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主要是通过培养学习科学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活动获得的。而在这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们的科学兴趣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紧相连。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与应用所学知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好奇心无处不在,如一群勤劳采蜂蜜的蜜蜂,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蜻蜓……这些往往都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令他们兴趣盎然地观察。所以,我在做科学实验时,学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当学生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的欲望时,我就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自己探究,找出答案。
二、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大胆创新
建立“自主学习,实践探索,人人参与,体验成功”的科学教学模式。首先教学的活动方式要注意讲、做结合。在向学生讲解、传授已经形成了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注意运用提示、暗示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突破现成知识基础上实现创新;其次师生间活动的方式要注意合作探讨,去扩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学生学习方式要注意以自学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提示后,应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实践锻炼。
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大胆质疑,多思善问,逐步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此外,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体现 “以学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运用和体会中,达到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培养特长、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探索活动在提高科学素养中,占又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不能认真对待实验,仍然只是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学生的参与率极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如在小组实验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帮助,也不太愿意参与活动;还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占为己有,一点合作意识都没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开展。另外,有些科学实验需要家长在课后协助完成,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再加上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缺乏必要的主动性,这势必会造成延伸实验的现象,效果肯定不理想。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时,学生们在观察植物的不同时,老师希望由家长陪同学生每天观察几种不同的植物,但是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与毅力,最终没能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的解决对策为:
⒈重视实验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消化。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如何用心地探究科学。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意义,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失败的原因。再如讲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当学生明白了溶解的意义之后,对同学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同时展示数量不等的食盐、冷水、热水、大小不一的烧杯等,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亲自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⒉充分利用校园的实验资源
校园里有一些植物和小动物,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小学科学课中需要的实验资源。如在《鸟》教学中,教师在一个班级里只是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关于鸟的身体结构、运动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实物鸟,这样的讲解,學生只是了解了鸟的 部分知识;而在另一个班级中,教师上课时先问同学哪里可以看到、找到鸟,然后组织学生观察鸟身体的颜色、眼睛、翅膀、嘴巴等,观察鸟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等,还有鸟在多种食物面前,鸟最喜欢什么等。在饲养、观察鸟的同时,学生不但可以了解鸟的身体结构、吃的食物等情况,而且观察到鸟的生活习性。学生通过此类的探究活动,获得了对小动物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联系其它学科,让学生体会到实验触手可及
在科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是与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如《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观察污染对于周围环境变化,让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在《给文具分类》这一课中,让学生在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笔,科学教师可以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先分类然后再想一想每种笔有什么不同,每一种笔画什么画合适。在教《改变浮和沉》时,虽然学生都知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上浮,但却不知其原因,而通过“体积”这个概念的讲解,学生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等手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主动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究能力。
一、培养学生们的科学兴趣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紧相连。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与应用所学知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好奇心无处不在,如一群勤劳采蜂蜜的蜜蜂,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蜻蜓……这些往往都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令他们兴趣盎然地观察。所以,我在做科学实验时,学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当学生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的欲望时,我就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自己探究,找出答案。
二、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大胆创新
建立“自主学习,实践探索,人人参与,体验成功”的科学教学模式。首先教学的活动方式要注意讲、做结合。在向学生讲解、传授已经形成了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注意运用提示、暗示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突破现成知识基础上实现创新;其次师生间活动的方式要注意合作探讨,去扩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学生学习方式要注意以自学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提示后,应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实践锻炼。
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大胆质疑,多思善问,逐步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此外,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体现 “以学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运用和体会中,达到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培养特长、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探索活动在提高科学素养中,占又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不能认真对待实验,仍然只是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学生的参与率极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如在小组实验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帮助,也不太愿意参与活动;还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占为己有,一点合作意识都没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开展。另外,有些科学实验需要家长在课后协助完成,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再加上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缺乏必要的主动性,这势必会造成延伸实验的现象,效果肯定不理想。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时,学生们在观察植物的不同时,老师希望由家长陪同学生每天观察几种不同的植物,但是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与毅力,最终没能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的解决对策为:
⒈重视实验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消化。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如何用心地探究科学。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意义,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失败的原因。再如讲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当学生明白了溶解的意义之后,对同学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同时展示数量不等的食盐、冷水、热水、大小不一的烧杯等,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亲自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⒉充分利用校园的实验资源
校园里有一些植物和小动物,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小学科学课中需要的实验资源。如在《鸟》教学中,教师在一个班级里只是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关于鸟的身体结构、运动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实物鸟,这样的讲解,學生只是了解了鸟的 部分知识;而在另一个班级中,教师上课时先问同学哪里可以看到、找到鸟,然后组织学生观察鸟身体的颜色、眼睛、翅膀、嘴巴等,观察鸟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等,还有鸟在多种食物面前,鸟最喜欢什么等。在饲养、观察鸟的同时,学生不但可以了解鸟的身体结构、吃的食物等情况,而且观察到鸟的生活习性。学生通过此类的探究活动,获得了对小动物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联系其它学科,让学生体会到实验触手可及
在科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是与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如《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观察污染对于周围环境变化,让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在《给文具分类》这一课中,让学生在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笔,科学教师可以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先分类然后再想一想每种笔有什么不同,每一种笔画什么画合适。在教《改变浮和沉》时,虽然学生都知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上浮,但却不知其原因,而通过“体积”这个概念的讲解,学生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等手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主动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