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积累的语文基础知识会越来越多。他们将不再满足于单方面地接受知识,学习技能,还希望有机会将这些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应用。而不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上对语言知识技能的应用,都是学生的一种表达,都反映着学生渴望通过这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际沟通,其最终呈现出的结果代表着学生的语用能力,也就是对语言知识技能在交际表达方面加以使用的能力。本文以深度学习为切入点,从小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现状及其培养策略两个主要方面展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相关讨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语用能力
所谓教育领域的深度学习概念,源自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指的是一种高水平的对知识技能进行认知加工的学习方式,它基于的是学生主动且有效的理解,而不是教师的“灌输”。深度学习决定着小学生的语用能力水平,反之,小学生的语用能力能够反映出他们到底有没有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深度学习。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必须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去设计和组织教学工作,要以学生的理解为基本的教学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改造。
一、小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现状
总的来看,我国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工作质量是在逐步上升的。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要在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更加频繁的课堂互动中,小学生的语用能力一定能够得到锻炼。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其实还没有建立起明确的语用能力认识,所取得的培养效果只是一种连带效应。其次,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方法上存在问题,大都是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的语言文字知识应用训练,并不能发挥出真正的能力培养作用。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1、鼓励预习中的思考
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整体过程,应该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因此,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预习环节。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简单且机械的预习组织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应用语言文字知识进行实践的空间。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预习总是离不开阅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进行独立思考,尝试去得到属于自己的理解,要将自己之前获得的各种相关知识经验都应用到预习的阅读实践中去。这样一来,预习将成为学生语用能力提升的良好开端。
例如,在预习《蝙蝠和雷达》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工具书或互联网去仔细阅读课文,联想以往的生活经验中有哪些阐述了与课文类似的道理,表现了人类从动物的特征上吸取经验,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预习体会,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探讨。这样就通过预习完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语用过程,学生通过书写和口头表达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又有效提升了预习效果,带给了学生与以往相比更加新鲜和充实的预习体会。
2、增强课堂上的体验
预习的下一个阶段就是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通过对以往小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是很不充分的。不少教师习惯自己占据课堂上的主体角色,学生在很多时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这样会使得学生缺少课堂上的语用体验。而且,有效的预习会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教师应该组织更多且更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创造出大量能够锻炼小学生语用能力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牛和鹅》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大声朗读,或者指导学生利用预习得到的收获对课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后表演出来,加深学生对不同的语言运用形式的体会,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又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出自己理想,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应该怎样做,通过写作来训练学生书面表达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加工的完成,实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
3、推动教学后的应用
课堂教学后在各种场景下的语言应用,反映着学生语用能力的成长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起到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后的巩固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后的应用会通过口头与书面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又以口头表达为主。教师对于教学后应用的介入能力比较有限,不能随时对学生加以指导,但可以给学生提出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意见建议,帮助学生获得尽可能好的语用能力提升效果。
例如,在学习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所有同学回去之后都要搜集整理某个科技领域的资料信息,然后分享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提醒大家在分享的时候可以模仿课文的结构来进行。这项语言应用活动能够开拓大家的视野,增进语言应用的趣味,从而得到学生的欢迎。在取得较好的效果之后,教师应在与学生商讨之后,将之转化为一项长期的语言应用活动,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变换小组分享的主题与形式,培养起学生在语言应用上的良好习惯,促进其自主成长。
总之,語用能力培养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任务。语文知识技能所包含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本质上都属于对语言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只有调动起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帮助小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实现深度学习,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其能力的一部分。希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对深度学习和语用能力进行更多的研究,创造出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
本文是建瓯市2020年度教育科研专题课题——建瓯市第四届教育系统优秀人才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下的中年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C2002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洪胜.改变小学生语用窘境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9(09):106.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语用能力
所谓教育领域的深度学习概念,源自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指的是一种高水平的对知识技能进行认知加工的学习方式,它基于的是学生主动且有效的理解,而不是教师的“灌输”。深度学习决定着小学生的语用能力水平,反之,小学生的语用能力能够反映出他们到底有没有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深度学习。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必须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去设计和组织教学工作,要以学生的理解为基本的教学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改造。
一、小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现状
总的来看,我国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工作质量是在逐步上升的。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要在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更加频繁的课堂互动中,小学生的语用能力一定能够得到锻炼。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其实还没有建立起明确的语用能力认识,所取得的培养效果只是一种连带效应。其次,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方法上存在问题,大都是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的语言文字知识应用训练,并不能发挥出真正的能力培养作用。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1、鼓励预习中的思考
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整体过程,应该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因此,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预习环节。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简单且机械的预习组织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应用语言文字知识进行实践的空间。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预习总是离不开阅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进行独立思考,尝试去得到属于自己的理解,要将自己之前获得的各种相关知识经验都应用到预习的阅读实践中去。这样一来,预习将成为学生语用能力提升的良好开端。
例如,在预习《蝙蝠和雷达》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工具书或互联网去仔细阅读课文,联想以往的生活经验中有哪些阐述了与课文类似的道理,表现了人类从动物的特征上吸取经验,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预习体会,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探讨。这样就通过预习完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语用过程,学生通过书写和口头表达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又有效提升了预习效果,带给了学生与以往相比更加新鲜和充实的预习体会。
2、增强课堂上的体验
预习的下一个阶段就是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通过对以往小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是很不充分的。不少教师习惯自己占据课堂上的主体角色,学生在很多时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这样会使得学生缺少课堂上的语用体验。而且,有效的预习会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教师应该组织更多且更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创造出大量能够锻炼小学生语用能力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牛和鹅》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大声朗读,或者指导学生利用预习得到的收获对课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后表演出来,加深学生对不同的语言运用形式的体会,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又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出自己理想,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应该怎样做,通过写作来训练学生书面表达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加工的完成,实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
3、推动教学后的应用
课堂教学后在各种场景下的语言应用,反映着学生语用能力的成长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起到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后的巩固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后的应用会通过口头与书面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又以口头表达为主。教师对于教学后应用的介入能力比较有限,不能随时对学生加以指导,但可以给学生提出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意见建议,帮助学生获得尽可能好的语用能力提升效果。
例如,在学习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所有同学回去之后都要搜集整理某个科技领域的资料信息,然后分享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提醒大家在分享的时候可以模仿课文的结构来进行。这项语言应用活动能够开拓大家的视野,增进语言应用的趣味,从而得到学生的欢迎。在取得较好的效果之后,教师应在与学生商讨之后,将之转化为一项长期的语言应用活动,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变换小组分享的主题与形式,培养起学生在语言应用上的良好习惯,促进其自主成长。
总之,語用能力培养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任务。语文知识技能所包含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本质上都属于对语言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只有调动起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帮助小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实现深度学习,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其能力的一部分。希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对深度学习和语用能力进行更多的研究,创造出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
本文是建瓯市2020年度教育科研专题课题——建瓯市第四届教育系统优秀人才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下的中年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C2002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洪胜.改变小学生语用窘境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9(0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