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高中教学方法而论我还有很多的困惑。第一:提高成绩只靠拼时间;第二:实验是块硬骨头;第三:拔高拓宽、加重负担;第四:单一目标、大材小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困惑
从毕业至今,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已经十余年了。作为一线教师,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和教材打交道,就教学内容而言早已轻车熟路,但就教学方法而论我还有很多的困惑,甚至不解,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提高成绩只靠拼时间
作为省示范高中,学校为了回报社会一个满意的升学率,不断地给老师施加压力,一个学期平时的月考加上期中、期末一共要有四次正规的考试,每次考试过后都要给老师公开排名。老师为了不丢面子,就得给学生施加压力,于是每个老师都争着去给学生布置更多的作业,去占用学生的自由时间。学生的时间一天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的时间都被老师安排的满满的,根本没有自由支配的余地,他们想的只有分数,哪有时间去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特长呢。为了分数书包越来越重,眼睛的度数越来越深。看着孩子们如此的被学习所累,作为一个母亲我是很心疼的,可是作为一个老师我又很无奈。就主观而言,我何尝不希望孩子们在轻松自由中接受知识,在轻松自由中成长,我很想去做一些新的尝试,试图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我不敢轻易去做,很多老师也都是有想法的,也都和我一样有顾虑,就怕尝试的过程会影响学生的分数。在分数决定上大学的今天,分数就是学生的前途,更是领导评价老师的依据,老师怎能轻易地去冒险呢。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看看现在的高中生,我感到很困惑:分数能代表一切吗?提高成绩就真的只有占用学生的自由时间这一条路吗?这种唯分数论的时代实在是苦煞了老师,也苦煞了学生,什么时候能改一改呢?
二、实验是块硬骨头
通过对好几届学生的调查分析我发现:生物这块学生最怕做实验题,一碰到实验题就感到无从下手。这里的原因我不说想必很多人也知道,高中的学生几乎没进过实验室,省示范高中如此,普通高中也是如此,实验室里的药品都放的过期失效了也没有人用,实验过程都是照着书上死记硬背背出来的。为什么?因为高考考的是在试卷上完成实验,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实验,所以视时间如命的高中老师怎么会舍得让学生把时间花在实验室里呢。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连实验室的门都不让学生进,学生中将来能会有“达尔文”吗?我很困惑。
三、拔高拓宽、加重负担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学生进行了关于DNA如何进行复制的猜测后,教师提出:那我现在给你一些实验材料,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你的假设到底哪种正确,实验材料有:含14N的DNA的大肠杆菌若干、含15N的DNA的大肠杆菌若干……随后出现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从学生的反应可见,让学生设计这样复杂的实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教材安排这部分内容已明确其属于“选学”,有关内容不要求学生记住,更不要求学生应用。让学生设计实验,其教学要求的层次定位是“应用”,这显然超出“选学”甚远,属于过度拔高教学要求的做法。与上述类似的现象在生物教学中随处可见,在这样的课上,由于面面俱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不必要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我搞不明白老师为什么都想面面俱到,后来我知道了,教师因担心其中的知识会考到,(这种情况在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中有时是会出现的),如果出现了会影响学生得分的,学生的得分会影响老师的排名,这是老师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不敢丝毫大意,每个事件都要细细讲解而不敢遗漏。这种无限度的拔高拓展原来还是分数惹的祸。
四、单一目标、大材小用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课堂上,只是用于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而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到科学史教育中,获得方法和情感的体验。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屡见不鲜。例如在进行《遗传因子的发现》的教学时,老师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目的仅仅是为了把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讲清楚,仅仅为了让学生掌握做题时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其他的如引导学生关注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在逻辑和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蕴藏的思想方法等很多老师都是忽略不讲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述生物科学史的事实和知识形成过程,从中提炼出科学家所用的研究方法,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思维品质、思想观念,这样的课堂,就既有历史事实,又不局限于介绍事实,而是从事实中挖掘思想和精神。例如在讲孟德尔的科学发现,在用来促进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孟德尔选择了合适的实验材料,引进了数学统计的方法,提出了天才的假设,进行严密的演绎以及巧妙进行测交实验验证推论,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孟德尔的潜心探索(8年耕耘)、扎实实践在他获得成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们的老师往往认为做题用不到的知识花时间去讲实在是太不值了,到底是分数重要还是学生的科学素质重要,我真搞不懂。
【参考文献】
[1]张仁玉.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42-45.
[2]姜丽.生物教学中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及有效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5):163.
[3]王荐.把生命科学史引入中学生物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01):52-54.
[4]徐宜兰.论中学科学课中科学史的教育价值[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06):10-13.
关键词:生物;教学;困惑
从毕业至今,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已经十余年了。作为一线教师,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和教材打交道,就教学内容而言早已轻车熟路,但就教学方法而论我还有很多的困惑,甚至不解,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提高成绩只靠拼时间
作为省示范高中,学校为了回报社会一个满意的升学率,不断地给老师施加压力,一个学期平时的月考加上期中、期末一共要有四次正规的考试,每次考试过后都要给老师公开排名。老师为了不丢面子,就得给学生施加压力,于是每个老师都争着去给学生布置更多的作业,去占用学生的自由时间。学生的时间一天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的时间都被老师安排的满满的,根本没有自由支配的余地,他们想的只有分数,哪有时间去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特长呢。为了分数书包越来越重,眼睛的度数越来越深。看着孩子们如此的被学习所累,作为一个母亲我是很心疼的,可是作为一个老师我又很无奈。就主观而言,我何尝不希望孩子们在轻松自由中接受知识,在轻松自由中成长,我很想去做一些新的尝试,试图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我不敢轻易去做,很多老师也都是有想法的,也都和我一样有顾虑,就怕尝试的过程会影响学生的分数。在分数决定上大学的今天,分数就是学生的前途,更是领导评价老师的依据,老师怎能轻易地去冒险呢。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看看现在的高中生,我感到很困惑:分数能代表一切吗?提高成绩就真的只有占用学生的自由时间这一条路吗?这种唯分数论的时代实在是苦煞了老师,也苦煞了学生,什么时候能改一改呢?
二、实验是块硬骨头
通过对好几届学生的调查分析我发现:生物这块学生最怕做实验题,一碰到实验题就感到无从下手。这里的原因我不说想必很多人也知道,高中的学生几乎没进过实验室,省示范高中如此,普通高中也是如此,实验室里的药品都放的过期失效了也没有人用,实验过程都是照着书上死记硬背背出来的。为什么?因为高考考的是在试卷上完成实验,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实验,所以视时间如命的高中老师怎么会舍得让学生把时间花在实验室里呢。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连实验室的门都不让学生进,学生中将来能会有“达尔文”吗?我很困惑。
三、拔高拓宽、加重负担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学生进行了关于DNA如何进行复制的猜测后,教师提出:那我现在给你一些实验材料,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你的假设到底哪种正确,实验材料有:含14N的DNA的大肠杆菌若干、含15N的DNA的大肠杆菌若干……随后出现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从学生的反应可见,让学生设计这样复杂的实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教材安排这部分内容已明确其属于“选学”,有关内容不要求学生记住,更不要求学生应用。让学生设计实验,其教学要求的层次定位是“应用”,这显然超出“选学”甚远,属于过度拔高教学要求的做法。与上述类似的现象在生物教学中随处可见,在这样的课上,由于面面俱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不必要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我搞不明白老师为什么都想面面俱到,后来我知道了,教师因担心其中的知识会考到,(这种情况在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中有时是会出现的),如果出现了会影响学生得分的,学生的得分会影响老师的排名,这是老师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不敢丝毫大意,每个事件都要细细讲解而不敢遗漏。这种无限度的拔高拓展原来还是分数惹的祸。
四、单一目标、大材小用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课堂上,只是用于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而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到科学史教育中,获得方法和情感的体验。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屡见不鲜。例如在进行《遗传因子的发现》的教学时,老师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目的仅仅是为了把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讲清楚,仅仅为了让学生掌握做题时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其他的如引导学生关注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在逻辑和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蕴藏的思想方法等很多老师都是忽略不讲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述生物科学史的事实和知识形成过程,从中提炼出科学家所用的研究方法,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思维品质、思想观念,这样的课堂,就既有历史事实,又不局限于介绍事实,而是从事实中挖掘思想和精神。例如在讲孟德尔的科学发现,在用来促进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孟德尔选择了合适的实验材料,引进了数学统计的方法,提出了天才的假设,进行严密的演绎以及巧妙进行测交实验验证推论,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孟德尔的潜心探索(8年耕耘)、扎实实践在他获得成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们的老师往往认为做题用不到的知识花时间去讲实在是太不值了,到底是分数重要还是学生的科学素质重要,我真搞不懂。
【参考文献】
[1]张仁玉.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42-45.
[2]姜丽.生物教学中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及有效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5):163.
[3]王荐.把生命科学史引入中学生物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01):52-54.
[4]徐宜兰.论中学科学课中科学史的教育价值[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0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