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演《三世仇》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eme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6年初,烟台第二染织厂驻厂工作队和厂党总支为了配合“四清”运动,决定排练十一幕大型歌剧《三世仇》,对全厂职工进行忆苦思甜教育。
  动员全厂排练
  这事落到了厂工会干事徐学本身上。他当时三十多岁,可说是“全才”:尽管他并不会吹拉弹唱和表演,但却什么都懂点;笔头也快,写写画画,什么大标语、宣传牌他一挥而就。他最大的特点是组织能力强。先是选演员。1964年春天,我们厂里前后就业了两百多名17岁到25岁的青年工人。到1966年初,我们入厂快两年,谁有什么特长、谁适合演什么角色,他了如指掌,一一挑出来;乐队也组织起来了,剧中所需的旧社会的各式衣服鞋帽,出去借;布景则画出图样,安排厂木工组制作。为了加强乐队力量,还特地请了外援:一位擅长用钢带锯条当乐器演奏的中学老师,那音效,用来表现暴风雪天气或悲痛气氛,特别给力。
  “隔行如隔山”,工人们演歌剧,困难可想而知。这时,厂里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请来了原烟台市文工团的著名导演于大水老师到现场指导。记得演到被迫卖掉小兰一幕时,卧病在床的小兰妈猛地起身大声喊:“孩子!”这时,于导马上叫停,给演员说戏:小兰的妈妈卧病在床好几天没吃饭,早已饿得有气无力了,动作幅度哪能那么大!应该是“用尽全身力气慢慢地挣扎起来,低沉绝望地喊出:孩子!然后悲痛过度晕倒在炕上”,这么演才符合故事情节嘛。
  为了便于排练,徐干事又协调厂部,把分散在各车间三班倒的演职人员集中到一个班次,下了班,大家集中到大会议室排练。有的演员回到家也“入戏”。一次,扮演小兰的演员正在家动情地背台词,她母亲突然过来扯她的衣襟,小声叫停:“别唱了,你爸在那儿偷偷掉泪呢。”原来,她父亲因家穷,从小被卖给人家放羊,小小年纪经常挨打,吃不饱,穿不暖。那段唱词勾起了父亲痛苦的回忆,“小兰”大感意外,也意识到自己参演的这出戏还真不是胡编出来的,剧中人的悲惨经历,在旧社会并不新鲜呢。
  登台演出打动解放军
  一个多月后,1966年3月26日,厂里租赁了工人文化宫会场,为全厂职工汇报演出。那天,除了我们厂的六百多名职工以外,台下还坐了很多闻讯而来的观众,一千多个座位的会场黑压压一片。演出中,一位乐队成员摸黑到场中瞅了瞅,转身一溜小跑到舞台幕后,气喘吁吁地对演员和乐队说:“台下都哭了!”这说明我们的演出达到了预期效果,大家的劲头更大了!
  后来,驻地解放军知道了,邀我们到部队去演出。那天,解放军出动了好几辆大卡车,等演员们下了车,一起拉到营区大礼堂。那场演出效果特别好,演出结束后已是晚上八九点钟,演员卸了妆,解放军同志把我们全体领到饭厅,热腾腾的面汤已摆在了桌子上。饥肠辘辘的我们顾不上客气,狼吞虎咽地吃了个饱。我们吃着饭,解放军同志忙着往我们的帆布挎包里装炒花生,那是战士们自己种的。返回途中,我们嚼着喷香的炒花生,难抑兴奋之情:从排练到演出,从来也没有人管过我们一顿饭,这回到部队演出,车接车送不说,不要粮票还管饭,把我们感动得不得了,回去对亲戚朋友连说了好几天!
  我们这出《三世仇》总共演了两场,挺轰动,上头有意安排我们轮流到各单位演出。就在这时,“文革”开始了,演出的事不了了之。
  《三世仇》的回忆跟随一生
  演戏这回事过去整整50年了,可剧中的一幕幕场景,至今历历在目,特别是那些主要演员,顶着剧中角色的名字,被人叫到了现在。当年三十多岁、身材高大、有股霸气的刘光三师傅,以老工人身份扮演地主恶霸“活扒皮”,轰动一时。他如今八十多岁了,但“扒皮”的绰号一直叫成了现在的“老扒”,以至于我们连他的真实名字都记不准了;扮演贫雇农王老五的青年工人小赵当年才二十多岁,现也年逾七十,同事们见了面,都热情地称呼他“老五”,不知情的还以为他是排行老五呢;剧中地主“活扒皮”的管家叫张九,昵称“九儿”,这个绰号转嫁给了在厂里人缘特好的工会主席张九标,戏演完了,从此再也没有称呼他本名的了,但大家不能冒昧地叫他“九儿”,而是给他升了级,厂里老老少少、后来连厂长书记都直呼他为“九爷”。
  演《三世仇》的这帮老同事,大多数健在。倘若有机会,我们再组织演一场《三世仇》,哪怕是一个场景,那该有多好啊!
其他文献
家里每次包饺子,总会剩下一些饺子皮,扔掉太可惜,做点其他东西给孩子吃也不错。  菠萝派。准备菠萝、鸡蛋、蜂蜜。先把菠萝切小块,用蜂蜜拌匀,然后准备好蛋液,将菠萝包入饺子皮中,用蛋液封口。把派刷上蛋液,可以再撒点芝麻,在微波炉或烤箱内高温烤十五分钟左右即可。当然也可以用平底锅把派煎成金黄色。  水果盒子。水果(火龙果、奇异果、香蕉都可以)、饺子皮、酸奶、适量植物油。首先蘸水将饺子皮的两端捏在一起,做
化疗是一种对人体伤害较大的治疗方法,通过整体护理使病人能够减少痛苦,延长生命.通过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骨髓抑制护理、粘膜、皮肤反应、泌尿系毒性反应
目前美发店染发业务甚至快超过了传统的理发业务,营业额占到总业务的一半以上.尽管染发是否致癌,目前并无定论,但染发直接接触到致癌物质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染发或多或少对
一说吃肘子,人们脑海里闪现的多半是“水浒”式的场景———抓着大肘棒,端着老白干儿,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狂吃豪饮,好不痛快!的确,肥硕的肘子通常是餐桌上最硬的菜,无论山东的锅烧肘子、四川的豆瓣肘子,还是江南的东坡肘子、陕西的带把肘子……然而事有例外,镇江有道用肘子做的冷荤小菜,看上去晶莹剔透,吃起来有股别样的爽利,堪称厚味中的玲珑神品,这就是号称“镇江一大怪”的肴肉。  相传三四百年前,镇江一个饭店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全球有500000新发病例,5年死亡率超过95%,且50%以上新发肝癌病例在我国大陆.尽管
前不久,到湖北出差,晚餐是在一家路边小店吃的,点菜时见菜单上有道“千张肉”的菜肴,觉得稀奇,便点了一份。不久,菜上来了,见那名曰“千张肉”的,色泽嫣红,竟与家乡的扣肉极为相似。夹一块品尝,也与扣肉味道接近,肉片软嫩不腻,味道溶烂不糜,咸甜馥香浓郁。  后来才知道,“千张肉”是我国传统名菜,历史悠久,追溯起源竟然到唐朝。相传唐代的宰相段文昌,是远近有名的美食家。唐穆宗年间,段文昌回老家省亲,当他宴请
上世纪60年代末,有次父亲去上海出差,带回来一对当时在湖城还算罕见的白铁皮水桶,当众宣布从此以后家中的用水由儿子负责了。我那时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瘦长如棍,体力有限,别人大木桶挑一担水,我须用小铁桶摇摇晃晃分三趟才能完成,每次还要爬18级陡峭的楼梯,常累得满头大汗、小腿抽筋。  这对被我磕碰得坑坑洼洼的小铁桶,仅用了一年多就有点难以为继了,生锈漏水不说,连下面的底圈都松动欲掉。父亲打听到上北街新开了
第×期癌症康复班,Y老师在任教.为了更好地学好体能锻炼套路,我参加了这一期的康复班.
在汉堡麦迪逊饭店咖啡厅里,不时可见脚步匆忙的游客推门而入,对此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不会多加关注.
很多人切西红柿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一刀下去,汁液很容易就流出来了,不仅弄得案板和刀上都是汁,营养也容易流失。那么,如何切西红柿不流汁呢?  仔细看西红柿的底部,无论大小或生熟,西红柿的底部都有几道凹痕,只要将刀对准凹痕的位置切下去,就会正好切中瓤与瓤之间的隔层,瓤就不会被切破。按照这个方法切西红柿,不管是左面还是右面,瓤囊都紧锁,西红柿的籽粒和汁液都包裹在里面,丝毫无损,不仅美观,营养成分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