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教育界对教学中的艺术性已有所研究。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也以此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揭示艺术教学的特殊性、审美性和创新性的基础上明确从艺术性角度研究艺术教学的意义。然后讲述了教学中艺术性创造的伦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提出了在艺术教学中体现艺术性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艺术教学 艺术性 体现
艺术教学的性质对我们的启示
1.艺术教学的特殊性。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艺术教学中更是充满了艺术性。这是每一个艺术教师都熟知并引以为荣的。但艺术教学中的艺术性不同于人们熟悉的人文性质的艺术,如文学诗歌艺术、绘画雕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等。人文性质的艺术主要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而教学艺术的性质则是由教学的本性(对人的塑造)和“学习是一门科学”所决定的,是一种科学性、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相当强的系统工程艺术。其艺术性质主要指艺术教学活动中富有创造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模式,其艺术特征集中体现为在整个艺术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最合理、最经济、最完善、最充分和最有时效的追求,亦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艺术教学的审美性。任何艺术都是一种追求美的活动。教学中的艺术亦不例外,但教学艺术并不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美或实体的静态美,而是十分注重和追求教与学互补与相长过程中的动态和谐美,并在这种追求和谐美的过程中,使真(科学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善(科学的人生观和道德体系)、美(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获得高度的统一和充分的显现。正因如此,教师是一种受人尊重的高尚的职业,教学艺术是一种为人称道的高效的艺术。
3.艺术教学的创新性。任何艺术都贵在创新。教有法无定法,教有方非死方。因此艺术教学活动的艺术性,重在得法而活用,难在创新而不拘泥。艺术教学的创新必须从教育的本性出发,立足于“学习是一门科学”,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审慎的工作作风和执着的求实精神,深入到教与学构成的双边活动中去总结、提炼与发现。任何随心所欲的、脱离教学实践的“标新立异”,不是对艺术教学性质的忽视,就是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鉴于此,艺术教学的改革与艺术化创新应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充分体验和身体内部获得积极的生理负荷刺激。从艺术教学的性质出发,来分析和研究艺术教学中的艺术性所涉及的多层面的教学问题,并初步探索适宜的答案,将为我们打开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对于丰富我们艺术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艺术教学中艺术性创造的伦理基础
1.教育哲学基础。席勒的社会三个层次(力量、伦理与审美的国度)论反映了真、善、美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真、善、美反映事物不同的属性,通过知识、道德和艺术三种具体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
时代要求教育塑造全面充分发展的人,所以,我们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创造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真、善、美”统一起来,融于艺术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把握和处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目的的全面性和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关系。以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为基础,教学目的定位在促进人的全面充分发展上,侧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科学素养,通过艺术化的教学形式完成艺术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的;否则,教学内容的“真”、教学目的“善”、教学形式的“美”哪一方处理不好都不能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也不会达到高水平的艺术教学境界。
2.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一能发挥整体功能。整体是相对部分而言,一个系统作为整体可以分为若干部分(或称子系统)。一个系统作为整体有“内部结构”和“系统的环境”。系统的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就表现为“功能”。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表明整体的结构产生了整体的新功能。如果系统各个要素间处于相互矛盾状态,则系统整体结构产生了负效应的功能。
创造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就必须遵循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艺术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要素构成,教学系统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教学要素、教学系统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教学环境基础上优化教学系统的整体教学结构,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创造艺术教学的艺术性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处于最佳配合状态,形成最佳的整体教学结构。因此,教师要准确分析各要素的特点。如果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不能协调或者相互抵触,整体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更谈不上最佳或艺术化。
如何在艺术教学中体现艺术性
1.在审美中体现艺术性。艺术教学的审美特性,来自艺术审美客体丰富多彩的内容。审美过程实际是审美的心理过程,因为审美本身就是心理活动过程。艺术教学,只有遵循艺术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有助于达到教育目的,同时体现出艺术教学的艺术性。
构成艺术作品形象的声、色、线、形体、语言及表现技巧等,都是激发情感和认识生活的要素。艺术类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好动、好玩、好奇、好胜。他们极易被绚丽多姿的各类艺术形象所吸引。只要教师针对他们心理、生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同时考虑到遗传性、可塑性及社会心理的影响等因素,采取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就有助于教学目标的不断实现。这实际上就是艺术性教学。
2.在互动教学中体现艺术性。“互动教学”近年来得到了应有的强调。艺术教育更是有必要强调这一点。艺术教学应该在生动互动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欢愉、满足并孜孜以求。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唱会了一首歌、欣赏过一件艺术作品后,在感情处理阶段,情绪最为高涨。这种时空氛围,显示出艺术的宣泄性特征。学生舞蹈动作的展示,艺术作品的构想,美术习作的描绘,歌唱和诗文的朗诵,也都是他们的情感体现。教师若能将这些艺术创造的情态,巧妙地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的身心“动”起来,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就展现无遗。
3.在教学结果中体现艺术性。艺术教学的结果就是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性的愉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与创造的激情;体会教学过程的艺术性。每个学生在艺术课堂都有权获得欢愉,都应该能够获得欢愉。艺术教师必须宽容学生中一些暂时的“低能”表现,应以全体学生为目标,改变在教学中追求艺术专业的错误倾向,耐心启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和谐、欢愉轻松的氛围,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宗旨。我们要使艺术教学的结果体现在每个学生的身上,让他们在艺术教学的感受中体味自身艺术性的改变。艺术教学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并蕴藏极为丰富的情感材料。
艺术教学的艺术性,不是方法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和态度。艺术教学是以全体学生为本,以遵循艺术和艺术教育本质特征的客观规律为出发点,用求实态度进行思考应变而得以不断创新的感悟实践过程。艺术教师在充分把握住艺术教学特点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和提高个人艺术专长,科学地结合运用教育普遍规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展示出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皮佳.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想法[J].时代教育,2007(14).
[2]李玲染.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艺术表现力[J].大众文艺(理论),2008(z1).
[3]王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手段及考试制度改革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02).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关键词]艺术教学 艺术性 体现
艺术教学的性质对我们的启示
1.艺术教学的特殊性。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艺术教学中更是充满了艺术性。这是每一个艺术教师都熟知并引以为荣的。但艺术教学中的艺术性不同于人们熟悉的人文性质的艺术,如文学诗歌艺术、绘画雕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等。人文性质的艺术主要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而教学艺术的性质则是由教学的本性(对人的塑造)和“学习是一门科学”所决定的,是一种科学性、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相当强的系统工程艺术。其艺术性质主要指艺术教学活动中富有创造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模式,其艺术特征集中体现为在整个艺术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最合理、最经济、最完善、最充分和最有时效的追求,亦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艺术教学的审美性。任何艺术都是一种追求美的活动。教学中的艺术亦不例外,但教学艺术并不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美或实体的静态美,而是十分注重和追求教与学互补与相长过程中的动态和谐美,并在这种追求和谐美的过程中,使真(科学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善(科学的人生观和道德体系)、美(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获得高度的统一和充分的显现。正因如此,教师是一种受人尊重的高尚的职业,教学艺术是一种为人称道的高效的艺术。
3.艺术教学的创新性。任何艺术都贵在创新。教有法无定法,教有方非死方。因此艺术教学活动的艺术性,重在得法而活用,难在创新而不拘泥。艺术教学的创新必须从教育的本性出发,立足于“学习是一门科学”,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审慎的工作作风和执着的求实精神,深入到教与学构成的双边活动中去总结、提炼与发现。任何随心所欲的、脱离教学实践的“标新立异”,不是对艺术教学性质的忽视,就是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鉴于此,艺术教学的改革与艺术化创新应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充分体验和身体内部获得积极的生理负荷刺激。从艺术教学的性质出发,来分析和研究艺术教学中的艺术性所涉及的多层面的教学问题,并初步探索适宜的答案,将为我们打开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对于丰富我们艺术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艺术教学中艺术性创造的伦理基础
1.教育哲学基础。席勒的社会三个层次(力量、伦理与审美的国度)论反映了真、善、美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真、善、美反映事物不同的属性,通过知识、道德和艺术三种具体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
时代要求教育塑造全面充分发展的人,所以,我们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创造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真、善、美”统一起来,融于艺术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把握和处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目的的全面性和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关系。以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为基础,教学目的定位在促进人的全面充分发展上,侧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科学素养,通过艺术化的教学形式完成艺术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的;否则,教学内容的“真”、教学目的“善”、教学形式的“美”哪一方处理不好都不能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也不会达到高水平的艺术教学境界。
2.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一能发挥整体功能。整体是相对部分而言,一个系统作为整体可以分为若干部分(或称子系统)。一个系统作为整体有“内部结构”和“系统的环境”。系统的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就表现为“功能”。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表明整体的结构产生了整体的新功能。如果系统各个要素间处于相互矛盾状态,则系统整体结构产生了负效应的功能。
创造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就必须遵循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艺术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要素构成,教学系统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教学要素、教学系统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教学环境基础上优化教学系统的整体教学结构,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创造艺术教学的艺术性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处于最佳配合状态,形成最佳的整体教学结构。因此,教师要准确分析各要素的特点。如果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不能协调或者相互抵触,整体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更谈不上最佳或艺术化。
如何在艺术教学中体现艺术性
1.在审美中体现艺术性。艺术教学的审美特性,来自艺术审美客体丰富多彩的内容。审美过程实际是审美的心理过程,因为审美本身就是心理活动过程。艺术教学,只有遵循艺术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有助于达到教育目的,同时体现出艺术教学的艺术性。
构成艺术作品形象的声、色、线、形体、语言及表现技巧等,都是激发情感和认识生活的要素。艺术类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好动、好玩、好奇、好胜。他们极易被绚丽多姿的各类艺术形象所吸引。只要教师针对他们心理、生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同时考虑到遗传性、可塑性及社会心理的影响等因素,采取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就有助于教学目标的不断实现。这实际上就是艺术性教学。
2.在互动教学中体现艺术性。“互动教学”近年来得到了应有的强调。艺术教育更是有必要强调这一点。艺术教学应该在生动互动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欢愉、满足并孜孜以求。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唱会了一首歌、欣赏过一件艺术作品后,在感情处理阶段,情绪最为高涨。这种时空氛围,显示出艺术的宣泄性特征。学生舞蹈动作的展示,艺术作品的构想,美术习作的描绘,歌唱和诗文的朗诵,也都是他们的情感体现。教师若能将这些艺术创造的情态,巧妙地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的身心“动”起来,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就展现无遗。
3.在教学结果中体现艺术性。艺术教学的结果就是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性的愉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与创造的激情;体会教学过程的艺术性。每个学生在艺术课堂都有权获得欢愉,都应该能够获得欢愉。艺术教师必须宽容学生中一些暂时的“低能”表现,应以全体学生为目标,改变在教学中追求艺术专业的错误倾向,耐心启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和谐、欢愉轻松的氛围,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宗旨。我们要使艺术教学的结果体现在每个学生的身上,让他们在艺术教学的感受中体味自身艺术性的改变。艺术教学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并蕴藏极为丰富的情感材料。
艺术教学的艺术性,不是方法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和态度。艺术教学是以全体学生为本,以遵循艺术和艺术教育本质特征的客观规律为出发点,用求实态度进行思考应变而得以不断创新的感悟实践过程。艺术教师在充分把握住艺术教学特点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和提高个人艺术专长,科学地结合运用教育普遍规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展示出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皮佳.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想法[J].时代教育,2007(14).
[2]李玲染.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艺术表现力[J].大众文艺(理论),2008(z1).
[3]王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手段及考试制度改革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02).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