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在电商,光是卖货没有营销的话,这个品牌可能是有危险的。
茵曼的市场部,是最了解营销也是最了解消费者的部门。因为市场部除了做日常的项目策划之外,还有专门的做会员营销的CRM(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着重研究顾客的消费习惯。
茵曼的市场部,是一个与消费者和会员接触的前线部门。消费者买衣服时的每一个步骤和体验,都离不开这个部门的思考和设计。
如何让品牌接近消费者,用怎样的方式跟消费者打交道,消费者为什么喜欢这个品牌?市场部就是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然后通过消费者的购买情况,通过大数据去分析他们的复购率和流失率。找到流失、不再来的原因,分析为什么有一些消费者在喜欢茵曼两个月之后,可以重复购买十几次,而另一些消费者为什么一年只在春夏秋冬各买一次,还有一些消费者在初次消费之后就不再来了等,CRM每天都在研究这些问题。
这个部门也在制订更多的营销规划,去致力于拉高客单价。
他们不断推出很多的会员服务项目,目的是让消费者在喜欢茵曼商品的时候,也能产生一个感觉:我是喜欢你这个品牌的,这个东西是我们得去传递的。
在茵曼的市场部,并不认同走低价格的营销方向。他们的目标和方向反而是拉高客单价和客件数,以及加强体验感。
在一定的营销策略下,茵曼上新品都不是以折扣的形式出现的,市场部会专门设计各种销售套餐,让消费者不只买一件,而是买多件,多买多优惠的方式让消费者买得更多,用各种创意的方法去推出一个个买得更多才划算的逻辑。
市场部给自己营销创意的前提是,“没有所谓的便宜价,我们的商品质量很好,我们只是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上销售商品。”只有过季的或者清仓的才可能便宜。
在加强体验感方面,市场部的方法是经常为消费者开发很多的礼品。把更多好玩的、创意的心思花在礼品的开发上,让消费者喜欢上这个品牌推出的礼品,其喜好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到商品价格的促销范围。
茵曼市场部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们推出的礼品一定要带着茵曼自己的品牌识别度,例如扎着两个麻花辫的布偶,或者在包裹上非常注重品牌体验,消费者在拆了包装之后不至于把它们当作一堆垃圾,包装的东西还可以留在下次用的,如一些袋子,茵曼研究过,如果袋子采用的是无纺布或者其他的一些材料结合的话,消费者通常会愿意留下来再次使用。
因为茵曼的棉麻文艺风,市场部还会在书签和笔记本这一类型的礼品上花心思。
当问及茵曼有没有自己独创出来的营销手法,在后来被同行沿用和学习,市场部给出了三个答案:一是品牌礼品;二是“约亲见面”;三是对顾客做分层和差异化营销。
茵曼对于自己的品牌礼品的开发度和丰富度颇有自信,因为他们觉得目前还没有同类商家可以超越,特别是礼品主题方面,茵曼一直走在最前面。
棉麻的慢生活,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气息是通过市场活动的互动呈现的,茵曼带给消费者的一些东西是他们可以表现出来的,全部都是定制的,在外面拿不到的,这都是品牌感很强的一个记忆度。是让消费者感觉到茵曼品牌的情感附加值。
而其他诸如在会员生日赠送礼券问候等就更是必做功课了。在电商领域,为消费者做礼品反馈,或会员日优惠,这些已经成为惯例。
茵曼的会员日则更增加了线下的部分,已经持续了一年的特别创意活动是在会员日当天,由公司创始人方建华和高管等员工,以及茵曼的代言模特一起参加送快递上门活动,名曰“约亲见面”。基本上每个月的20号都会做。由于茵曼总部是在广州,所以这个“约亲见面”的范围目前仅限于广州地区。方建华期望,今后这种顾客互动可以通过粉丝见面会等形式,一步步扩展到全国其他地区。
方建华在这一天,会把自己视为茵曼的一名普通员工去送货。因为如果消费者提前知道是公司创始人送货,可能不会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所以公司高管和形象代言人都以普通员工的角色走进消费者的家里,这样不仅能了解目标客群,让消费者知情后惊喜的过程也是给品牌加分的动作。
方建华曾因“约亲见面”的反馈做出了一些具体的产品决策。一次他跟一位顾客了解到,茵曼之前做过很多宽松型的裤子,但是一直不好卖,而这位顾客是很喜欢穿宽体裤的,但是觉得模特拍得不好看,感觉显得不够修身,从而影响自己购买。这让方建华找出滞销原因,迅速调整。
与这些约见消费者的接触,甚至让方建华发现了商机,例如他发现顾客偏爱穿白色的服装,赶紧调整,结果一条白色的裤子卖了一两万条。
之前茵曼总是以为他们的消费者穿牛仔裤的很少,后来通过送货发现原来也是有很多人喜欢穿牛仔裤的,于是又推出了牛仔裤品类。
茵曼从2014年开始有加小码产品,也是来源于这样的消费者见面调研,有很多穿小码和加小码的消费者很喜欢茵曼的衣服,但是找不到相关码数。于是方建华果断将此需求信息提供给设计部门。
2014年7月,茵曼推出了“茵悦会”,第一次活动是在广州一个很文艺的茶厅,逐渐增加社交的内容,让茵曼的会员“茵符”们可以有更多的社交机会,这也是茵曼开始着手筹划“社群经济”的系列动作。
茵曼的市场部,是最了解营销也是最了解消费者的部门。因为市场部除了做日常的项目策划之外,还有专门的做会员营销的CRM(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着重研究顾客的消费习惯。
茵曼的市场部,是一个与消费者和会员接触的前线部门。消费者买衣服时的每一个步骤和体验,都离不开这个部门的思考和设计。
如何让品牌接近消费者,用怎样的方式跟消费者打交道,消费者为什么喜欢这个品牌?市场部就是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然后通过消费者的购买情况,通过大数据去分析他们的复购率和流失率。找到流失、不再来的原因,分析为什么有一些消费者在喜欢茵曼两个月之后,可以重复购买十几次,而另一些消费者为什么一年只在春夏秋冬各买一次,还有一些消费者在初次消费之后就不再来了等,CRM每天都在研究这些问题。
这个部门也在制订更多的营销规划,去致力于拉高客单价。
他们不断推出很多的会员服务项目,目的是让消费者在喜欢茵曼商品的时候,也能产生一个感觉:我是喜欢你这个品牌的,这个东西是我们得去传递的。
在茵曼的市场部,并不认同走低价格的营销方向。他们的目标和方向反而是拉高客单价和客件数,以及加强体验感。
在一定的营销策略下,茵曼上新品都不是以折扣的形式出现的,市场部会专门设计各种销售套餐,让消费者不只买一件,而是买多件,多买多优惠的方式让消费者买得更多,用各种创意的方法去推出一个个买得更多才划算的逻辑。
市场部给自己营销创意的前提是,“没有所谓的便宜价,我们的商品质量很好,我们只是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上销售商品。”只有过季的或者清仓的才可能便宜。
在加强体验感方面,市场部的方法是经常为消费者开发很多的礼品。把更多好玩的、创意的心思花在礼品的开发上,让消费者喜欢上这个品牌推出的礼品,其喜好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到商品价格的促销范围。
茵曼市场部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们推出的礼品一定要带着茵曼自己的品牌识别度,例如扎着两个麻花辫的布偶,或者在包裹上非常注重品牌体验,消费者在拆了包装之后不至于把它们当作一堆垃圾,包装的东西还可以留在下次用的,如一些袋子,茵曼研究过,如果袋子采用的是无纺布或者其他的一些材料结合的话,消费者通常会愿意留下来再次使用。
因为茵曼的棉麻文艺风,市场部还会在书签和笔记本这一类型的礼品上花心思。
当问及茵曼有没有自己独创出来的营销手法,在后来被同行沿用和学习,市场部给出了三个答案:一是品牌礼品;二是“约亲见面”;三是对顾客做分层和差异化营销。
茵曼对于自己的品牌礼品的开发度和丰富度颇有自信,因为他们觉得目前还没有同类商家可以超越,特别是礼品主题方面,茵曼一直走在最前面。
棉麻的慢生活,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气息是通过市场活动的互动呈现的,茵曼带给消费者的一些东西是他们可以表现出来的,全部都是定制的,在外面拿不到的,这都是品牌感很强的一个记忆度。是让消费者感觉到茵曼品牌的情感附加值。
而其他诸如在会员生日赠送礼券问候等就更是必做功课了。在电商领域,为消费者做礼品反馈,或会员日优惠,这些已经成为惯例。
茵曼的会员日则更增加了线下的部分,已经持续了一年的特别创意活动是在会员日当天,由公司创始人方建华和高管等员工,以及茵曼的代言模特一起参加送快递上门活动,名曰“约亲见面”。基本上每个月的20号都会做。由于茵曼总部是在广州,所以这个“约亲见面”的范围目前仅限于广州地区。方建华期望,今后这种顾客互动可以通过粉丝见面会等形式,一步步扩展到全国其他地区。
方建华在这一天,会把自己视为茵曼的一名普通员工去送货。因为如果消费者提前知道是公司创始人送货,可能不会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所以公司高管和形象代言人都以普通员工的角色走进消费者的家里,这样不仅能了解目标客群,让消费者知情后惊喜的过程也是给品牌加分的动作。
方建华曾因“约亲见面”的反馈做出了一些具体的产品决策。一次他跟一位顾客了解到,茵曼之前做过很多宽松型的裤子,但是一直不好卖,而这位顾客是很喜欢穿宽体裤的,但是觉得模特拍得不好看,感觉显得不够修身,从而影响自己购买。这让方建华找出滞销原因,迅速调整。
与这些约见消费者的接触,甚至让方建华发现了商机,例如他发现顾客偏爱穿白色的服装,赶紧调整,结果一条白色的裤子卖了一两万条。
之前茵曼总是以为他们的消费者穿牛仔裤的很少,后来通过送货发现原来也是有很多人喜欢穿牛仔裤的,于是又推出了牛仔裤品类。
茵曼从2014年开始有加小码产品,也是来源于这样的消费者见面调研,有很多穿小码和加小码的消费者很喜欢茵曼的衣服,但是找不到相关码数。于是方建华果断将此需求信息提供给设计部门。
2014年7月,茵曼推出了“茵悦会”,第一次活动是在广州一个很文艺的茶厅,逐渐增加社交的内容,让茵曼的会员“茵符”们可以有更多的社交机会,这也是茵曼开始着手筹划“社群经济”的系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