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喜欢重复地去做同一件事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l307821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给我讲这个好吗?”优妹举着一本书跑过来。我瞥一眼书皮:又是《我要救出贝里奥》 !
  “这本书咱们今天已经读过七遍了,换一本好吗?”
  “不要!我就是想看这个!”
  好吧,深呼吸,现在开始读第八遍……
  凡是带孩子的大人都会发现:孩子老是要求讲同一本书、做同一个游戏、看同一个动画片……妈妈们交流起来,都对娃儿这种执着精神抓狂不已。为啥娃儿非要一本书看好几遍、一首歌反复听、一个游戏玩十遍八遍都不嫌烦?为啥他们就不想整点儿新鲜的?


  难道是缺乏好奇心?还是记忆力有问题?千万别想歪,很多人都不知道,小朋友的这种行为其实大有深意。
  孩子需要在重复中不断学习
  优妹两岁多时,有天午睡醒来,我把便盆放在她旁边就到客厅接电话,等打完电话回到卧室,发现她已经自己脱下内裤坐在便盆上。自然少不了大大表扬一番。但从那天起,她常常下意识做出脱裤裤的举动。我第一反应是立刻制止,但她很委屈:“人家只是想脱下来试一试嘛……”
  原来,她是在练习这件事。当晚睡前,我陪她反复练习脱内裤和穿内裤,并且告诉她什么时候可以脱下小裤裤,什么时候不可以,顺便讲要保护隐私部位。此后她便不再有这类举动了。
  孩子重复做一件事,其实是特别努力地在学习一件事。我们大人学习新东西或者比较难的东西,不也需要不断重复吗?心智尚处在发育期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对孩子的重复行为,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保护,粗暴呵斥或横加干涉,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孩子每重复一次都有新收获
  优妹很喜欢“卡梅拉系列”的《我要救出贝里奥》,一天读个十遍八遍是常有的事。我发现,她不只是在听,还在看,而且她对这本书的研究比我深入多了。
  比如,她知道怎样在一群羊里找出贝里奥,是经过她的提示我才发现原来只有贝里奥长着羊角。还有,她知道那群小鸡里哪个是小刺头,哪个是鼻涕虫——小刺头的尾巴更长一些,鼻涕虫的鸡冠总是歪着……讲着讲着,她就会问些之前没问过的问题。
  教育家蒙特梭利把“反复练习”称为“儿童的智力体操”,“反复进行练习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就拿听故事来说,第一遍他们可能只是对故事产生好感,第二遍才开始认真听情节,第三遍开始慢慢注意细节,然后是第四遍、第五遍……在重复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获得更丰富的精神体验。
  重复让孩子更有创造力
  优妹一岁多开始涂鸦,起初画直线,后来画圆圈。快两岁时,优姥想教她画三角形、五角星,优妹不假思索地拒绝,执着地画着她的直线和圆圈。优姥很苦恼,你看都大半年过去了她一直画这些,教别的也不学,咋回事呢?
  直到有一天,优妹画着画着突然兴奋地叫我:“妈妈你看,我画了一些小蝌蚪!”真的,圆圈像荷叶,线条像水波,圆圈和线条中有一些黑点,后面拖着细细的线,真像一群小蝌蚪!
  原来,孩子要对一件事充分熟悉,才会在此基础上去联想、去创造。你以为他们做的事简单无用,其实他们是在一次次重复中,对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美好建立自己的领悟。
  重复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有一阵,优妹看书时超爱问“这是什么”,而且总是指着同一样东西反复问。
  “这是什么?”“是一朵花啊。”
  “这是什么?”“是一朵花。”
  “这是什么?”“是一朵花啊亲爱的。”
  “这是什么……”
  妈妈被问得很抓狂啊!终于有一天我打开了脑洞:“那你说说这是什么呢?”她喜滋滋地回答:“是一朵花。”提问就此终结,继续讲下一页。
  原来,她是在重复中感受自己的能力。
  孩子都很清楚自己的渺小,当他们重复进行一项活动时,往往能实现自主控制和自由选择。当他要求妈妈给播放某一首歌或某个动画片时,他拥有选择的自由;当他温习同一个故事、反复做同一个游戏时,通常能够控制局面。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孩子感觉到独立和力量,内心获得满足,进而获取安全感,建立自信心。
  在重复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如果你能欣赏孩子的重复,给孩子重复的自由,就能引导他们在重复中进行学习、锻炼,不断成长。
  闺密3岁的儿子活泼好动,对家里厨房的推拉门特别感兴趣,一次次推过来、拉回去。闺密担心不安全,总是制止儿子的行为,但什么都不能阻止儿子一次次去“玩推拉门”。
  后来她发现,儿子起初把门推得摇摇晃晃,时不时还差点夹手,但次数多了,就掌握了要领,用力均匀、推拉平稳……原来孩子是在重复中体验推拉的力道。后来闺密去厨房忙活时会有意让儿子帮忙:“宝宝,来帮妈妈把厨房门拉开!”儿子跑得可快了,每次完成任务都很有成就感。
  这就是允许孩子在重复练习中锻炼动手能力,进而引导孩子履行责任,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认识一个妈妈,一直坚持亲子阅读,家里刚两岁的娃儿已经能把绘本里的故事情景与现实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我们都觉得这娃儿在语言上有天赋,那位妈妈说,都是因为坚持读书,才发现了娃对语言的领悟力。也正是在反复阅读中,孩子的语言素材库得以充实,语言天赋得以强化,才会有如此突出的表现。
  成年人习惯用“效益”来判断一种行为的意义,常常无法忍受付出努力却没有成效。对那些让孩子着迷的事,比如把瓶盖拧下来再拧上去,打开房门再关上……我们很容易将其误读为简单枯燥、浪费时间,结果就忽略了孩子在这些行为中表现出的兴趣点。
  早教中心有个两岁半的小男生,上课时专注力表现特别好,基本都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很少像其他孩子一样乱跑乱闹。仔细观察,我发现小男孩的妈妈在儿子不厌其烦鼓捣一件小玩具或一本书翻来翻去不撒手的时候,从不去干扰儿子。
  见过很多妈妈,会在孩子做某件事时突然说:“宝贝我们去玩儿一下那个好不好?”试图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认为更有趣的事物上。妈妈这份“好心”,恰恰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反复操作”是孩子意志力养成的关键一环。如果孩子热衷于做同一件事,那真的很棒,说明他已经能相当程度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重复是幼儿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之一,这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掌控所处的环境。
  特别喜欢一句话:重复是孩子快乐的心灵旅程,父母是这个旅程的导游。既然是“导游”,那就尊重“游客”的兴趣吧,让他们在“旅行”中收获更多有益的体验吧。
其他文献
近日,本刊记者受山东省妇联权益部的委托,走进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周末说法》节目,与“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汽车座椅分公司产品工程总监刘青松、山东省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服务团副团长任迎春一起,与听众和网友交流了私家车儿童使用安全座椅的话题。  刘青松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汽车设计专业的高材生。  十年前,朋友从德国回国请他接机,特意告诉他:“我的孩子9个月了,你给我准备儿童安全座椅。”  刘青松说:“
期刊
济南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称,更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美誉。这之中有一条老街浓缩了老济南的韵味,保留了老济南的特色,这,就是曲水亭街。  曲水亭街南邻西更道街,北连百花洲,街的东西两侧汇聚了众多的济南老街,如后宰门街、轱辘把子街等,听名字就知道有历史了。一条弯曲的小河,从这條街中流淌而过。两座弯弯的小石拱桥横跨在小河上,北面的叫百花桥,我想,可能这座桥在百花洲的附近,故名百花桥。南面的没有名字,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越来越多地出现选择困难症,常常是高考结束,孩子们出去玩了,考家长的时候就到了,尤其是分数一出来,家长连夜找朋友开会,商讨孩子的这个分数报哪所学校比较合适。  一般我还会问问孩子:你自己喜欢学什么呢?孩子们大多没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家长考虑的当然就比较全面了,一个是能不能录取,再一个是将来的就业。这些考量都无可厚非,毕竟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投错了庙门,将来就业的确是个问题。有些
期刊
前阵子,有个帖子刷屏了:某地铁车厢空着很多座位,一位民工大叔却把外套脱了给孩子垫坐在车厢地板上,他说身上有泥巴,怕坐脏了座位……  点赞,觉得他很有修养。也有些心疼这位爸爸和孩子,觉得可能是因为某些城市人的鄙夷才导致他们“不得不”这样。  爸爸选择坐在哪儿,是他个人的决定,应该被尊重。可孩子呢?他愿意坐地下吗?没有人问过他彼时彼刻的感受。  我们没有半点“指责”这位善良的民工兄弟的意思,只是借由此
期刊
我曾在早教中心接受过培训,并且被分配一个宝宝作为重点照顾和研究对象。我被分配到的宝宝叫小J,他当时只有两岁。小J算班上年龄偏大的孩子,常常会挑战老师的底线,老师们的处理方式给了我挺多启发。  不要一味妥协  周二下午,小J推着一辆玩具购物车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当时可可(一位助教老师)正坐在餐桌上陪其他两位小朋友吃东西。小J推着购物车走向了可可,指着她的脚说:我想看你的脚趾。  可可看了看小J,说:不
期刊
院里楼下的小亭子里,经常有老人带着孩子在那儿玩。路奶奶说,孩子们一起玩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大人们也能讨论一些育儿经验,一举两得。  可是,有一点特别让我头疼。每天,老人们都会给孩子带很多零食。楼下孩子的年龄大都在两到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抗拒零食诱惑,简直不可能。于是,一群孩子一眨眼的工夫就能把一堆零食消灭掉,有些孩子还会追着要或是抢别的小朋友的。  女儿小米是个例外,从来都不要老人带下来
期刊
前几天送毛头去幼儿园,遇到一对拉拉扯扯的祖孙。奶奶一边拽着孙子不停往他手里塞饭盒,一边絮叨:“这里面有好吃的饼干和水果,一会儿你玩累了,记得吃。”小男孩竭尽全力地推走那个饭盒,嘴里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要带,我不想吃!”  悄悄围观了一下,我默默走掉了,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妥协了。  为啥孩子说了那么多遍“我不想吃”,用尽全身的力量挣扎,奶奶却充耳不闻,一直在自说自话、完全忽略了孩子的要求呢?不过,
期刊
小年突然问我:“妈妈,嫁接是什么?”  暮春渐渐过渡到初夏的日子,从书法班回来的路上,两边停满了车,人行道上又歪七斜八摆了好几个房子那么大的垃圾箱,逼得行人都得上马路。我抓着她的手,留意迎面的、身后来的车,一时没听清:“啊?”  反应过来就前后左右张望:“嫁接……嫁接……”希望视野里出现棵苹果树、桃树、梨树什么的,好实物教学。小区栅栏的上方,玉兰犹未开谢,还绽着不太白的白花;闻得到樟树浓烈的药香;
期刊
三个月前的一天,我工作上新接了个项目,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下班后又加班了半个小时,才去幼儿园接孩子。一路上我紧赶慢赶,生怕孩子等得着急,或者被坏人骗走。等我到了校门口,看到老师身边就只有他一个人了,一脸委屈的样子。我忍住焦虑和疲惫,赶紧牵着孩子的手走向车子。  坐下来后,孩子一个劲儿问我:“为什么到现在才来接我?知不知道我等了你多久了?”  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十分不安全,我只好集
期刊
经常有人夸我家俩孩子都挺懂事的。是真夸。  说孩子懂事,我想可能是指两方面:一是情商高,能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受和周围的状况,同时也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二是能理解规则、遵守规则。  在我看来,一个懂事的孩子一半靠天生,一半靠教育。怎么才能教育出一个懂事的孩子,说来话长。从家庭关系的建立到规矩的养成,从家长自身素质的潜移默化到学校环境的影响,环环相扣,是个系统工程。  育儿经总是会一二三四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