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背景为切入点,以鲁迅美术学院群雕《人民公社万岁》为例,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美术创作从全盘吸收苏联到民族化转向的原因。并且通过研究得知,组雕《人民公社万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最早的大型民族化的城市雕塑,对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
关键词:鲁迅美术学院;雕塑;《人民公社万岁》;民族化
著名的建筑家张镈说道:“在北戴河会议时强调要搞几项经典工程,向世界证实中国新面貌及实力。”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没有苏联的帮助下也能创作出举世关注的作品来,而这种作品的创作也就必须要有中国特色才能证明自身的实力。这种实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也就是1959年10月1日展示出来,那肯定会引起轰动。所以在1958年9月5日,中央敲定了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到了1958年10月25日,各项工程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完成,在短时间内要完成这么多大型建筑实属不易。
为了配合建筑的完整性营造,城市雕塑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创作的群雕《人民公社万岁》(亦称《庆丰收》,如图1、图2)。该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件大型圆雕作品,也是新中国历史上掀开雕塑民族化的重要代表作。
在即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美术家协会要求鲁迅美术学院集体创作全国农业展览馆前的雕塑,这对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原因在于鲁迅美术学院的雕塑系的老师大部分是留学日本归来,没有创作大型雕塑的经验,所以,要想创作大型雕塑还是得从中国传统雕塑中寻找营养。
在1958年5月份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无产阶级文艺应采用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其内涵是“要求文艺家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去观察、表现生活,把现实和理想,革命实践和历史趋向相结合起来,塑造壮丽动人的艺术形象,热情地歌颂新生事物,抨击反动腐朽事物”。这也就从题材与表现方式上强调艺术要与中国工农兵题材与富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浪漫激情相结合。其原因在于要使理想走在现实前面,“推动现实前进,这就必须要反映人民的崇高的、美的理想,要突出人民生活中新的萌芽”。中国雕塑也由学习苏联现实主义创作技法向中国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进行转化。而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传统就是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现象,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在中苏关系恶化后所提出来的文艺思想,其目的是要跳出苏联模式,建立一套属于自身的体系。而中国在当时正是充满激情的时期,所以毛泽东所提出的文艺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同时,毛泽东的文艺理论也是扎根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之上,这一文艺理论是建立在人民基础之上的,自然拥有着传统的沉淀,例如人民喜欢舞龙舞狮,喜欢年画等等,这从延安时期就已受到肯定。所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不仅要求艺术工作者扎根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挖掘。
鲁迅学院雕塑系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技法上的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思想内涵上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去把握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前者是好解决的,而后者却是萦绕他们而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给了他们灵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的精神风貌,当时鲁迅美术学校雕塑系的全体师生在北京观看了党的第八届六中全会,直到现在那一辈艺术家还记忆犹新。陈绳正说道:“党的决议中形容我们农村如同旭日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的热情描写,给大家感受很深,构思逐渐深化。”以东方太阳升起形容中国的社会不仅体现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更是以激情昂扬的姿态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相比较。在这样一段历史中,艺术家们感受到了一个国家正在强大,一面红旗正在东方飘扬。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艺术家们的创作构图逐渐展现在眼前。最后是在1959年2月,由曲乃述与李仁章敲定了草图。草图并没有采用传统固定的构图方法,而是以动态的方式展现了人民兴高采烈的生活状态。由于其主题是表现人民公社丰收而敲锣响钹的场景,因此该作品又被称之为《庆丰收》。两边的队伍都是以双马向前进,那强烈的音乐视听感受,给予了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原来敲钹的女子是手捧花篮,但是当时相关领导说这样的视觉效果缺乏张力,换成钹后,更加赋予了作品的浪漫主义情怀,使作品更有中国韵味。
强调艺术民族化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毛泽东同志还是周恩来同志都提出过该观点,艺术界即遵照这一目标进行创作。董希文曾发表文章说道:“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说要把外来形式变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并且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一时间,油画民族化成为许多油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相对而言的雕塑艺术,中国自古有之,虽然近代雕塑创作也是受西方影响,但是这一风格不适合创作大型城市雕塑,因此学习是必要的,那么去哪里学习呢?前往洛阳采风成为了他们艺术风貌形成的标志。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从此开启了采风学习之路,田金铎说:“在雕塑教学中我们还设置了传统艺术课,安排学生用一至两个月的时间从北方到南方,对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大足石刻等传统雕塑进行考察学习。”中国的传统雕塑与西方现实主义雕塑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传统雕塑更加强调的是对于形体进行整理或者是夸张性处理,例如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即是将面部与身体的结构、服饰进行了整理,使作品更加整体,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特别适合大型雕塑创作。因此,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师生们从传统中摄取营养,在结构准确的情况下进行了更具有中国韵味的处理。首先从人物造型上看,该作品明显采用了中国传统雕塑夸张以及概括化处理的手法。我们看击鼓的男性,其手臂及身体肌肉十分发达,与龙门石窟中对力士肌肉骨骼的夸张手法具有一致性,人物眼睛以及面部肌肉都是呈肌肉块面化,明显是将其进行弱化处理。陈绳正在龙门石窟考察后进行学习总结时就说道他们对传统石窟雕塑的感受,形体结构的整理概括,圆雕浮雕手法的灵活运用,強调线的各种处理等等。这件组雕采用了各类雕塑手法相结合,将双马至于前方,马的双腿向上奔腾,人民在乐器的敲响中兴高采烈,整体的声乐般的气氛与马儿的气势交相呼应,传达出来了中国的韵味,使作品极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情怀。
可以说,群雕《人民公社万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雕塑民族化的典范之作,虽然在人物处理上有些僵化,但是它是开启我们向传统学习的典范,即从学习苏联的写实传统,到学习传统夸张、概括以及线条化处理的方式。《人民公社万岁》将人民的气势传达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中国人民丰收的喜悦,同时采用夸张的手法,勾画出来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蓬勃发展的态势,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因此,群雕《人民公社万岁》是一座具有纪念碑意义的雕塑,承载的不仅是鲁迅美术学院雕塑家们对雕塑语言民族化的探索,更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是世纪之佳作。
参考文献:
[1]金磊.历史上的“北京十大建筑”[J].中国地名,2009(3).
[2]耿杉.回顾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艺指导思想[J].长城,2010(6).
[3]经之.邵荃麟同志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2).
[4]陈绳正.《激流与激情:全国农业展览馆大型组雕创作回顾》之《记忆犹新的一年》[J].美苑,1984(1).
[5]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美术,1957(1).
[6]钟国胜.访原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田金铎教授[J].艺术工作,2016(3).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关键词:鲁迅美术学院;雕塑;《人民公社万岁》;民族化
著名的建筑家张镈说道:“在北戴河会议时强调要搞几项经典工程,向世界证实中国新面貌及实力。”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没有苏联的帮助下也能创作出举世关注的作品来,而这种作品的创作也就必须要有中国特色才能证明自身的实力。这种实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也就是1959年10月1日展示出来,那肯定会引起轰动。所以在1958年9月5日,中央敲定了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到了1958年10月25日,各项工程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完成,在短时间内要完成这么多大型建筑实属不易。
为了配合建筑的完整性营造,城市雕塑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创作的群雕《人民公社万岁》(亦称《庆丰收》,如图1、图2)。该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件大型圆雕作品,也是新中国历史上掀开雕塑民族化的重要代表作。
在即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美术家协会要求鲁迅美术学院集体创作全国农业展览馆前的雕塑,这对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原因在于鲁迅美术学院的雕塑系的老师大部分是留学日本归来,没有创作大型雕塑的经验,所以,要想创作大型雕塑还是得从中国传统雕塑中寻找营养。
在1958年5月份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无产阶级文艺应采用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其内涵是“要求文艺家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去观察、表现生活,把现实和理想,革命实践和历史趋向相结合起来,塑造壮丽动人的艺术形象,热情地歌颂新生事物,抨击反动腐朽事物”。这也就从题材与表现方式上强调艺术要与中国工农兵题材与富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浪漫激情相结合。其原因在于要使理想走在现实前面,“推动现实前进,这就必须要反映人民的崇高的、美的理想,要突出人民生活中新的萌芽”。中国雕塑也由学习苏联现实主义创作技法向中国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进行转化。而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传统就是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现象,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在中苏关系恶化后所提出来的文艺思想,其目的是要跳出苏联模式,建立一套属于自身的体系。而中国在当时正是充满激情的时期,所以毛泽东所提出的文艺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同时,毛泽东的文艺理论也是扎根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之上,这一文艺理论是建立在人民基础之上的,自然拥有着传统的沉淀,例如人民喜欢舞龙舞狮,喜欢年画等等,这从延安时期就已受到肯定。所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不仅要求艺术工作者扎根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挖掘。
鲁迅学院雕塑系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技法上的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思想内涵上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去把握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前者是好解决的,而后者却是萦绕他们而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给了他们灵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的精神风貌,当时鲁迅美术学校雕塑系的全体师生在北京观看了党的第八届六中全会,直到现在那一辈艺术家还记忆犹新。陈绳正说道:“党的决议中形容我们农村如同旭日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的热情描写,给大家感受很深,构思逐渐深化。”以东方太阳升起形容中国的社会不仅体现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更是以激情昂扬的姿态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相比较。在这样一段历史中,艺术家们感受到了一个国家正在强大,一面红旗正在东方飘扬。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艺术家们的创作构图逐渐展现在眼前。最后是在1959年2月,由曲乃述与李仁章敲定了草图。草图并没有采用传统固定的构图方法,而是以动态的方式展现了人民兴高采烈的生活状态。由于其主题是表现人民公社丰收而敲锣响钹的场景,因此该作品又被称之为《庆丰收》。两边的队伍都是以双马向前进,那强烈的音乐视听感受,给予了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原来敲钹的女子是手捧花篮,但是当时相关领导说这样的视觉效果缺乏张力,换成钹后,更加赋予了作品的浪漫主义情怀,使作品更有中国韵味。
强调艺术民族化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毛泽东同志还是周恩来同志都提出过该观点,艺术界即遵照这一目标进行创作。董希文曾发表文章说道:“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说要把外来形式变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并且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一时间,油画民族化成为许多油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相对而言的雕塑艺术,中国自古有之,虽然近代雕塑创作也是受西方影响,但是这一风格不适合创作大型城市雕塑,因此学习是必要的,那么去哪里学习呢?前往洛阳采风成为了他们艺术风貌形成的标志。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从此开启了采风学习之路,田金铎说:“在雕塑教学中我们还设置了传统艺术课,安排学生用一至两个月的时间从北方到南方,对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大足石刻等传统雕塑进行考察学习。”中国的传统雕塑与西方现实主义雕塑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传统雕塑更加强调的是对于形体进行整理或者是夸张性处理,例如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即是将面部与身体的结构、服饰进行了整理,使作品更加整体,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特别适合大型雕塑创作。因此,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师生们从传统中摄取营养,在结构准确的情况下进行了更具有中国韵味的处理。首先从人物造型上看,该作品明显采用了中国传统雕塑夸张以及概括化处理的手法。我们看击鼓的男性,其手臂及身体肌肉十分发达,与龙门石窟中对力士肌肉骨骼的夸张手法具有一致性,人物眼睛以及面部肌肉都是呈肌肉块面化,明显是将其进行弱化处理。陈绳正在龙门石窟考察后进行学习总结时就说道他们对传统石窟雕塑的感受,形体结构的整理概括,圆雕浮雕手法的灵活运用,強调线的各种处理等等。这件组雕采用了各类雕塑手法相结合,将双马至于前方,马的双腿向上奔腾,人民在乐器的敲响中兴高采烈,整体的声乐般的气氛与马儿的气势交相呼应,传达出来了中国的韵味,使作品极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情怀。
可以说,群雕《人民公社万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雕塑民族化的典范之作,虽然在人物处理上有些僵化,但是它是开启我们向传统学习的典范,即从学习苏联的写实传统,到学习传统夸张、概括以及线条化处理的方式。《人民公社万岁》将人民的气势传达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中国人民丰收的喜悦,同时采用夸张的手法,勾画出来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蓬勃发展的态势,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因此,群雕《人民公社万岁》是一座具有纪念碑意义的雕塑,承载的不仅是鲁迅美术学院雕塑家们对雕塑语言民族化的探索,更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是世纪之佳作。
参考文献:
[1]金磊.历史上的“北京十大建筑”[J].中国地名,2009(3).
[2]耿杉.回顾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艺指导思想[J].长城,2010(6).
[3]经之.邵荃麟同志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2).
[4]陈绳正.《激流与激情:全国农业展览馆大型组雕创作回顾》之《记忆犹新的一年》[J].美苑,1984(1).
[5]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美术,1957(1).
[6]钟国胜.访原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田金铎教授[J].艺术工作,2016(3).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