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利用现代社会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把儿童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把儿童带回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生活,实现品德社会生活化,让品德与社会生活携起手来。
关键词:提高认识;挖掘文本;优化课堂;倡导实践;体验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小学教育中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陶老的言谈中包蕴着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即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回归社会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让品德与社会生活携起手来,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有实效性。那么如何能使品德与社会携起手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
一、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意义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设立,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长期以来,一部分家庭都忽略了对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少年儿童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品德已严重脱轨。对少年儿童的品德养成性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提高认识,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已迫在眉睫,对《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视程度的高与低,是德育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对于落实这一课程的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注重教学生活中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
关注儿童现实生活,促进品德与生活的携手。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几乎成为不可能,教育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但这还不是关注的根本。这种关注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学校教育不可否认地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如让学生去憧憬未来,设想二十年后你的生活等。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生活,如开展我为家乡做点什么等活动。
二、充分挖掘文本拓展教材内容
大量的成功经验证明:充分挖掘文本,拓展教材内容是实施新的课程理念的最好见证。作为一名农村品社教师更应该挖掘农村品社教学的文本。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有特色。不能只落实文本中的内容还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对于农村教育这块阵地,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因为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的孩子,却不爱村、不爱劳动。他们的学习成绩虽然很好,却没有改变农村落后现状的志向,他们学习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不健康的。这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可以利用《我的劳动感受》一课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树立身在农村,应建设农村,改换农村落后面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大理想。还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日益加大,这样的教学必将让品德与社会生活携起了手来。
倡导儿童实践。为增进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必须强调实践和体验,使学生在充分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境和课题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养成。如:开展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优化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在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那种以说教为主的品德思想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已苍老无力了。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已迫在眉睫。有效的教学模式:明理激情模式;问题——讨论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是当前最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明理激情导行模式正式体验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学生主动活动的和自主探究。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幼稚,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生活,又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品德与社会生活携起手来。
(作者单位:瓦房店市文兰小学 ,辽宁 大连 116300)
关键词:提高认识;挖掘文本;优化课堂;倡导实践;体验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小学教育中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陶老的言谈中包蕴着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即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回归社会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让品德与社会生活携起手来,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有实效性。那么如何能使品德与社会携起手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
一、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意义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设立,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长期以来,一部分家庭都忽略了对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少年儿童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品德已严重脱轨。对少年儿童的品德养成性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提高认识,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已迫在眉睫,对《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视程度的高与低,是德育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对于落实这一课程的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注重教学生活中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
关注儿童现实生活,促进品德与生活的携手。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几乎成为不可能,教育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但这还不是关注的根本。这种关注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学校教育不可否认地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如让学生去憧憬未来,设想二十年后你的生活等。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生活,如开展我为家乡做点什么等活动。
二、充分挖掘文本拓展教材内容
大量的成功经验证明:充分挖掘文本,拓展教材内容是实施新的课程理念的最好见证。作为一名农村品社教师更应该挖掘农村品社教学的文本。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有特色。不能只落实文本中的内容还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对于农村教育这块阵地,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因为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的孩子,却不爱村、不爱劳动。他们的学习成绩虽然很好,却没有改变农村落后现状的志向,他们学习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不健康的。这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可以利用《我的劳动感受》一课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树立身在农村,应建设农村,改换农村落后面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大理想。还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日益加大,这样的教学必将让品德与社会生活携起了手来。
倡导儿童实践。为增进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必须强调实践和体验,使学生在充分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境和课题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养成。如:开展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优化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在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那种以说教为主的品德思想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已苍老无力了。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已迫在眉睫。有效的教学模式:明理激情模式;问题——讨论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是当前最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明理激情导行模式正式体验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学生主动活动的和自主探究。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幼稚,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生活,又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品德与社会生活携起手来。
(作者单位:瓦房店市文兰小学 ,辽宁 大连 11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