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程内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与困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将抽象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需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初中数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的应用,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加入具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获得一些态度体验,使得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具体、深入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心理技能的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情境的创设,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与消化,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较大的现实作用,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分析
1.目的性原则与生活化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需要具备比较明确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习任务展开,如果问题情境对教学任务缺乏帮助或与教学的内容不相符,则创设就是徒劳的。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这时它才是有效的,也突出了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性原则,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思考问题的价值及必要性。数学知识来自日常生活,是对生活的抽象化和形式化的表达,这让数学成为能够广泛应用的一种工具学科与技术学科,现代数学更是关联着生活的很多领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需要尽量将数学还原到原本的生活中,把抽象、形式化的数学融入生动、直观、多样的背景中,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并理解数学。另外,情境中还应善于把数学知识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实际的应用,突出数学的作用,在经过数学的提炼和应用之后,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本质及价值。
2.积极性原则及层次性原则
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平衡新知识,所以,情境创设的关键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进入情境,主动提出问题,探究及解决问题[1]。主动的学习活动还能够推动与强化学习动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原则的具体贯彻中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对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进行了解,掌握其生活及学习习惯,使得情境创设更有针对性,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二是需要充分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游戏或者电脑演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通过情境创设使得那些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更具体化、通俗化,使得学生氛围更轻松自由。
另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也需要遵循这一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需要按照层次性原则开展,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进行学习,教学情境内容要具有渐进性,由浅入深,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持续得到引导并且发现新问题,最后顺利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设置的问题出现导向偏离目标的情况,这样对达到预期目标会造成阻碍。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1.通过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在相关的数学课程规范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相联系,使得创设的情境更具体生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由来,形成一种完善的过程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与数学知识的应用有关系,其中包含大量数学信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现实生活进行情境创设是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在与生活相连的情境创设中,应该注重课程导入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对那些常见的生活场景进行优先使用。比如在《过三点的圆》这一课程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玻璃瓶盖作为道具,在课堂教学中向同学提问:“这一个圆形的玻璃盖被打破了,只剩下一块玻璃残片,请你按照这个玻璃残片帮助老师画出和原来大小相同的一个圆。”这种方式创设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具体、全面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其灵魂,而提问是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问题设置创设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2]。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提问的技巧与方法的应用,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及数学教学的特点选择,然后通过问题去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使用那些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作为问题创设情境,光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而太阳的光照射到地球上会经过5×102秒,根据这些条件计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同底数幂的相关概念,对数学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故事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对故事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情节创设教学情境,改善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3]。还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速地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投入数学课堂之中,使得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比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有两只松鼠在森林中玩耍,为了看谁的本领大就开始比赛爬树,一只松鼠先爬了5米,然后又爬了2米到达了树顶,另一只松鼠先爬了4米,不小心往下滑了1.3米,输了比赛。这时教师可以进行提问,让学生计算这两只松鼠分别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松鼠还要爬多少米才可以到达树顶?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指导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而故事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
4.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展示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图、文、声、像、景并茂的特点,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4]。多媒体教学创设的情境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具启发性,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到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进而自主发现与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及探索精神提供条件。比如在《轴对称》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究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以使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蜻蜓,通过多媒体演示,让蜻蜓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轴对称定义和性质的探究。这样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就不再是抽象的平面图形,而是生动地为学生演示其产生过程,找到这一概念出现的源头,让学生对这一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与更全面的了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比较有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逐渐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去选择具备相同作用的情境,并且注重情境的生活性及趣味性的创设,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更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王爱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陈巧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61.
[4]陈学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77.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的应用,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加入具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获得一些态度体验,使得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具体、深入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心理技能的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情境的创设,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与消化,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较大的现实作用,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分析
1.目的性原则与生活化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需要具备比较明确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习任务展开,如果问题情境对教学任务缺乏帮助或与教学的内容不相符,则创设就是徒劳的。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这时它才是有效的,也突出了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性原则,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思考问题的价值及必要性。数学知识来自日常生活,是对生活的抽象化和形式化的表达,这让数学成为能够广泛应用的一种工具学科与技术学科,现代数学更是关联着生活的很多领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需要尽量将数学还原到原本的生活中,把抽象、形式化的数学融入生动、直观、多样的背景中,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并理解数学。另外,情境中还应善于把数学知识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实际的应用,突出数学的作用,在经过数学的提炼和应用之后,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本质及价值。
2.积极性原则及层次性原则
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平衡新知识,所以,情境创设的关键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进入情境,主动提出问题,探究及解决问题[1]。主动的学习活动还能够推动与强化学习动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原则的具体贯彻中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对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进行了解,掌握其生活及学习习惯,使得情境创设更有针对性,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二是需要充分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游戏或者电脑演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通过情境创设使得那些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更具体化、通俗化,使得学生氛围更轻松自由。
另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也需要遵循这一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需要按照层次性原则开展,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进行学习,教学情境内容要具有渐进性,由浅入深,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持续得到引导并且发现新问题,最后顺利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设置的问题出现导向偏离目标的情况,这样对达到预期目标会造成阻碍。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1.通过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在相关的数学课程规范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相联系,使得创设的情境更具体生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由来,形成一种完善的过程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与数学知识的应用有关系,其中包含大量数学信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现实生活进行情境创设是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在与生活相连的情境创设中,应该注重课程导入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对那些常见的生活场景进行优先使用。比如在《过三点的圆》这一课程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玻璃瓶盖作为道具,在课堂教学中向同学提问:“这一个圆形的玻璃盖被打破了,只剩下一块玻璃残片,请你按照这个玻璃残片帮助老师画出和原来大小相同的一个圆。”这种方式创设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具体、全面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其灵魂,而提问是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问题设置创设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2]。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提问的技巧与方法的应用,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及数学教学的特点选择,然后通过问题去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使用那些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作为问题创设情境,光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而太阳的光照射到地球上会经过5×102秒,根据这些条件计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同底数幂的相关概念,对数学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故事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对故事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情节创设教学情境,改善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3]。还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速地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投入数学课堂之中,使得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比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有两只松鼠在森林中玩耍,为了看谁的本领大就开始比赛爬树,一只松鼠先爬了5米,然后又爬了2米到达了树顶,另一只松鼠先爬了4米,不小心往下滑了1.3米,输了比赛。这时教师可以进行提问,让学生计算这两只松鼠分别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松鼠还要爬多少米才可以到达树顶?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指导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而故事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
4.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展示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图、文、声、像、景并茂的特点,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4]。多媒体教学创设的情境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具启发性,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到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进而自主发现与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及探索精神提供条件。比如在《轴对称》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究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以使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蜻蜓,通过多媒体演示,让蜻蜓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轴对称定义和性质的探究。这样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就不再是抽象的平面图形,而是生动地为学生演示其产生过程,找到这一概念出现的源头,让学生对这一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与更全面的了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比较有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逐渐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去选择具备相同作用的情境,并且注重情境的生活性及趣味性的创设,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更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王爱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陈巧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61.
[4]陈学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