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问题止于师者”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shuo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声音穿越千年,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形象被教育者们奉为典范。但笔者认为:传统的以“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为宗旨的教师观,显然难以适应以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为重任的21世纪的教育。“流言止于智者”是一大幸事,而“问题(思索)止于师者”则不但令人遗憾,更是事关国家、民族、社会大局的发展。不幸的是,“问题(思索)止于教师”却成为中小学校的常态。
  笔者搜集到这样一组事例:
  一、一个重要的评估
  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其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
  二、一个重要的案例
  近年来,世界数学领域有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英国人怀尔斯证明了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的360多年没有人能证明的“费马大定理”。什么是“费马大定理”呢?我们都知道商高定理,就是直角三角形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60年前,法国的数学家费马就提出过这样一个疑问:平方成立,那么3次方成立不成立?4次方成立不成立?……他认为, 在n是大于2的自然数时没有正整数解。这激起了好多人去证明。360多年来,费马问题有几千种“证明”,但没有一种经得起推敲,这是数学上的难题。到1953年,英国的怀尔斯诞生了。在他10岁时,老师教他商高定理的时候,跟他讲还有一个“费马大定理”,说这是一个世界数学难题。在老师的影响下,这个10岁小孩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从此非常喜欢学数学、研究数学,最终成了一个数学家。1985年他做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在此后七、八年的时间里,他没有一篇文章发表,什么会议上都看不到他,大家都说他年轻时脑袋用完了,他消失了。但若干年后,他终于解决了“费马大定理”。
  三、一个重要的结论──问题意识是数学教育的宝贵财富
  有专家称数学教育的追求有三个层次,这就是:第一层次,掌握知识;第二层次,发展能力;第三层次,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顺应天性、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这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现实中,告诉学生答案已经司空见惯,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总是不能成为数学教师的自觉。如果说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数学教师应承担很大的责任。问题是创新的心脏,创新是问题的母亲,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只有会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才可能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才会有科学的真正进展。
  “问题”是主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与应答。“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与定势,有助于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
  “流言止于智者”是一幸事,“问题”止于师者则令人遗憾。要造就创新人才,更新传统的以“释疑、解惑”为使命的教师观势在必行。
  1.举一反三,引而不发
  作为教师,确实要解答学生的疑难,指导他们认识并消除碰到的困惑,但一定不能越俎代庖,影响甚至阻遏了学生自己的思考。而且,“释疑、解惑”并非是将疑惑全部“冰释”,而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有时甚至要特意地给学生“设疑”。
  2.坦然相对,瑕不掩瑜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不可能通晓一切。尤其在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教师再也不可能像古代和近代社会那样垄断知识和信息。在学生面前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共同研讨和思考,应当是21世纪新型师生关系中一抹最靓的风景线。以平等、开放、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以诚实、坦率、认真的态度对待学术问题,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形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创新人才的产生,需要十分自由、宽松地探究问题的环境。要鼓励大胆质疑,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他们的问题即使是荒诞可笑或者幼稚离奇,也是值得表达和讨论、值得与他人交流分享的——有人将其戏称为“打开思想的闸门”。
  3.莫“答非所问”,响遏行云
  教师由于经验丰富、涉猎广泛而善于表达,有时在解答学生的问题时,往往会十分“圆润”、“妥贴”地将学生的疑虑化解,而并不是真正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出于对教师的认可甚至是崇拜,在这种似是而非的回答面前,往往停止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就此被束之高阁。所以身为师者,一定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要让“问题(思考)”止于自己。
  如果说数学是问题构成的世界,那么学生正是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成长自己并且成熟自己的。问题是创新的心脏,创新是问题的母亲,问题意识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素质。因此,我们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数学教育的宝贵财富,请培养并且珍惜爱护,不要让学生的问题止于“师者”!
  
  
其他文献
学生学英语最感头痛的是单词记不住或记住很快就又忘了。部分学生因为单词记不住而逐渐对英语丧失了信心和兴趣,以致于放弃了英语学习。因此,是否能记住单词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辅助学生,帮他们过好单词关。  一、努力改进教法  教学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法。在单词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  1、充分利用构词法进行生词教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对歌唱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影响歌唱心理的三要素,即情绪、性格、意识对歌唱心理的影响;并在实际教学中,从教学和实践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希望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情绪 性格 意识    一、心理素质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的好坏,制约着声乐演唱及教学。人们往往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
期刊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秦国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曰:“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可以说伟大来自于平凡,细节决定成败,学习英语也是这样。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上课认真听讲了,笔记也做了,该背的都背下了,作业也都完成了,但怎么就得不了高分呢?是自己没天赋吗?不是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你能坚持到现在,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期刊
如今新的教育时代已经来临,新的世纪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端正对学生、对学生家长以及工作的态度,把让人民满意作为教育的标尺。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以良好的师德回报人民、回报社会。新时期师德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开放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在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师德建设新特征的基础上,需注意处理好师德建设中的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二是师德与师能的关系。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
期刊
我们经常拿“100-1=0”来比喻身体的重要性。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终身的幸福,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但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来看,农村学校部分青少年学生在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如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等却在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
期刊
目前正在进行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树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高中英语教学与情感的关系更为密切。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
期刊
摘 要:本文在论述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关系的基础上,从学生的情绪调节、教师的情绪调节以及消除由于语言焦虑而引起的心理障碍等方面入手, 了解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的重要性、学生对教师情感投入的需求以及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情感调控的方式,以提高语言课程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创造有利于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环境,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师情感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在大
期刊
2005年开展的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体能素质连年下降,已经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可见,开展“阳光体育”势在必行。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意味着学校体育春天的到来。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学校体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呢?  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长期搞好阳光体育活动,学校
期刊
摘 要:教师,不仅是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关键词:教育活动 批评指正 乐于接受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