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崂山道士》:穿墙而过揭淫恶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8197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松龄先生尊鉴:
   我是王生(小名王七),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我就是您在《聊斋志异》里嘲讽的那个崂山道士。给您写信有两个目的:一是告诉您我改邪归正了;二是知道您正在为新书《僚斋志异》收集故事,特把我下山的几件趣事告诉您,为您提供一些素材。
   在崂山上学会穿墙术之后,师父告诫了一句“归宜洁持,否则不验”,就把我打发下山了。下山路上,我屁颠屁颠、喜不自禁:“邻居大财主挥金如土、为富不仁,若能穿墙而过取些钱财,这辈子就衣食无忧了。隔壁俏寡妇风韵犹存、勾三搭四,若能穿墙而过与她私会,哈……”荷尔蒙直冲得我热血沸腾。回家第一件事,当然是跟媳妇炫耀穿墙术,没曾想,不但墙没穿过去,脑袋上还被撞出个“坟”样大包。
   “在崂山上我明明学会了穿墙术,穿墙的咒语也烂熟于心,怎么下了山就不灵了呢?”我穿,我穿,我再穿……满头“坟”包的我撞懵圈了。
   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忽然想起下山前师父的告诫:“归宜洁持,否则不验。”经认真反刍、反思、反省,我终于明白:穿墙术之所以失灵,概因不能保持目的洁净,所为不正之所致。目的不正,奇术不灵,师傅您老人家厉害!
  怀大才岂能不遇?后来,我把目的重新修正:“穿墙进入为富不仁的大财主家,将大财主盘剥百姓的钱,统统分给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再试,灵了!
   后经反复实践,我发现:
   起贪念时穿墙术失灵,劫富济贫时穿墙术灵验;
   起色欲时穿墙术失灵,守正去淫时穿墙术灵验。
   在反复锤炼穿墙术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净化成了一个心正灵洁的人。之后,我又逐步修炼成了穿越术、隐身术,并将三项奇术完美融合,最终修炼成了一个行侠仗义、“毁”人不倦的人。
   穿越到新时代,看到反腐倡廉大得人心,而我的奇术也更有了用武之地。以下是我施展穿墙术,协助司法机关,“毁”掉奇葩贪腐官僚的两则异事,希望能收录进您的新书《僚斋志异》。如您能在新作中为我稍稍正名,则不胜感激。
   异事一:渝中雷氏,名政富,貌奇丑,性好色。主政北碚期间,明以勤政廉洁示人,暗行受贿堕落之实。壬辰年初,政富与柳巷女子宾馆淫乱,媾和之事不堪入目。我施穿墙之术,将龌龊尽录,曝之于光天化日之下。雷氏终被法办,成为世人笑柄。
   异事二:魏姓鹏远者,年近六旬,时任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其人深谙韬晦之术,绝少张扬于市,衣着朴素,单车出行,貌似节俭。然其身居要害之职,把持煤矿基建审批和项目改造核准,暗中敛财数亿。甲午年十一月,我施展穿墙之术,发现其家中暗藏巨资,举报。监察部门当场查抄贿资逾2亿,把四部点钞机累得自焚而毁。魏氏被依法惩处:终身监禁,没收财产。真真罪有应得也!
   除了自己用奇术行大快人心之事外,我还陆陆续续收了一些徒弟。传授穿墙术时,我也像师父那样郑重地告诫每一个徒弟:“归宜洁持,否则不验。”这些徒弟大多都跟我一样,守正洁净,揭穿了很多贪腐官僚的假面具。
   当然,行侠仗义之外,偶尔我也靠给人指点迷津挣点小钱儿,毕竟也得糊口不是?前来求指点的除了善男信女之外,也有一些不学无术的官僚型学者,凡遇此类废物点心,我就故意透漏给他们一些荒谬至极的学术。这些不学无术的“砖家”“叫兽”往往还都如获至宝,甚至将从我這得到的观点集结成书,大肆宣扬。比如前段时间我就将“英国起源于中国”的“学术”指点给了一位这样的官僚型学者,不想他竟然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绎出了“古希腊人来自中国”“古罗马人来自中国”“日耳曼人来自中国”……最终被踢出了学界,落得个身败名裂,该。
   期待您揭露奇葩官僚怪现状的新作《僚斋志异》早日问世,并像《聊斋志异》一样传世不朽。
  崂山道士王七
  己亥年某月某日
其他文献
落叶本是大自然的产物,无所谓美与丑。然而,现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作家诗人眼中金黄金黄的落叶,就像一首诗歌美极了;在另一些人眼中,落叶就是垃圾,金黄金黄的落叶令人厌恶,甚至刺眼。最近,落叶又惹着了郑州的环卫工,他们竟用高压水枪打落树上的黄叶,促使树叶加速落下。环卫工为什么要逆天而为呢?原来是有领导要来检查,有关部门要求“看不见一片树叶”,否则领导的脸色就不好看,环卫工的工资可能就不保。一片树叶竟
期刊
金秋八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知青文学”代表性作家梁晓声的《人世间》高票当选。全书通过对平民子弟周秉昆生活轨迹的刻画,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作家,梁晓声多年来一直在思索,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都市青年,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并不是很清楚。他们对镌刻着年代记忆的那些粮票、肉票、豆腐票等
期刊
中新网消息,在历经了一个多月的先担心后焦虑最后差点发疯之后,南京的很多中小学家长终于在11月第一个周末长舒了一口气——“作业又回来了!”作业本“熟悉的配方”让他们都“安心”了,孩子们终于“回归正轨”。   原来,自2019年9月份开学以来,江苏一些学校开始执行“统一减负行动”,包括:不布置笔头作业,没有“惯例”的各类单元测试、周测试、月测试,不允许带作业到学校批改等等。听到这些天大的喜讯,学生们
期刊
蜜獾的外号叫“平头哥”,为蜜獾起了这么一个形象、准确绰号的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这么多年了,也不见这家伙申报个首创专利权,此人也够大家子气了。  平头哥的绰号比蜜獾的学名不知好了多少了倍。蜜獾,这哪是个动物名?不关注动物世界的人还以为是谁家的糖罐子呢。  叫平头哥就霸气了,因为这家伙脑门儿比较光滑,远远看去就像剃了小平头,加之凶残、暴躁,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黑帮电影里的角色。  平头哥在动物界成为呼风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流行起来这样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这句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励志名言”引导下,孩子们在起跑线上展开竞赛的行动铺天盖地地进入家庭、进入学校、进入社会、进入大众的视线了——婴儿刚满周岁,就被送到学费昂贵的“亲子园”,开始接受最早期的课程教育了;孩子才上幼儿园,便已报名英语、美术、音乐等各种培训班了;新生一入小学,家长更是为他们制定了各种学习、培训和补课计
期刊
法治社会,任何人都有权决定他愿意说什么或不说什么。  参与公共讨论,围观热点话题,有人选择沉默。无非两种情形:一种是,对话题不了解无底气,因不知而不便不宜发声,属于无底气沉默;另一种是,对话题有研究具底气,担心“言多必失”或其他原因而不愿发声,属于有底气沉默。无论是“无知者有畏”式的无底气沉默,抑或“有知者有畏”式的有底气沉默,毕竟,都守住了“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的底线。  对公共话题发声表达
期刊
清朝有个朱珪,双高之官。一高是高阶,他曾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一高是高洁。做到高官或很难,宰相只有一个,不是人人做得上去的;高洁却容易,官官都可以做,一介不取,乡长不取一分钱——分外之财,乡长也高洁,一生清白,总督不拿半毫钱——民脂民膏,总督也高洁。只是最容易做的,往往成了最难做到的,连村长都或是鹭鸶腿上去刮精肉,莫说知县知府烹羊宰牛且为乐了。   朱珪把最难做的,做成了算容易,把最容易做的,也做成
期刊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近日发布。深圳、香港和上海蝉联三甲。二十强城市中,18个城市位于南方,只有北京、天津两个城市属于北方,北方城市数量严重不足;从东西方位来看,二十强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南北分化加剧,“南强北弱”态势进一步固化。   什么原因导致南北分化加剧、“南强北弱”态势进一步固化?可能有历史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南方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原因,可能有技术、人才、资源、资金、环境方面的原
期刊
明代嘉靖年间,朝廷派了一名直指使(相当于中央特派员)到地方巡视。这位直指使特别讲究饮食,常常“以饮食苛求属吏”,对食材选料、烹饪调味的要求十分苛刻,稍不满意就责骂属下。   这一日直指使奉命到了江西地界,当地郡守风闻其苛于饮食,不禁内心慌乱,手足无措。恰巧当地有一老者南垣公听到此事,便安慰郡守说:“你们不用紧张害怕,直指使是我的门生,等他来了,我自有办法开导于他……”原来这位南垣公,是告老还乡的
期刊
晋人傅玄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防范祸从口出,大抵可算国人“教化从娃娃抓起”的必修课;相形之下,规避祸从默出,则庶几成为吾民“被教化遗忘的角落”。   祸从口出的危害,无外乎两种情形:一谓因言惹祸。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伯宗为人耿直敢说敢为,无惧得罪权势,每次上朝前,妻子都提醒他勿直言贾祸。晋厉公乃昏庸暴虐君主,酷喜溜须拍马之徒,他不待见伯宗正直,终听信谗言将其处死。类似因言惹祸的事例,古今中外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