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民间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加入新的元素,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性的舞蹈,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与传承对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社会形势时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与传承处于不利状态,民族民间舞丧失了其一部分的特性,使其发展与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发展与传承好民族民间舞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达到使民族民间舞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人民群众;发展与传承
前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如傣族的《孔雀飞来》、回族的《穆斯林》、壮族的《蟆拐舞》等,都很贴近生活,也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花样百出,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追求新时代生活的需求,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更甚至是无人继承。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围绕新时期民族民间舞发展与传承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
(一)群众性
民族民间舞产生于民间,长期发展与传承中经过各时期劳动人民改革、创新形成的具有完整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舞蹈。在它的展现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并感受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群众所特有生活习惯、风俗风情、道德理念以及审美观念。正是这一特点,民族民间舞蹈才能将它的生命力表现的淋漓尽致,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
(二)地域性
受地域地貌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种民族民间舞,其特点也有所不同,如汉族的秧歌,有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和鼓子秧歌等,在风格有一定差异,这和当地生态气候、生活环境和接受外来文化的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
(三)民族性
民族民间舞传承各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具体有两方面表现。一是形式上,它是以肢體动作为表现形式,如杨丽萍的《雀之恋》,傣族舞的精髓、孔雀之美通过其手的动作完美展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二是内容上,如藏族的耗牛、苗族的芦笙、它们的表现内容都是其民族特有的[2]。
(四)娱乐性
民族民间舞是人们茶余饭后,人们的“本能”和“自我表现”意识形成的具有娱乐性的舞蹈,娱乐自己,娱乐他人。每逢佳节,人们更是走出家门,在广场上载歌载,表达他们的情感,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二、新时期民族民间舞发展现状
(一)民族民间特性流失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这一特点是民族民间舞蹈长盛不衰的保障。有了这一特点的舞蹈,它才能称之为民族民间舞蹈,才能代表一个民族,观众才会感受到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其特性,产生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这一民族特性正在流失,如外国文化的涌入,一些创作者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对民族民间舞进行的改编,由于过分迎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又对民族民间舞民族性认识不够了解,过多的加入新时代特色,导致民族民间舞无论是形式还内容上与民族性这一特点都背道而驰,陷入了两难的境地[3]。
(二)舞蹈市场过于狭窄
舞蹈市场过于狭窄也是新时期下民族民间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涌现出来,民族民间舞被新时代年轻人“抛弃”,使得民族民间舞的受众范围相对狭窄,更多新鲜的元素不断涌现,使得新行业的市场不断扩大,对民族民间舞产生了明显的积压,而大众更愿意接受其他的娱乐方式,这些原因导致民族民间舞市场越来越小,传播力和影响力都产生了变化,最终会导致民族民间舞淡出人们视线。
(三)传承人力量薄弱
传承人是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民族民间舞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他们更喜欢新鲜的、能赚钱的行业,即使业余时间也会选择例如机械舞这类的现代舞来消遣,加之老一辈传统舞蹈人的相继离世、后继无人,在对传承人的挖掘与培养方面不够重视,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也就随之而断[4]。
三、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加强相关政策的保护
民族民间舞作为非文化遗产,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风格,其传承与发展的工作做好有利于构建更和谐的社会、民族的复兴。然而单靠个人的努力是实现不了的,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当地政府。首先,政府必须认识其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其的保护;其次,设立专项资金,补助或是扶持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与传承中遇到的资金问题;第三,运用现代市场机制,对民族民间舞的市场进行开发与推广。
(二)培养民族民间舞传承人
一方面,鼓励民间老艺人收徒授艺,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传给徒弟,让其根据师傅的理解加上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更好的去传承民族民间舞;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传承人保护和扶持机制,适当的给予一些奖励,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双重保护下,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传承人,为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三)加强对民族民间舞的宣传
搜集、整理、记录好民族民间舞发展与传承相关的资料,汇总制作成个来形式的资料,如文字海报类,通過张贴海报来增强其在偏远地区的宣传;电子播放器类,通过电视、网站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增强其在年轻人范围内的传播,。两相结合,更好的宣传民族民间舞,使其被广泛的知晓,提高知名度,更好的传承下去。
(四)加大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力度
1.通过在学校设立专门的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学校良好的环境能让人们更加投入的去学习民族民间舞,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并传承民族民间舞,另外加大资金投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习者带着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民族民间舞。
2.通过人民群众的自娱性活动,人民群众在节假日、丰收季或是春耕季会通过跳能代表其民族特色的舞蹈来表达他们的喜悦,当地政府或村部可以提供适当的场地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传承民族民间舞。
结语:总之,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发展与传承方式,作为新时代舞蹈工作者,必须在了解民族民间舞的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它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关的政府性的、自发性的保护措施保护它,多宣传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多建立对民族民间舞的保护与传承措施,对民族民间舞传承人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其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潘志涛.新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艺术评论,2014,05(01):38-41.
[2]刘雪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5,09(09):118-119.
[3]王一川,郎启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09(04):238-239.
[4]孙婕.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4(02):219-220.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人民群众;发展与传承
前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如傣族的《孔雀飞来》、回族的《穆斯林》、壮族的《蟆拐舞》等,都很贴近生活,也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花样百出,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追求新时代生活的需求,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更甚至是无人继承。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围绕新时期民族民间舞发展与传承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
(一)群众性
民族民间舞产生于民间,长期发展与传承中经过各时期劳动人民改革、创新形成的具有完整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舞蹈。在它的展现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并感受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群众所特有生活习惯、风俗风情、道德理念以及审美观念。正是这一特点,民族民间舞蹈才能将它的生命力表现的淋漓尽致,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
(二)地域性
受地域地貌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种民族民间舞,其特点也有所不同,如汉族的秧歌,有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和鼓子秧歌等,在风格有一定差异,这和当地生态气候、生活环境和接受外来文化的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
(三)民族性
民族民间舞传承各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具体有两方面表现。一是形式上,它是以肢體动作为表现形式,如杨丽萍的《雀之恋》,傣族舞的精髓、孔雀之美通过其手的动作完美展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二是内容上,如藏族的耗牛、苗族的芦笙、它们的表现内容都是其民族特有的[2]。
(四)娱乐性
民族民间舞是人们茶余饭后,人们的“本能”和“自我表现”意识形成的具有娱乐性的舞蹈,娱乐自己,娱乐他人。每逢佳节,人们更是走出家门,在广场上载歌载,表达他们的情感,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二、新时期民族民间舞发展现状
(一)民族民间特性流失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这一特点是民族民间舞蹈长盛不衰的保障。有了这一特点的舞蹈,它才能称之为民族民间舞蹈,才能代表一个民族,观众才会感受到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其特性,产生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这一民族特性正在流失,如外国文化的涌入,一些创作者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对民族民间舞进行的改编,由于过分迎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又对民族民间舞民族性认识不够了解,过多的加入新时代特色,导致民族民间舞无论是形式还内容上与民族性这一特点都背道而驰,陷入了两难的境地[3]。
(二)舞蹈市场过于狭窄
舞蹈市场过于狭窄也是新时期下民族民间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涌现出来,民族民间舞被新时代年轻人“抛弃”,使得民族民间舞的受众范围相对狭窄,更多新鲜的元素不断涌现,使得新行业的市场不断扩大,对民族民间舞产生了明显的积压,而大众更愿意接受其他的娱乐方式,这些原因导致民族民间舞市场越来越小,传播力和影响力都产生了变化,最终会导致民族民间舞淡出人们视线。
(三)传承人力量薄弱
传承人是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民族民间舞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他们更喜欢新鲜的、能赚钱的行业,即使业余时间也会选择例如机械舞这类的现代舞来消遣,加之老一辈传统舞蹈人的相继离世、后继无人,在对传承人的挖掘与培养方面不够重视,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也就随之而断[4]。
三、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加强相关政策的保护
民族民间舞作为非文化遗产,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风格,其传承与发展的工作做好有利于构建更和谐的社会、民族的复兴。然而单靠个人的努力是实现不了的,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当地政府。首先,政府必须认识其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其的保护;其次,设立专项资金,补助或是扶持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与传承中遇到的资金问题;第三,运用现代市场机制,对民族民间舞的市场进行开发与推广。
(二)培养民族民间舞传承人
一方面,鼓励民间老艺人收徒授艺,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传给徒弟,让其根据师傅的理解加上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更好的去传承民族民间舞;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传承人保护和扶持机制,适当的给予一些奖励,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双重保护下,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传承人,为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三)加强对民族民间舞的宣传
搜集、整理、记录好民族民间舞发展与传承相关的资料,汇总制作成个来形式的资料,如文字海报类,通過张贴海报来增强其在偏远地区的宣传;电子播放器类,通过电视、网站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增强其在年轻人范围内的传播,。两相结合,更好的宣传民族民间舞,使其被广泛的知晓,提高知名度,更好的传承下去。
(四)加大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力度
1.通过在学校设立专门的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学校良好的环境能让人们更加投入的去学习民族民间舞,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并传承民族民间舞,另外加大资金投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习者带着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民族民间舞。
2.通过人民群众的自娱性活动,人民群众在节假日、丰收季或是春耕季会通过跳能代表其民族特色的舞蹈来表达他们的喜悦,当地政府或村部可以提供适当的场地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传承民族民间舞。
结语:总之,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发展与传承方式,作为新时代舞蹈工作者,必须在了解民族民间舞的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它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关的政府性的、自发性的保护措施保护它,多宣传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多建立对民族民间舞的保护与传承措施,对民族民间舞传承人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其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潘志涛.新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艺术评论,2014,05(01):38-41.
[2]刘雪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5,09(09):118-119.
[3]王一川,郎启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09(04):238-239.
[4]孙婕.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4(02):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