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观摩了甲、乙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内容是江苏科技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他们的教学过程都包括创设情境、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笔者依据梅里尔所归纳的首要教学原理,对两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的建议。
1 “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甲:邀请两位同学到教室前玩“打手心”游戏,比较两位同学的反应情况,然后要求分析影响“打手心”成功率的原因,引入神经系统的学习。
教师乙:首先展示相关图片,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指出人在寒冷、炎热、惊吓等不同环境中有哪些表现,然后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引入神经系统的学习。
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促进学习”。所以,学科教学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甲通过“打手心”游戏,在侧重于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兴趣。教师乙侧重于通过图片展示,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相关的问题。两位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均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能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主动建构。两者都有独到之处,也有共性。
但两位教师都忽视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这一学科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若能列举一些典型事例,如针刺手引起缩手反射,再分别就“刺激形式”、“接受刺激”、“痛觉形成”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入对相关结构基础的思考,就会更有利于“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的学习。到课堂结束前的课堂小结时,再回顾这些事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课堂教学“前呼后应”,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2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教学
教师甲:让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神经元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教师乙:让学生先回忆动物的细胞结构,然后观察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找出其中的差异,教师再根据动物细胞模式图绘制神经元结构模式图。
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还认为,“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促进学习”。据此,学科教学应关注新知识展示时机和展示方式是否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两位教师都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模型、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策略组织教学,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观察、思考、讨论,从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既有利于发展个性,提高学生主动构建的意识,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相比较而言,教师乙更关注学生的读模和建模,注重演绎推理,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但两位教师在有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①学生活动的展示,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应由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展示与评价。这样既能促进理解,也能反映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生成性教学。②此处也应该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想。教材在“小资料”中明确指出,“每一个神经元都能接收来自其他约1000个神经元的信息,并且能发送1000多条信息”。那么神经细胞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功能呢?然后学生带着问题,教师结合动物细胞结构和一般模型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教学
教师甲:从张海迪、桑兰等人的疾病谈起,根据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师生对话,总结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然后结合脑和脊髓的结构模型,通过师生对话,学习大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教师乙:要求学生解读神经系统组成图,总结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然后通过“手画图”介绍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位置、形态及功能。最后,要求学生利用脑和脊髓的模型,系统总结脑和脊髓的结构及功能。
“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促进学习”,是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的又一个重要观点。这就要求学科教学策略的选择要能促进学习者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两位教师均利用图片、模型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构建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比较而言,教师甲对“神经系统组成”的教学更注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更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乙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教学设计更科学、更有新意,尤其是更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
笔者以为“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这一教学内容还应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多一些。如让学生了解:在临床上“脑死亡”和“植物人”有何不同?某人小脑发生病变或受到损伤,就会使身体失去平衡,运动不协调、不准确,走路摇晃,像喝醉了酒,闭目直立时站立不稳,这说明了什么?喝酒时走路摇晃的主要原因是小脑麻痹吗?这样,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4 “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的教学
教师甲:对照板书进行简要的课堂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同步辅导用书的相关练习。
教师乙:对照板书进行简要的课堂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5道填空题。
“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促进学习”,也是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的重要观点。所以,学科教学还应该注意为学习者创设练习和应用的机会,让他们在运用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新学的知识。两位教师的课堂小结简单明了,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通过及时巩固,学以致用。教师甲利用同步辅导用书的相关练习,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教师乙利用自己设计的填空题,有系统性和基础性。但总的来说,两者的探究性、创新性和应用性都不够。课堂上的巩固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要注意创设适切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神经系统组成图,分析针刺手感到疼及缩回手的原因,为今后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作垫铺;也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还珠格格》电视剧中的情节设置问题情境,“紫薇格格”从马车上摔下后,头扎到石块上,双目失明了,让学生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梅里尔说:“实施首要教学原理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这里的“教学效能”主要是指着力打造的有效课堂,而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是优化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应体现“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已有知识”、“与学习者生活世界融于一体”、“应用新知识”等基本思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课堂的关键是教师,要倡导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了让生物教学与时俱进,还需要广大生物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
1 “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甲:邀请两位同学到教室前玩“打手心”游戏,比较两位同学的反应情况,然后要求分析影响“打手心”成功率的原因,引入神经系统的学习。
教师乙:首先展示相关图片,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指出人在寒冷、炎热、惊吓等不同环境中有哪些表现,然后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引入神经系统的学习。
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促进学习”。所以,学科教学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甲通过“打手心”游戏,在侧重于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兴趣。教师乙侧重于通过图片展示,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相关的问题。两位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均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能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主动建构。两者都有独到之处,也有共性。
但两位教师都忽视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这一学科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若能列举一些典型事例,如针刺手引起缩手反射,再分别就“刺激形式”、“接受刺激”、“痛觉形成”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入对相关结构基础的思考,就会更有利于“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的学习。到课堂结束前的课堂小结时,再回顾这些事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课堂教学“前呼后应”,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2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教学
教师甲:让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神经元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教师乙:让学生先回忆动物的细胞结构,然后观察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找出其中的差异,教师再根据动物细胞模式图绘制神经元结构模式图。
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还认为,“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促进学习”。据此,学科教学应关注新知识展示时机和展示方式是否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两位教师都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模型、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策略组织教学,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观察、思考、讨论,从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既有利于发展个性,提高学生主动构建的意识,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相比较而言,教师乙更关注学生的读模和建模,注重演绎推理,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但两位教师在有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①学生活动的展示,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应由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展示与评价。这样既能促进理解,也能反映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生成性教学。②此处也应该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想。教材在“小资料”中明确指出,“每一个神经元都能接收来自其他约1000个神经元的信息,并且能发送1000多条信息”。那么神经细胞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功能呢?然后学生带着问题,教师结合动物细胞结构和一般模型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教学
教师甲:从张海迪、桑兰等人的疾病谈起,根据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师生对话,总结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然后结合脑和脊髓的结构模型,通过师生对话,学习大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教师乙:要求学生解读神经系统组成图,总结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然后通过“手画图”介绍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位置、形态及功能。最后,要求学生利用脑和脊髓的模型,系统总结脑和脊髓的结构及功能。
“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促进学习”,是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的又一个重要观点。这就要求学科教学策略的选择要能促进学习者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两位教师均利用图片、模型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构建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比较而言,教师甲对“神经系统组成”的教学更注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更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乙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教学设计更科学、更有新意,尤其是更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
笔者以为“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这一教学内容还应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多一些。如让学生了解:在临床上“脑死亡”和“植物人”有何不同?某人小脑发生病变或受到损伤,就会使身体失去平衡,运动不协调、不准确,走路摇晃,像喝醉了酒,闭目直立时站立不稳,这说明了什么?喝酒时走路摇晃的主要原因是小脑麻痹吗?这样,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4 “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的教学
教师甲:对照板书进行简要的课堂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同步辅导用书的相关练习。
教师乙:对照板书进行简要的课堂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5道填空题。
“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促进学习”,也是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的重要观点。所以,学科教学还应该注意为学习者创设练习和应用的机会,让他们在运用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新学的知识。两位教师的课堂小结简单明了,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通过及时巩固,学以致用。教师甲利用同步辅导用书的相关练习,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教师乙利用自己设计的填空题,有系统性和基础性。但总的来说,两者的探究性、创新性和应用性都不够。课堂上的巩固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要注意创设适切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神经系统组成图,分析针刺手感到疼及缩回手的原因,为今后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作垫铺;也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还珠格格》电视剧中的情节设置问题情境,“紫薇格格”从马车上摔下后,头扎到石块上,双目失明了,让学生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梅里尔说:“实施首要教学原理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这里的“教学效能”主要是指着力打造的有效课堂,而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是优化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应体现“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已有知识”、“与学习者生活世界融于一体”、“应用新知识”等基本思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课堂的关键是教师,要倡导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了让生物教学与时俱进,还需要广大生物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