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学科,正是因为它的操作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会有些困难。随着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加强课堂互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浅析高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师生互动
互动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交流,生生之间互动也可以促进合作,加强集体意识,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它注重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能。
一、了解学情,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地位,这就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状态,才能真正的切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双向互动,避免教师的单项输出。所以信息技术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分析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课程进度。比如在学习《Excel的基本操作》这一节,学生在初中的阶段应该有所涉及,所以检测一下学生是否会输入数据,拆分合并单元格、增添底纹这些,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检测结果安排课程,熟悉的地方就一掠而过,重点讲解学生陌生的知识点。
二、设置疑问,创设情境
疑问是研究的开始,牛顿在苹果落在他头上的时候如果没有困惑为什么苹果会落地,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了。因此,老师要在课堂的实施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条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起源于思考,而思考的根源在与疑问,一个人只有有了困惑,才会有探究的动力。老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意味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寻找答案,获取知识,问题的设置难度要得当,太简单的问题缺乏询问的必要性,不利于课堂的有效性,过于困难的问题会挫败他们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所以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情境中出发,设置贴合生活的问题。老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水平,有针对性的提问。每个班级都会有接受程度比较快的,相反,就会有学习程度比较慢的。所以老师再提问时,比较难的问题不要刻意去为难学生。在设计问题时,尽量考虑到大家的均衡水平,鼓励大家积极回答,当他们看到其他相同程度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受之鼓舞,觉得自己应该也可以。老师下次提问时予以鼓励,他们也会积极地参与,这样的课堂氛围会更加的和谐。
三、建立关系,增强情感
其实最好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在课堂中,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疑答惑。在课堂外,老师是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的朋友,可以倾听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倾听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迷茫。只有老师和学生建立了这样良好的情感纽带,学生才能从心里接受老师,进而接受老师的这门课,才会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若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依赖,两者之间存在着隔阂,是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的。这就要求老师要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注意学生的情感波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给予鼓励,化解他们的压力,在他们独自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时,要肯定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老师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增强自身的魅力,用自身的独特性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之前先建立信赖关系,这样推動课堂互动,可以消减阻力。
四、课堂讨论,小组活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老师因其专业性对于学生的引导是很必要的,但并不是说像赶鸭子上架一般,一直在后面催促着学生,强迫着他们的学习。这样的师生地位是不平等的,学生没有参与感,课堂更像是老师的“独角戏”,观众并不配合,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也受其影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老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要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人人参与”的感觉。这种氛围的形成需要老师引导,尤其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不可能总是为学生安排好一切,这样是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所以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需要老师格外重要。例如在课堂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他们是课堂的主角,注重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候可能会陷入瓶颈,无法前进,自己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时,运用合作探究就比较有利。学生的思路可能会比较单一,小组合作就可以碰撞新的火花,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两人交换就有两种想法,学生们这样可以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大家可以通过交流融合产生一个最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同伴的沟通能力,培养团体意识。老师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同时在课程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之间共有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的师生互动会更加有效。
结语
互动式教学突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老师不在是高高向上的讲说者,而是同学学习路上的陪伴着,两者之间的鸿沟被打破了,构建一种双向互动、循环平等的课堂模式。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型的科目,它的难度就比较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阻碍,这就很需要师生的互动。这种互动教学可以促进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老师的积极性也可以被提升,自然会更加热情的讲解新课,同学也会受此感染,更加努力的融入课堂,师生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效能。
参考文献:
[1]张素梅.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06+248.
关键词:信息技术;师生互动
互动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交流,生生之间互动也可以促进合作,加强集体意识,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它注重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能。
一、了解学情,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地位,这就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状态,才能真正的切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双向互动,避免教师的单项输出。所以信息技术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分析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课程进度。比如在学习《Excel的基本操作》这一节,学生在初中的阶段应该有所涉及,所以检测一下学生是否会输入数据,拆分合并单元格、增添底纹这些,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检测结果安排课程,熟悉的地方就一掠而过,重点讲解学生陌生的知识点。
二、设置疑问,创设情境
疑问是研究的开始,牛顿在苹果落在他头上的时候如果没有困惑为什么苹果会落地,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了。因此,老师要在课堂的实施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条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起源于思考,而思考的根源在与疑问,一个人只有有了困惑,才会有探究的动力。老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意味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寻找答案,获取知识,问题的设置难度要得当,太简单的问题缺乏询问的必要性,不利于课堂的有效性,过于困难的问题会挫败他们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所以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情境中出发,设置贴合生活的问题。老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水平,有针对性的提问。每个班级都会有接受程度比较快的,相反,就会有学习程度比较慢的。所以老师再提问时,比较难的问题不要刻意去为难学生。在设计问题时,尽量考虑到大家的均衡水平,鼓励大家积极回答,当他们看到其他相同程度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受之鼓舞,觉得自己应该也可以。老师下次提问时予以鼓励,他们也会积极地参与,这样的课堂氛围会更加的和谐。
三、建立关系,增强情感
其实最好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在课堂中,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疑答惑。在课堂外,老师是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的朋友,可以倾听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倾听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迷茫。只有老师和学生建立了这样良好的情感纽带,学生才能从心里接受老师,进而接受老师的这门课,才会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若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依赖,两者之间存在着隔阂,是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的。这就要求老师要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注意学生的情感波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给予鼓励,化解他们的压力,在他们独自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时,要肯定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老师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增强自身的魅力,用自身的独特性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之前先建立信赖关系,这样推動课堂互动,可以消减阻力。
四、课堂讨论,小组活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老师因其专业性对于学生的引导是很必要的,但并不是说像赶鸭子上架一般,一直在后面催促着学生,强迫着他们的学习。这样的师生地位是不平等的,学生没有参与感,课堂更像是老师的“独角戏”,观众并不配合,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也受其影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老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要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人人参与”的感觉。这种氛围的形成需要老师引导,尤其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不可能总是为学生安排好一切,这样是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所以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需要老师格外重要。例如在课堂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他们是课堂的主角,注重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候可能会陷入瓶颈,无法前进,自己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时,运用合作探究就比较有利。学生的思路可能会比较单一,小组合作就可以碰撞新的火花,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两人交换就有两种想法,学生们这样可以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大家可以通过交流融合产生一个最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同伴的沟通能力,培养团体意识。老师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同时在课程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之间共有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的师生互动会更加有效。
结语
互动式教学突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老师不在是高高向上的讲说者,而是同学学习路上的陪伴着,两者之间的鸿沟被打破了,构建一种双向互动、循环平等的课堂模式。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型的科目,它的难度就比较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阻碍,这就很需要师生的互动。这种互动教学可以促进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老师的积极性也可以被提升,自然会更加热情的讲解新课,同学也会受此感染,更加努力的融入课堂,师生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效能。
参考文献:
[1]张素梅.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0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