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所涉及的知识晦涩、复杂,由此使得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难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学会提问是促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桥梁,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较为匮乏,尚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中国分类号:G633.6
  高中生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利于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足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给予相关策略。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足分析
  1、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
  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只要学会解题方法就行,根本不需要主动提出问题,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弱。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来记录课堂笔记,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思考,也就不会有提出问题的表现。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最好方式就是仅仅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学习,在一些讨论的时候,学生还能够提出一些不同于他人的观念、问题,但是学生却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的提出来,不利于高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1]。
  2、学生不敢提问
  很多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导致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或是课下的时间积极主动的向教师咨询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多学生的心里素质比较差,非常害怕数学教师的提问,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由于比较紧张,脑袋里一片空白,就是会的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还有一些学生不够自信,认为自己的答案错误,教师在提问时由于怕答错,即使非常简单的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很多都是教师提问学生问题的情况,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则很少,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所决定。还有一些学生不太喜欢学习数学,遇到不会的问题不积极主动的提问,数学课堂上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回答数学教师的问题,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3、教师教学中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听懂,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造成学生害怕教师,不敢积极的向数学教师提问和回答数学教师的问题。数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让学生多做数学题的形式来提高数学水平,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只是根据教师的讲题的思路做题,很多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
  二、加强对高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相关策略
  1、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鼓励学生敢问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高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积极的向同学教师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感觉到害怕,能够积极主动的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对此,教师可以提问不同程度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起来回答,如直线方程的表达式怎样写?圆和直线有几种位置方式?这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可以提问一些比较难得问题让数学水平比较好的回答,学生在回答正确后,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样才能够不断鼓励学生,消除学生害怕回答问题和不敢提问问题的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2、采用探究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讲解有关不等式的一些练习题时,不等式的判断方法有多种方式,如判断两个数值的大小可以用两数相减、相除等方式来判断,为此在高中数学的习题课上,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对同一道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自觉的发现问题,同时培养高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不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解决,或是询问教师一起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3、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問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简单随机抽样时,教师给学生介绍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有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对于抽签法教师假设要在全班40名学生里抽10个人参加数学比赛,则提问一个学生他自己被抽中的概率是多少,是1/40,该同学的同桌被抽中的概率也是1/40,那么就会激发学生思考40个学生抽中的概率是否相等?为什么会相等?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欲望,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结束语:
  对于学生来说,勤提问不仅能够强化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以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与解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12(01):78-79
  [2]王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2,10(22):90-91
  [3]沈建军.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3(19):79-80
  [4]王士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12,13(10):120-121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源日趋分散化、虚拟化和大众化。企业在享受开放式创新模式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必须应对创新源动态变化的复杂环境,如何识别有价值的创意成为创新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开放式创新社区是产生创意的重要场所,也是企业获取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以创新源分散化条件下开放式创新社区创意价值识别为研究主题,探讨这一类型创新源被企业采用的价值影响因素,特别是从创意在开放式创新社区中的表现特征,
摘要:在高中阶段,出现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概率越来越大。后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仅给高中数学教学造成很大困难,而且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因此,高中数学后进生转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研究综述了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高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分析等内容。  关键词:高中数学;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G633.6  随着高中数学内容地增多和难度的加大,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对高中数
摘要:隐性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隐性课程有着一定的优势,适应语文学科的性质,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因此,将隐性课程引入语文教学显得十分必要。要实现隐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通过营造教学氛围,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关键词:隐性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中国分类号:G633.3  (一)问题的提出  “隐性课程
摘要:观念左右着人的行为,数学教学必然受到数学观的影响,可是它却一直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忽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去数学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数学教学,也就是缺乏正确的数学观作指导。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数学观的指导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观的指导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观;思想方法  中国分类号:G623.5  数学观是指导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