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20061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目前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舆论、价值观、大众传媒都在影响着孩子与社会的沟通交往。人们开始面对种种困惑,特别是青少年,而这种困惑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抉蓄积下来形成了诸多社会问题,给社会家庭学校都带来了很大麻烦。
  关键字:影响学生教育的因素;如何构建家、校、社的共同发展
  我国目前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舆论、价值观、大众传媒都在影响着孩子与社会的沟通交往,如电脑游戏、网络,鸟笼式的居住方式都给孩子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学困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形成往往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因素交互作用下的一个复杂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社会上的诱惑随之增加,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激烈。人们开始面对种种困惑,特别是青少年,而这种困惑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抉蓄积下来形成了诸多社会问题,给社会家庭学校都带来了很大麻烦。
  一、影响学生心理教育的因素
  (一)家庭方面的影响
  我们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偏重于智力开发,早在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等等。而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没有多少家长能引起注意和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父母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目前,不少孩子是智力开发超前,而心理发展滞后。特别是在在生理发育处于高峰期的中学生身上形成强烈反差。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严重的先天不足。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赏罚褒贬,他的世界观、信仰、思想、作风、接物待人的态度,对具有高度模仿性而缺乏选择性的中学生来说,起着性格上的奠基作用。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生活在“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家庭里,接受父母所谓“为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教育,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为人生信条,那么,在这种家庭环境里成长的人,必定是心胸狭隘的人。这就导致自身情绪易产生剧烈变化,使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及大脑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心理失调。比如职业的不稳定、收入的下降、商场的失意、职业的变更等,都是造成成年人心理障礙的因素。成年人难免要将这种情绪转换成各种非理智的行为、语言在家中渲泄,有的则把自己的失败转成对子女的不符实际的要求。子女如长期处在这种不良的情绪感受中,其大脑机能便会遭到慢性损耗,最后出现大脑机能失调,造成心理障碍。
  (二)社会方面的影响
  众所周知,当今我们社会正处在巨大变革的时期。社会宏观环境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中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再由于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竞争愈来愈激烈,社会人际关系也显得复杂了,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来越多了。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与某些不健康的思潮并存的局面,不少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中学生,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往往是“去其精华、吸其糟粕”。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例如:社会不正之风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心理体验产生冲击;不健康文化信息对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商业文化市场对充满好奇的学生产生诱惑等等。尤其是大众传播中诸如宣传暴力、迷信、色情等书刊音像制品,由于其表现手法形象逼真,学生非常容易接触,其危害性最大。
  (三)学校方面的影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少数教师心理失衡,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反教育行为。如个别教师十分留意学生家长的职务,注意发展对自己有用的“关系”,“关系学生”往往引人注目地受到特别关照。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关系学生”形成了一种唯我独尊心理,而另一些学生则由于家长无权无势,属于”弱势群体“,只能缩在一旁,心理也就受到了创伤。
  (四)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由于人的生理发展规律,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其心理发展是错综复杂的。追求自尊好胜,喜欢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等心理目标。但这些心理目标与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往往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产生“明于知人,黯于知己”、“严以责人,宽以律己”的偏向。一些学生难以正确地评价自己,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驱使下,故意表现得横蛮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行为表现与教育者的意愿往往背道而驰。由于他们个性心理发展和认识能力还很不成熟,所以那些“纸条恋爱”、“狂热初恋”只不过是朦胧状态下的冲动性和盲目性的表现。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在理论上,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三因素中,家庭除了履行自身教育职责之外,还在密切关注其它两个因素。因此,家长的担子更重,操心更多。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家长满意的理想之人。而理想之人以什么作为标准呢?在目前高中阶段,就是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完全可以理解。
  关键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第一阶段的目标?应该讲,人起初,机会是不均等的。有人生下来就是富翁,有人生下来就贫困;有人生下来就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人生下来环境就不利。 生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培养一个孩子更不容易。责任重大。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呢?就让各种因素变成优势。
  二、学校 家庭 社会的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学校教育目的明确、计划具体针对性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较之其他方面的影响具有更多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会使孩子先入为主,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而且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
  (三)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在吸引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根据目前教育中出现教育分力,影响教育效果问题,我们提出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发挥各自的作用,又形成一股合力。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或放弃任何一个方面,否则,会出现残缺的、不成系统的教育,遗患无穷。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 家庭 社会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普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指出“教育效果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家庭、社会、学校和劳动集体的共同努力和对学生要求的一致”,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学生努力方向更明确,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的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当然在内容上、措施上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积极和教师沟通配合,不能各行其事;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携起手来,创造必要的环境,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
  (二)学校 家庭 社会教育作用的互补性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结成教育网,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使其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还应根据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三)发挥学校 家庭 社会教育的优势
  在家庭、社會、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从三个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从而形成一支多功能、全方位、网络化的社会教育队伍,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家庭有力的支持和积极的配合,三位一体,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模式,使学校教育呈现“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心、时时有人操心”的大好局面,全社会齐抓共管,必定迎来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柳菊.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体会[J]. 江苏卫生保健, 2004, 6
  [2]金百利.扬 、《网虫综合症- 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汪新建,当代西方认知一行为疗法述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3期,25-30.
其他文献
摘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最终不能变为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再多的工作都是白费的,所以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前提是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作为老师应对他发出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以鼓舞,才能使他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  关键词:双差;意识觉醒;耐心细致;集体温暖;教育合力;人格健全;良好习惯;成绩提
期刊
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建议;教育作用;教育环境;教育机制;重视程度;专业化水平;组织体
期刊
摘要:性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我校子课题是《小学中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研究》,以学科文化课渗透为切入点,在课堂中有效落实性健康教育。通过前期调研相关数据,了解教师、家长、学生对性健康教育的态度,同时为课题提供数据支撑;依据学科特点,大纲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梳理学科教学内容渗透的点,进行有效课堂渗透;借力专家资源,进行课题研讨,使得课题的方向更加明朗,更具
期刊
摘要:作为老师,既要教育好学生,也要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的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什么样的主张,都必须尽早开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应该尽早培养,与学校教育结合教育孩子更应该尽早,努力做一名和孩子相亲相爱,相扶相帮的好家长。  关键词:自尊;自信;家校结合  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小学生,这是人生的第一个转变。她从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突然变成一个学校里要守纪律的小
期刊
摘要: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家庭也就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加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障碍;教育  一、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块沃土。对于尚未成年
期刊
摘要:“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要想身体健康,就要经常参加运动。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期,是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酷爱运动,而学校体育课正是他们运动的重要舞台。于是上好体育课,学习有关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而大教育学家洛克强调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现代社会需要身心健康
期刊
摘要: 班级管理一直是困扰班主任的工作难点,高二某班8位男生在上课或自习等需要安静的氛围下经常说话,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笔者联合班主任,用团体箱庭介入班级学生纪律问题,通过5次干预后,学生的认知、行为均发生正向的变化。笔者在文末进行了经验的总结,也提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班级管理;团体箱庭  八个高二的男生,被班主任推荐过来,他们都有共同的状况:上课和自习等需要安静的氛围下,他们经常要
期刊
摘要:教室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教育者要永远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要有技巧。好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  关键词:攀比之风;送鞋;友谊;双向教育  案例  12月的北京煞是寒冷,即便是家里给了暖气,也并不能完全缓解,这样的天气如果不用上班,我是极不愿意早起的。  周六早晨,还沉浸在梦乡的我被一阵短促急
期刊
“你怎么总是和别人打架?今天又把李梓豪打流血了。”“是他先推的我。”“即使是他先动手,你把他打伤,打残,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到时候你该傻了!”孩子听后眼皮往上一翻,用白眼珠看了老师一眼后,立即转身,歪着头,迈着螺圈脚,轮着胳膊,弯着腰大步走出办公室。(这是他一贯的走姿)可刚到门口,他又立刻转身,依然以刚才的姿态走向老师,只是步伐快了些,脸憋得通红。走到老师面前,说出了第一句让老师们第一遍能听清的话—
期刊
摘要:在2000年,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在《美国心理学家》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随后,以Seligman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项目组确立了6大维度24项积极心理品质。其中,正义维度包含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本文以团队精神培养的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心理活动课提升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行动路径及注意事项,并探讨此种培养形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