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实验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學作风。鉴于分析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分别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验 改革
分析实验是化学、化工工艺、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实验教学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践证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和实验不可替代的功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传统的分析实验教学无论从实验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没能使该学科的特点很好地显现,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人才观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由于主客观诸多原因,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因此高等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当前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学生要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师观,要把教师由实验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三是要转变教学观,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要由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当前,教师“包”得太多的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处理都由教师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需按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实验,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主动把“包”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具体做法:在做某个实验前,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教师通过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和把关后,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后,学生就可进行实验,这样,讲课时间减少了,学生实验时间增加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如: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配制,不仅可减轻教师工作量,而且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要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依次按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式实验推进教学进程。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扎实的实验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规范化、熟练化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因此从实验开始就应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授课时的规范化示范操作很重要,要从实验准确性、实验习惯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3],及时纠正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去做。最典型的实例是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操作,同学们总是不按示范去操作,随意用手去拿装满溶液的滴定管。教师今天纠正过来,明天又忘,忽视仪器在实验中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因此,把操作及技能训练贯穿在实验课的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同时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环境教育在这门课中从头至尾得到贯彻和落实。
五.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欲的过程。实验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专门纠错的巡导员,更不能做漠不关心的观察员。而应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去优化实验操作过程。照本宣科、毫无新意的教学过程是激发不起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兴趣的。观察是发现的前提,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所以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对转瞬即逝的现象中有的是反映本质规律的,而有的是属于非本质的,要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科学地得出结论。同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每观察到一个现象,就要自问一个为什么,学会把实验事实与已知理论联系起来,并试着去解释它、理解它,长此以往,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做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以适当提示,而不要直接告诉其问题所在,更不能代他排除。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教师不要简单草率地加以否定,或者用书上的现成结论去“修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应引导学生冷静思考,深入钻研,多提几个为什么,换个角度和方式思考一下,寻找合理解释,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和参考信息,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教师要支持和保护学生实验中可贵的求异精神,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训练他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启发、补充、讨论,在共同研讨中逐渐提高自己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分析实验课中,教师通过具体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和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实验能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需要更多教师的积极。我们力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环境,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和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
关键词:实验 改革
分析实验是化学、化工工艺、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实验教学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践证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和实验不可替代的功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传统的分析实验教学无论从实验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没能使该学科的特点很好地显现,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人才观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由于主客观诸多原因,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因此高等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当前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学生要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师观,要把教师由实验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三是要转变教学观,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要由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当前,教师“包”得太多的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处理都由教师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需按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实验,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主动把“包”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具体做法:在做某个实验前,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教师通过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和把关后,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后,学生就可进行实验,这样,讲课时间减少了,学生实验时间增加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如: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配制,不仅可减轻教师工作量,而且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要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依次按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式实验推进教学进程。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扎实的实验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规范化、熟练化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因此从实验开始就应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授课时的规范化示范操作很重要,要从实验准确性、实验习惯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3],及时纠正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去做。最典型的实例是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操作,同学们总是不按示范去操作,随意用手去拿装满溶液的滴定管。教师今天纠正过来,明天又忘,忽视仪器在实验中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因此,把操作及技能训练贯穿在实验课的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同时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环境教育在这门课中从头至尾得到贯彻和落实。
五.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欲的过程。实验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专门纠错的巡导员,更不能做漠不关心的观察员。而应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去优化实验操作过程。照本宣科、毫无新意的教学过程是激发不起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兴趣的。观察是发现的前提,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所以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对转瞬即逝的现象中有的是反映本质规律的,而有的是属于非本质的,要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科学地得出结论。同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每观察到一个现象,就要自问一个为什么,学会把实验事实与已知理论联系起来,并试着去解释它、理解它,长此以往,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做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以适当提示,而不要直接告诉其问题所在,更不能代他排除。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教师不要简单草率地加以否定,或者用书上的现成结论去“修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应引导学生冷静思考,深入钻研,多提几个为什么,换个角度和方式思考一下,寻找合理解释,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和参考信息,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教师要支持和保护学生实验中可贵的求异精神,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训练他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启发、补充、讨论,在共同研讨中逐渐提高自己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分析实验课中,教师通过具体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和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实验能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需要更多教师的积极。我们力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环境,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和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