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自主学习成为必要技能。英语作为当今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语言,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起着桥梁作用。因此,在课堂上学习语言规律,在生活中使用语言交流显得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在课堂上提供相应的语用知识,而且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之学会学习,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某种意义上而言,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习何种具体知识更为重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敲门砖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我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学习英语,然而,因为缺乏良好的语用环境,学生难以在日常交流中自己“习得”,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这一方式,事实上作为一种语言,只有在语境中才有意义,在考试中很少能做到书本上一模一样的原题,阅读材料更是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课上认真听讲,更需要课下主动学习,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1缺乏学习兴趣“事出有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情有了兴趣,才会主动花时间花精力做。无论是从自身经历还是他人的实例中不难看出,如果对一件事不感兴趣,强迫自己做通常是很痛苦的。
比如有些学生不喜欢英语,但从小到大,它都是主科,所以必须硬着头皮学,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考试无疑是不能如愿的。“学霸”毕竟只是少数人,对于班级里的大多数学生来讲,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不少学生在和我沟通时都提到类似的情况:之前班主任是英语老师,所以不得不背单词,但始终没有兴趣;之前的学习过程中不得法,以至于成绩总上不去而被同学轻视或常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对英语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因此,我认为要让大多数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英语,必须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正如著名外语教学专家M.韦斯特所说:“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换句话说,就是要使学生由被迫学习转化成为主动学习。
1.2帮助学生重拾学习兴趣
对于年龄较低的孩子而言,可能贴个小红花或者几颗糖就能令他们激动好一阵子,但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些就显得太幼稚,我试过在班里进行积分兑换——作业优秀或者默写满分就可以加分,积累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兑换“免一次默写”“免一次周末练习”……刚开始,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但是新鲜劲一过,很多学生就松懈了,慢慢地能加分的总是原来成绩靠前的学生,而大部分人由于加不到分又打起退堂鼓,兜兜转转的兑换计划又回到原点。这使我不得不开始反思。显然,所有学生的进步都是应当受到肯定的,只奖励少数学生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的。事实上,我们做得好的事情,通常都会对其感兴趣,那么要让学生感兴趣,就必须将所有的学生考虑在内,让每个学生都觉得有所得:由于在某方面做得还不错而一直不断关注、学习、练习,之后才能玩得越来越好,形成良性循环。
期中考试前一周,班上一名学生找到我,希望我指导如何复习应考,我改换了思路,请他先自行整理其中一个单元的难点、疑点。两天后这名学生带着整理好的材料再次找到我时,我惊呆了,整整两页单词,句型有些还配有例句。可见,有时候学生不是不用功不愿学,只是不清楚如何学,抓不住重点。我根据他的笔记做出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并用他的整理材料作为班级的复习资料。原本的初衷是对这名学生的学习态度加以鼓励,却始料未及地点燃全班学生的热情,不断有学生主动要求“认领”某个章节的整理工作,对于学生渐渐生成的自觉学习的意识我倍感欣慰。
2.重视自主学习的长期培养
事实上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用十年寒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近年来,我们常能听到“兴趣第一”“快乐教育”之类的新理念。从心理上而言,我们都希望二者统一,然而事实常常很矛盾。中国有句古语: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快乐教育,我所欲也,精英教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谁而取谁者也?
BBC不久前拍摄了一部《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Are Our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的纪录片,片中5位中国老师为英国汉普郡博航特中学的学生教授不同科目。这部片子一经播出就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人批评中国式的教育太辛苦没有乐趣。然而,曾于1997年-2008年期间担任伊顿公学教务长的OliverKramer表示,英国的中学分为私立和公立,两者相差甚大,在优秀的私立学校,课堂纪律一样严格,大部分私立中学都是寄宿学校,而英国私校“精英”教育学起来一点不比中式教育轻松,结果就是:伊顿公学、斯科特中学等私立中学,聚集全英国7%的学生,却占据牛津、剑桥每年录取学生中的50%,而未来,他们将成为英国的首相、国会议员及社会精英人士。但是要进入私立学校,孩子从六岁就要开始准备,然后经过残酷的筛选(包括对家庭条件的考察)才有可能进入顶级的私立中学。
由此可见,通往成功的学习之路往往痛并快乐着,让学生感兴趣不能简单理解为开心就好,更不能停留在表面。某种程度上而言,如何让学习兴趣成为学习过程中取之不尽的动力比激发学生一时兴趣更为重要。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这种自觉学习的意识,我把自己的身份定位成一个参与者,对于学生整理的每一份材料我都仔细阅读,对于同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备注和补充。这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在班级的复习课上看着自己整理补充成就感,也就有了持续下去的动力。同时让其他学生产生相互竞争的想法,材料整理进行了两周之后,几位学生代表找到我,提议将活动与学习小组相结合(正如心理学家安·布朗在互惠式教学模式中提出的那样实行全员参与并主动提出相互监督,带动“学习习惯比较懒散”的同学共同进步)。对于学生的热情我积极肯定,同时与学生一起制订了第一阶段的计划作为试点,一方面学生自行整理,由我省查后的初稿在班级公示,由同学进行补充修改,另一方面修改后的内容在课堂上由学生主持自主讨论,复习后,由我提供相应测试以检测学习效果,学生与老师相互监督,共同参与使得这一活动的持续性得以提升。这也让我的角色由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参与者,让学生觉得这不是任务而是活动,没有心理负担自然就更觉得有兴趣参与。
正如张伯苓先生所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同时,我们需要不断总结、适时调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鼓励,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08.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 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某种意义上而言,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习何种具体知识更为重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敲门砖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我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学习英语,然而,因为缺乏良好的语用环境,学生难以在日常交流中自己“习得”,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这一方式,事实上作为一种语言,只有在语境中才有意义,在考试中很少能做到书本上一模一样的原题,阅读材料更是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课上认真听讲,更需要课下主动学习,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1缺乏学习兴趣“事出有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情有了兴趣,才会主动花时间花精力做。无论是从自身经历还是他人的实例中不难看出,如果对一件事不感兴趣,强迫自己做通常是很痛苦的。
比如有些学生不喜欢英语,但从小到大,它都是主科,所以必须硬着头皮学,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考试无疑是不能如愿的。“学霸”毕竟只是少数人,对于班级里的大多数学生来讲,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不少学生在和我沟通时都提到类似的情况:之前班主任是英语老师,所以不得不背单词,但始终没有兴趣;之前的学习过程中不得法,以至于成绩总上不去而被同学轻视或常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对英语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因此,我认为要让大多数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英语,必须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正如著名外语教学专家M.韦斯特所说:“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换句话说,就是要使学生由被迫学习转化成为主动学习。
1.2帮助学生重拾学习兴趣
对于年龄较低的孩子而言,可能贴个小红花或者几颗糖就能令他们激动好一阵子,但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些就显得太幼稚,我试过在班里进行积分兑换——作业优秀或者默写满分就可以加分,积累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兑换“免一次默写”“免一次周末练习”……刚开始,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但是新鲜劲一过,很多学生就松懈了,慢慢地能加分的总是原来成绩靠前的学生,而大部分人由于加不到分又打起退堂鼓,兜兜转转的兑换计划又回到原点。这使我不得不开始反思。显然,所有学生的进步都是应当受到肯定的,只奖励少数学生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的。事实上,我们做得好的事情,通常都会对其感兴趣,那么要让学生感兴趣,就必须将所有的学生考虑在内,让每个学生都觉得有所得:由于在某方面做得还不错而一直不断关注、学习、练习,之后才能玩得越来越好,形成良性循环。
期中考试前一周,班上一名学生找到我,希望我指导如何复习应考,我改换了思路,请他先自行整理其中一个单元的难点、疑点。两天后这名学生带着整理好的材料再次找到我时,我惊呆了,整整两页单词,句型有些还配有例句。可见,有时候学生不是不用功不愿学,只是不清楚如何学,抓不住重点。我根据他的笔记做出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并用他的整理材料作为班级的复习资料。原本的初衷是对这名学生的学习态度加以鼓励,却始料未及地点燃全班学生的热情,不断有学生主动要求“认领”某个章节的整理工作,对于学生渐渐生成的自觉学习的意识我倍感欣慰。
2.重视自主学习的长期培养
事实上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用十年寒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近年来,我们常能听到“兴趣第一”“快乐教育”之类的新理念。从心理上而言,我们都希望二者统一,然而事实常常很矛盾。中国有句古语: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快乐教育,我所欲也,精英教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谁而取谁者也?
BBC不久前拍摄了一部《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Are Our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的纪录片,片中5位中国老师为英国汉普郡博航特中学的学生教授不同科目。这部片子一经播出就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人批评中国式的教育太辛苦没有乐趣。然而,曾于1997年-2008年期间担任伊顿公学教务长的OliverKramer表示,英国的中学分为私立和公立,两者相差甚大,在优秀的私立学校,课堂纪律一样严格,大部分私立中学都是寄宿学校,而英国私校“精英”教育学起来一点不比中式教育轻松,结果就是:伊顿公学、斯科特中学等私立中学,聚集全英国7%的学生,却占据牛津、剑桥每年录取学生中的50%,而未来,他们将成为英国的首相、国会议员及社会精英人士。但是要进入私立学校,孩子从六岁就要开始准备,然后经过残酷的筛选(包括对家庭条件的考察)才有可能进入顶级的私立中学。
由此可见,通往成功的学习之路往往痛并快乐着,让学生感兴趣不能简单理解为开心就好,更不能停留在表面。某种程度上而言,如何让学习兴趣成为学习过程中取之不尽的动力比激发学生一时兴趣更为重要。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这种自觉学习的意识,我把自己的身份定位成一个参与者,对于学生整理的每一份材料我都仔细阅读,对于同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备注和补充。这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在班级的复习课上看着自己整理补充成就感,也就有了持续下去的动力。同时让其他学生产生相互竞争的想法,材料整理进行了两周之后,几位学生代表找到我,提议将活动与学习小组相结合(正如心理学家安·布朗在互惠式教学模式中提出的那样实行全员参与并主动提出相互监督,带动“学习习惯比较懒散”的同学共同进步)。对于学生的热情我积极肯定,同时与学生一起制订了第一阶段的计划作为试点,一方面学生自行整理,由我省查后的初稿在班级公示,由同学进行补充修改,另一方面修改后的内容在课堂上由学生主持自主讨论,复习后,由我提供相应测试以检测学习效果,学生与老师相互监督,共同参与使得这一活动的持续性得以提升。这也让我的角色由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参与者,让学生觉得这不是任务而是活动,没有心理负担自然就更觉得有兴趣参与。
正如张伯苓先生所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同时,我们需要不断总结、适时调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鼓励,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08.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