨媒介阅读教学无疑是着眼于新时代新变化,提出的很重要的,为实现相关目标的一个灵活机动性很强的战略。将“跨媒介”与“阅读教学”拆开来看:“跨媒介”注重媒介之间的互相协调,强调对媒介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至于阅读教学,事实上也是在进行一种形式独特的对话,则关注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亦即在课文里多走几圈,千方百计地回归文本。储建明在《阅读教学觉悟论》一书中提到,“任何阅读理解都植根于历史的情境之中。”[2]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然需要努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当时当地的情境去感受,感受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理解。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认真听教师的陈述与讲解,加之自己的日常经验进行初步理解,再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表达或是抒发,从而使文字感悟升华、内化为审美情感,这是阅读教学的魅力,也是其重要的功用。
  然而,传统语文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教学若只一味进行形式的循环和重复,便有可能使师生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疲惫感。而影视资源如若进行适合高中语文课堂的移植,则有可能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多方面的综合性提升。作为新兴媒介资源中保持强劲势头的一种,其可开发、利用的空间相当之大。就其优越性而言,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超越时空环境的限制,以动态、流动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打造动人的视听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打开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其审美鉴赏力,是一种直接、高效且反馈及时的教学手段。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是存在的,但并不丰富。多数语文教师对于影视教学资源的使用方式倾向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并设置问题让学生解答。基于此,我们也应看到影视资源更多的可能性,并且充分联系其他可利用的媒介资源,尝试提出一些与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相匹配的辅助方案与策略。
  二.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中影视资源应用的策略
  (一)通过混合式阅读理解实现多元情感达成
  跨媒介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便是增加输入的渠道,利用好互联网时代多平台影视资源可供延展、打开话题的方面。因此,学生输入文本的方式应逐渐过渡到混合式阅读,在此处可以理解为纸质课本与相关影像资源整合后的阅读。趣味性如若利用、引导得好,可以成为一个上升性的积极因素。我们需要保持警惕的是,把握混合阅读的分寸、维持好平衡并不容易,既要防止对纸质传媒的高度倚重固化学生的思维力与创造性,又要防止影音传媒片面的娱乐性抢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以至于脱离了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宗旨。该方式达成的情感化理解则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第一要义,尤其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和审美鉴赏素养的提升,包容多元化的共情力。
  高中语文课堂一节40-45分钟,教学内容庞杂且教学时间紧凑,不可能制造大量让学生看剧观影的时间。因此不妨通过剪辑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应的段落,在学生浏览纸质文本完成前后进行播放(顺序根据课堂节奏靈活安排),并让学生思考不同媒介内容传达的联系和区别,亦即新旧媒体组合式教学。
  如若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中《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可以87版电视剧《红楼梦》相关剧情作为连接,让学生在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文本的视野转换中对故事与人物形成初步认识。一是透过黛玉之眼观察贾府等级秩序之森严,便可专门播放黛玉经历轿夫——小厮——婆子——丫头——贾母等一众人的入府片段(5分钟左右),其间学生通过剧中场景的呈现还能进一步对“与别家不同”、“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讲究且奢华的生活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产生进一步的思考。二是课文里对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的描写与刻画相当生动。在相关课时里,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自行展开想象(设置一些活动环节穿插,调动课堂气氛),再分别播放凤姐出场与贾母、黛玉的一番对话以及宝黛初见的两个片段,让本只停留在白纸黑字平面的人物通过立体影像的鲜活呈现,跳出限制。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为一体的人物在屏幕上真正“行走”起来,呈现丰富的人物性格,看是否与学生原本的猜想相照应,又有何区别。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纸媒时忽视的细节可通过影视剧片段的放映进行注意和补充。从而在下一步的环节中让学生比较思考不同媒介对于文本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的共性与差异性。
  和语文阅读教学相呼应的电影资源更加丰富。就小说文本而言,推到上世纪,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长片《祝福》,女主角清澈灵动、贴合原著的《边城》等皆可作为理解鲁迅与沈从文作品的重要素材。近些年如《黄金时代》《无问西东》等致力于探索知识分子青年时代成长轨迹的影片,则可作为课外辅助学生更全面、丰富地认识民国文化名人心理及作品的资源。延展至国外,汤姆·霍伯导演的歌舞片《悲惨世界》,被多个欧美国家改编翻拍的《安娜·卡列尼娜》,皆可通过片段的剪辑、汇编与整理(如受技术限制可去视频平台转载相关电影从业者的剪辑,精度更高)呈现给学生,让其在声光色画一体的动态效果中感受丝丝入扣、细腻多元的情感,从而对世界经典名著和悲剧等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   (二)通过多方向互动整合思维成果
  事实上,在接触影视资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跨媒介文本的思考已经在进行中了,且其思考应是随着知识输入的渐进过程不断深入的。对于高中生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目标,有点像许倬云老先生说的“要有一个远见,超越你未见”。考虑到高中语文课文的主题普遍内涵丰富且耐琢磨,只让学生单独、抽象地思考与理解并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而通过利用影视资源设定的场景将学生带入情境,具体化探究、理解该主题则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跨媒介阅读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制造课堂中的多方向互动,不仅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是媒介与媒介,媒介与老师、学生等多方面交叉纵横的连接与关系构建。在这样的多方向互动中,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清晰地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将感性思维逐渐转化成理性思维。就具体影视资源形式而言,纪录片、访谈节目、辩论节目、知识竞答节目等(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圆桌派》《十三邀》《他们在岛屿写作》等)既可作为知识补充,又能助力思维发散。这里尝试提出的方案是给学生创造知识性建构的空间,不设限制,让学生在跨媒介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纸质媒介上的笔记整理或是电子媒介如平板上的框架图、树形图等,皆可根据学生的习惯与需要来选择,重要的是学生在梳理关键信息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思考,从而为接下来的输出做准备。教师在该过程中应关注怎样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在一片迷茫时提供一些思路或者方向参考,营造气氛并起到操作性的辅助作用。
  (三)通过任务型驱动呈现逻辑表达
  最终逻辑化表达的呈现是思维整合的结果,亦是阅读教学成果的输出展示。这里需要任务型驱动。也许可以试试以下两种思路。一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尝试撰写影视评论(可与写作教学相连通),提供多元角度而不只给唯一的标准答案。再进一步跨媒介则是让学生尝试经营自己的博客频道(主要和语文阅读有关),截取纸质文本或影视资源片段进行评析等,同时丰富讨论区版块内容。某种程度上,共享观点或合理限度内的争论源自表达的欲望,这也驱使、刺激着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打开自己的思想,允许出于较强主观性整合后的想法表达小范围内进行碰撞,逐渐趋向理性与客观;二是让学生利用周末空余时间自导自演根据影视化作品改编的故事,尝试自己剪辑呈现,而此过程便是从内化到输出的表达。这种体验对于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从艺术化情绪感受的呈现过渡到语文知识性理论的学习与掌握,这是一个渐进的交互式过程。贯穿这一过程,我们必须始终明确的是,利用所有影视资源进行的语文教学是方法,是手段,但不是目的。让学生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对影视资源的接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感受言语形式的魅力,通过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再通过合理的语言组织进行逻辑化表达,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使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各方面得到真正的统一,且带动教育效率的提升,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早日建立起系统性的语文教学影视资源信息库,也要充分利用好其他媒介资源尤其是互联网媒介,规范相关制度,更需要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优化深入及密切关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若细溯其由来与发展,也许是想通过改变、扩展教育传播的途径和渠道的方式,在旧与新的知识与方式之间架构一种更平缓的连接,使其过渡温和,达到平衡。一个“跨”字,显示出语文学科教学强大的精神力量——保留传统教学中的美好互动,亦迸发出积极与时俱进、敢于不断革新的勃勃生意。多种媒介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避免纷扰,从中筛除杂碎,理清思路,择出适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掌握与文本形式相吁求、相对应的策略,让影视资源充分发挥其多元的可能性与强大的优越性,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真正輔助到教学,而不是为了改变形式而改变,这是我们需要持之以恒探索和实践的命题。
  参考文献
  [1]金楷洺.影视资源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整合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2019(33):154-155.
  [2]储建明.阅读教学觉悟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研究”(项目编号:X2020002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顾之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材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为我国基础教育界所瞩目。他的语文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对我国语文新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认真研究顾之川语文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顾之川 语文 教育思想  新课改后,教育研究者们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与使用以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讨论高涨。本文主要研
期刊
雨时下时停。停了的时候,窗外的那只蝉就开始唱歌。  入夏以来,这只蝉就一直在窗外唱。可之前,我总是充耳不闻,即使听见了,也没往心里去。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听见,听懂。因为此时,我手上捧着一册纸本读物。在我栖息的这个都市小区,手捧纸本读物阅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路上遇见的行人,都拿着手机,走路看,闲聊看,甚至蹲厕所也看。我上公用厕时曾碰到过类似风景。  我听懂了蝉语,全缘于手上这本叫《小魂灵》的书。  
期刊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出现许多误区,必须让家庭教育回归理性和科学,可以从四个维度思考,将家长、学校、社会和政策法律四驱形成合力,并把握几大原则。   关键词:家庭教育 维度 四驱 原则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俗语说“从小看看,到老一半”。古往今来,人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心智的成熟意义重大,与孩子的未来休戚相关,事关家庭的和谐幸福,也与人才的培
期刊
内容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写作技巧都孰稔于心的现代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白话文和方言,她描述的市井百态呈现了俗风俗语,她将自己的人生缩减和点点滴滴细细描摹。时代的变革,個人文学创作的成熟,个性和传统的完美融合,形成了张爱玲独特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张爱玲 艺术 语言 古典  张爱玲很多优秀作品是对封建制度下的真实描绘,刻画了当时社会状态下人物的颓废和对现实的恐惧,
期刊
内容摘要:在高职教育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和必修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微课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改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本文立足高职语文教学角度,分析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微课 高职语文 教学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
期刊
内容摘要:曹植被后世誉为“建安之杰”,是建安时期最富盛名的诗人。以诗言志、借歌抒怀是曹植寄托自己人生理想的主要途径。受到家族背景、时代精神的影响,曹植在诗歌中不仅书写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功业追求及英雄情怀,更表达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百姓生存状态的深刻关注,体现出一种超越个人追求的爱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正是“建安风骨”的内在表现。   关键词:曹植 家国情怀 英雄情结  曹植被后世称为“文坛绣虎”,虽
期刊
内容摘要:语言的功用性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的一个主要目标,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文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語文教学中必须突出其严谨性、人文性和文学性,进而突出语文的功用性。   关键词:功用性 严谨性 人文性 文学性 阅读  小学语文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学习如果不好,学生的理解能力就跟不上甚至很差。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它的功用性很明显。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我们要写个请假条、甚至发个短信都要用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重点分析文学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提出一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 文学素养 核心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学素养作为个人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念,是构成一个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人来说,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是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为例,提出媒介化时代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应该以关系性思维为基础,从传播学的中介化范式过渡到媒介化范式,以建设探究式社群为中心,以延伸、替代、融合、适应为分析工具,探索教育活动参与者转向混合式学习的基本行动框架。   关键词:媒介化 智慧课堂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在托马斯·库恩看来,范式即一种研究方法论,它规定
期刊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开设有助于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化整为零,采用主题式教学、微课程教学、故事汇等形式,推进传统文化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传统文化 职业精神 通识教育 人文  据教育部发布的通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全国高等学校共计有3005所,其中1468所(教育部网站显示为148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