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Ⅰ卷
  一、 选择题
   1.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 O2的产生停止 B. CO2的固定加快
   C. ATP/ADP比值下降 D. NADPH/NADP+比值下降
   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5.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 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 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 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 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6.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 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第Ⅱ卷
  (一) 必考题
   29.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       ;龙胆紫溶液属于   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      着色。
   (2)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        。
   30.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 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
   (2) 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
   (3) 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31. 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 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 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2. 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     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 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的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
   (3) 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
   (二) 选考题
   39.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验]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 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
   (2) 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
   (3) 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
   40.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 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 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  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    小鼠,理由是                     。
   (2) 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            ,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         。
   (3) 杂交瘤细胞中有   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   条。
   (4) 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 C 2. B 3. D 4. B 5. B 6. A
   29. (1)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2) 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0. (1) 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 变快 未发生改变
   31. (1) 呼吸 下降 (2) 降低 增加 (3) 会
   32. (1) 抗病矮秆 (2) 高杆与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 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
   39. (1) 纤维二糖 葡萄糖 (2) 红色 透明圈
   (3) 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 不能 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40. (1) 四 Y Y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
   (2) 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3) 1 100
   (4) 不能无限增殖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南京市对于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非常重视,于2012年开展了“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在此背景下,我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资源支持型教学系统”,并在试点班级配备了移动学习终端(即平板电脑),在多门学科中予以实践应用。  电子作业本是该系统中的一项重要
期刊
高三的传统二轮复习的课堂形式主要是专题复习。通过专题复习,通常达到以下目的:① 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建立局部的知识网络;② 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③ 通过高考题的综合训练,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形成应试技巧。因此,二轮复习对于学生应付高考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弥补一轮复习过程中留下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性实验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目的是学生通过实验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深刻体会并认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本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具有活动,重要作用。
期刊
对于教师而言,传授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让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的方法则更为重要。教师的“教”应该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会学”,而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激趣觅味,唤起求知欲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求知、探索、实践的欲望。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很多学生对生物非常感兴趣,对生物课的期望也很高,因此
期刊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受到各国的极大重视。中学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生物课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所授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落实生物课程教学目标,倍受广大教师的重视。当然这不是落实生物课程目标的唯一途径,笔者尝试了学习完一两章内容后,让学生出
期刊
生物学概念的建构是指学生依据直接经验,从大量的生物学事实出发,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概念表象,并对概念表象进行分析、抽象、概括,抽取出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辨析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科学概念,然后以文字表达来抽象概括出科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建构概念模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生物学事实→概念表象→初级概念→科学概念→概念模型”。   下面以苏科
期刊
1 教材分析   “哺乳动物”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最后一节内容。学习本章内容为理解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章奠定基础。学生学习哺乳动物,能够使其从自身出发理解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这一重要概念。  2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的首
期刊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1) 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 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 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 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
期刊
摘 要 探索学案导学做为引领, 教师精致课堂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建构,提升课堂复习效率的复习模式。  关键词 精致课堂 学案导学 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高三复习的现状  1.1 教师的现状  现状一:“基于教辅资料的复习”。这种情况以年轻教师居多,依赖教辅资料,不研究新课程标准、生物教材和考试说明,只是将资料上的所有内容复习一遍。  现状二:“基于经验的复习”
期刊
笔者有幸参加2013年高考阅卷并担任第31题的阅卷组长。通过对试题认真分析,发现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楚和表述不规范,审题不清楚导致考生白费时间答题,表述不规范导致考生丢失很多可惜的分数。  1 原题再现  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