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领略探究后的体验,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的获得的过程。儿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一、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充分体现教学的趣味性,创造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让教学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敢于提出新的想法。使全体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互动互助,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主与创新中形成发展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亲自进行过程体验,实现自主学习的价值。
  二、循序渐进,培养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现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地开拓思维。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知识。如学习圆明园的风光时,课件展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一下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根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形成自主探究的深刻体验。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能够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注意:讨论式教学不应急于让学生找到结果,观注讨论过程,通过过程教给讨论方法,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灵活性,针对不能讨论出结果的问题,可留待以后解决,但师在说明见解时要实事求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寻求解决的途径。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操作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对自主探究形成深刻地体验。
  三、合作交流,深化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需要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领悟,从而培养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来获得知识。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在合作交流中,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
  突出自主学习,体现在巩固知识过程中。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
  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然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自于学生,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的。有的是表面的、肤浅的;有的是比较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要加以疏理、组织,分别对待,逐个解决。因此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打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局面,才能为自主学习开拓充分的空间。实践证明,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该生能否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主要是通过培养学习科学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活动获得的。而在这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们的科学兴趣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紧相连。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
期刊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一种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多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总结发现学生书写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原因。为此,我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写字的正确率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主要的错别字现象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
期刊
巴西著名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是的,在这個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社会里,现代的教育告诉我们,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让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需要一定的管理技术,需要我们班主任善于去架设交流平台,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引领他们健康地成长。那么,该如何架设交流的平台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班主任的经验,和
期刊
当代中国,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增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行,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尤其是农村地区)逐步完善,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常态化。现在亟需解决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于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熟练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结构。  一、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相关概念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重合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我认为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式,我分析了数学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数学教学的一些体会,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剖析  1.学生现
期刊
一、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不一样,3 -4 岁是幼儿掌握语音的关键期,根据幼儿的语音发展规律,应该把语音培养着重放在3到4岁小班幼儿。3-4岁的幼儿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弱, 有些幼儿不能正确分辨近似音,在发音时会有相互代替的等现象。同时,幼儿还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发音方法不正确,舌尖音发不清,因而还有
期刊
幼儿的语言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语言能促进幼儿认知和思维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家庭因素和居住环境的城镇化、封闭化,幼儿日渐缺乏语言交往的环境和机会。尤其是农村幼儿语言能力大幅度滑坡,幼儿的词语贫乏,语言的完整性、连贯性、流畅性非常不够,影响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诸如。从空间看,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园老师是幼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因此,幼儿园教育环境、老师的观念、教育方式等都对幼儿的语
期刊
随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用数
期刊
一、有理数的学习是初中运算的第一步  有理数的概念是初中入学后接触的第一个数学概念,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有理数的学习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运算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计算-2-5的值时没有过关,那么到整式的运算时,合并 -2x-5x时就会出错;进而解方程-2x-5x+7=0时,又会遇到困难,解决直线y=-7x+7与x轴的交点时更加麻烦。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负数,第一次将符号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