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chu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堂的灵魂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运动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使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兴趣、养成习惯、形成意识、锻炼品质、陶冶情操。因此,如何运用音乐作为体育教学媒介,为课堂创设提供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体育课堂变大、变新、变活,是现代体育课堂学科整合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音乐;体育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时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怎样激发学生对体育课中练习兴趣,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独辟蹊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象的特点、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的安排,以音乐为媒介,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调节下积极参与锻炼。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增加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性及发展身体机能,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感,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一、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心理学认为:兴趣促成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兴趣的强弱决定着行为的结果,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会产生动力,结果会事半功倍。黑格尔说:“音乐的节拍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一首节奏强劲、旋律优美的音乐,能使人感到力量,激发人的激情,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内部动力。
  2、音乐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在学习和巩固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要求,致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伤害,使他们产生紧张,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音乐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凝重而深远。当一个人的情绪低落时,忽然听到雄壮的音乐,(例如《马赛曲》、《国际歌》、《义勇军尽行曲》等)由于受到感染,他的情绪会慢慢地高涨起来;当心情紧张烦躁,焦虑时,听到优美的音乐,他的情绪会逐渐安定下来。
  3、音乐能减轻由于运动给学生带来的疲乏感
  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运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和锻炼,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疲劳。音乐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有直接的影响。她通过一定的节奏,速度和音调对人起到镇静,兴奋,镇痛,调节心率,降低血压等作用。在体育课中,当学生感到疲劳时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诸如《梁祝》、《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青年圆舞曲》、《田园交响曲》等音乐减轻和消除疲劳,使学生安定舒适。
  二、如何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
  自音乐引进体育教学以来,实践证明,音乐在体育课堂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那么要充分地运用好这一教学工具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音乐,让音乐和体育的动感相结合
  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有一个整体情感体验感知,音乐能够使情感艺术化、对象化的特点。比较常见的是,在武术或体操教学中,播放的《男儿当自强》、《双截棍》等等这类的音乐,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的运动激情,让人感到“热血沸腾”,这样将音乐和体育融为一体,由原来单调而乏味的体育教学变为了充满乐趣的游戏,此外,结合音乐和体育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田径运动教学中,播放一些在奥运会、亚运会赛场上的歌曲,象《亚洲雄风》、还有张学友的《旗开得胜》等都是非常好的体育教学音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下学习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体育个性、体育品德。
  2、体育课堂的不同阶段应选择不同的音乐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音乐应该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达到兴奋状态,同时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更加欢快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在这个阶段可以播放类似于迪斯科、摇滚音乐的节奏较鲜明的音乐,比如《健康歌》等。
  高潮阶段。高潮阶段宜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激情高昂、生机勃勃的情绪。高潮阶段的音乐可参照不同的体育项目的特点来选择。
  结束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在紧张而且高强度的体育课后一般会有一定的疲劳,在这个阶段应当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来调节。比如《小夜曲》等,可以使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放松紧张的情绪。
  3、不同的教学情景应选择不同的音乐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音乐。在根据学生实际年龄情况,选择音乐时,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耳熟能详的歌曲或乐曲,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收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体育教学项目都适合于配乐教学,有些项目本身就有很大的趣味性,如果再配上音乐,反而有可能就会弄巧成拙。所以在进行配乐授课时,应该从实际出发。为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除了应该钻研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地学习目标范围以内的音乐知识、逐步学会体会和分析音乐的结构和特点,提高我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才能更好的把音乐这一有效的教学工具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体育课堂引入音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好音乐质量关
  音乐作品琳琅满目,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体育课中引入音乐,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把好音乐质量关。首先,音乐内容必需是健康的,且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其次,所选音乐必须是师生熟悉易懂的,且符合学生的审美习惯。
  2、把好引入音乐目的关
  体育课引入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操之过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教师在组织,指导,参与上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把好趣味关
  大部分学生喜欢通俗的音乐,往往是这类音乐的旋律或歌词引起他们的共鸣,以至于爱不释手。体育教师可以从“俗”入手,强化学生兴趣,一步一步打开高雅之门,做到雅俗共赏,雅而不娇,俗而不媚。
  总之,音乐替代了单调的口令、信号。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所使用的口令,信号一般都是口中发出的声音或哨子的声音,学生在这样的口令指挥下,如同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没有一点想象,没有一点表现,枯燥与乏味。而音乐进入课堂后,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口令、信号,而很大一部分学生也喜欢教师用音乐来代替单调的口令,这是由于音乐它本身就有节奏,再加上它还有优美的旋律做背景,因此很受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金逵.乐而蹈之——健美操练习由喜欢音乐开始,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02期
  [2]余芳.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3~24
  [3]张薇薇.浅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美学,2004(13),80~81
其他文献
孙子的问候有如“除愁剂”,老人刚才的不快一扫而空,激动得连连说:“孙子长大了,懂事了,小时候没白疼,真好。”  前些时候,跟在外地工作的儿子通话时,我提醒他:“我跟你妈妈上班后,奶奶一个人在家很寂寞,你多给奶奶打电话聊聊天吧!”  儿子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我觉得没必要——奶奶耳背,打电话过去,你说“这”,她回答“那”,根本起不到沟通的作用。  想想这话也不假。从去年开始,年近八旬的母亲听力大大下降
期刊
目的:观察活络效灵丹加味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探讨该疗法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人工
和姥姥分别后,她说:“妈妈,我对姥姥的思念心里藏不住了,就要从嘴里流出来了!”  在电影中看到“光头强感受父爱”的画面,她流着泪,抱着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还陪您玩儿!”  面对“戒尺”的惩罚,她说:“妈妈,因为我坚强、勇敢,所以我不哭。”  时而令我温暖感动、时而令我忧心忡忡、时而令我欣喜愉悦、时而令我暴跳如雷……这就是我的女儿——夏小涵。今年5岁多的她,不但是一个“油嘴滑舌”不达目的不罢
期刊
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必须符合学科的特点。教法的选择应考虑内容、学生知识水平、课时、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等因素,不能生搬硬套,有时也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
做父母的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并不断习得家庭教育的新智慧。这些能力和智慧不是做了父母就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不断习得的。  “花开待期至,彩蝶自然来。”如果用这句小诗概括台湾作家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的主题思想,我想大抵如此。孩子需“慢养”,成长需等待,这符合人逐渐成长的自然规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自立成人,要经十余年的历练。所以,未成年期孩子的所作所为,以父母的人生经验和阅历,
期刊
摘要: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方法,养成愿学、会学、乐学的习惯。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关键词:初中语文 激发 兴趣  语文教材是一幅历史画卷,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教学中应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性的。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储备,他在课堂上才能拥有可供发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课外班,已经是中小学生的标配,哪家孩子不上辅导班,家长恐怕都不好意思。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现有中小学生1.8亿人,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过1.37亿人次,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  课外培训班收费不菲。以儿童英语为例,大多数课外班的学费在一年1万多元左右,奥数等培训班收费则在数百元一节课。但是,家長们可能还不知道,这些培训班可能是“三
期刊
奇异的心绪,乖张的言语,在似是而非的时日中碎了一地,但回头望望那些玻璃碴子,阳光照照——意料之外的好看。  今年我16岁,二十年后36岁,三十年后46岁,五十年后我已经老了,那时,我会想起我的16岁。  我12岁时曾想,16岁那年我会是什么样子?这个数字就像一条模糊的界限,连接在少年与成人之间。只有站在这条线上,才可睨着眼,眺望两头的风景——孩子触不到的成长,大人回不去的年少。  我所期许的16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