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个认识问题,并且包括着情感、意识等。自我意识一方面是个人人格的核心,另一方面,也是影响个人行为的主要因素。
一、聋童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产生晚于正常儿童。由于语言发展迟滞,聋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受到严重的阻碍,直到入学时(6-8岁),他们的自我意识仍停留在区分主体和动作及知晓名字的阶段。即使掌握了一些手势,但对于“我”、“你”、“他”关系的理解仍未摆脱那种简单、具体而固定的联系,如果问他:“你几岁了?”他回答:“你六岁了。这表明聋童的自我意识没有实现从把自己当作客体到把自己当作主体的转变。
2.自我意识的独立性不强。聋童进行独立评价的能力很低,他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家长、教师等)评价的简单重复和再现,而且对于教师的评价会不假思索地相信,这一特点一直延续到中、高年级。
3.自我评价的抽象概括水平较底。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对自己行为、个性等方面进行的评价。由于语言发展迟缓,聋童到一年级末二年级初才开始学会自我评价,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他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总是具体的。约从中年级起,特别是从高年级起,聋童才逐步从道德原则上来评价自己和别人。我们来看看聋童对于“好学生”的理解,一、二年级的聋生一般认为,“好学生”就是“成绩好”、“喜欢帮助人”、“不欺负人”的学生。高年级聋生则认为,“好学生”应当是“对人诚实”、“和大家相处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增高,聋童对“好学生”的理解逐步抽象化,开始从道德原则上来评价自己和别人。
4.自尊心强于自卑感。首先,生理缺陷本身并不会让聋童自卑。刚入学的聋童,由于他们尚未分化。所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总是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入学以后,虽然慢慢掌握语言,区分了自我,但他们往往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事物。这样他们在评价自己或别人时,往往缺乏批判性。因此,低年级聋童(不包括有过听力语言史的聋童)不但不表现出自卑,相反他们主要表现为自尊。其次,聋童的自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妄自自大或夜郎自大是聋童盲目自尊的主要特征。建立在自我中心主义的基础上的聋童的自尊,往往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带有盲目性,如果谁触犯了他的自尊,他便会很生气。
5.自制力不强。自制力是指能支配和控制自我的能力,是一种优秀的意志品质。自制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认识活动水平和情感体验。聋童认识水平的局限,加之他们的自尊具有盲目性和脆弱性的弱点,对良好的自制力的形成极为不利。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表现出固执、任性或冲动,或懦弱、畏缩和自暴自弃。
二、聋童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为自己的优点感到自豪,从而认识到自己虽有缺陷,但并不是毫无能力的。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认识到缺陷是可以补偿的。某些适合缺陷儿童的特殊课程和教学方法,如看话等,可以弥补他们认识活动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可能朝着正常同龄儿童的方向前进,最大限度地接近或赶上正常同龄儿童的发展。第三,用典型生动的事例,激发聋童学好知识,刻苦锻炼,发奋成才,如海伦、斯科罗霍多娃以及聋童身边的人或事等。
2.对聋童充满信心。如果教师对聋童充满了信心,采取积极的态度,那么聋童一定会做出好成绩的。聋童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教师的责任是挖掘其潜力,培养其能力。反之,如果教师对聋童估价过低,则会挫伤他们自尊心,使他们毫无成绩。教师应做的是:相信聋童,提供给他们与正常儿童同样多的机会,正常儿童能做的事,也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聋童去做。他们不需要人们过多的帮助,他们需要的是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自我价值的认定。
3.引导聋童克服自尊的盲目性。造成聋童盲目自尊的原因,主要是聋童以自我为中心和知识经验贫乏。首先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开展多种活动,如参观、游戏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正确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看到别人的优点及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第三,要激发学生不断进取,使他们树立较高层次的人生理想。
4.努力提高聋童的语言能力。聋校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为聋童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通过语言实践,使聋童与正常人的交往机会增多,语言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与正常人的交往更加方便、自如,这将使聋童的自尊心大大地增强,从而使他们对自己作出新的认识、新的评价,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发展。
5.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社会对聋童的偏见、嘲笑也是挫伤聋童自尊心,形成自卑感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一外部大环境不加以改善,聋童就只能“躲”在校园里“自尊自爱”了。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呼吁全社会端正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
一、聋童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产生晚于正常儿童。由于语言发展迟滞,聋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受到严重的阻碍,直到入学时(6-8岁),他们的自我意识仍停留在区分主体和动作及知晓名字的阶段。即使掌握了一些手势,但对于“我”、“你”、“他”关系的理解仍未摆脱那种简单、具体而固定的联系,如果问他:“你几岁了?”他回答:“你六岁了。这表明聋童的自我意识没有实现从把自己当作客体到把自己当作主体的转变。
2.自我意识的独立性不强。聋童进行独立评价的能力很低,他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家长、教师等)评价的简单重复和再现,而且对于教师的评价会不假思索地相信,这一特点一直延续到中、高年级。
3.自我评价的抽象概括水平较底。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对自己行为、个性等方面进行的评价。由于语言发展迟缓,聋童到一年级末二年级初才开始学会自我评价,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他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总是具体的。约从中年级起,特别是从高年级起,聋童才逐步从道德原则上来评价自己和别人。我们来看看聋童对于“好学生”的理解,一、二年级的聋生一般认为,“好学生”就是“成绩好”、“喜欢帮助人”、“不欺负人”的学生。高年级聋生则认为,“好学生”应当是“对人诚实”、“和大家相处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增高,聋童对“好学生”的理解逐步抽象化,开始从道德原则上来评价自己和别人。
4.自尊心强于自卑感。首先,生理缺陷本身并不会让聋童自卑。刚入学的聋童,由于他们尚未分化。所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总是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入学以后,虽然慢慢掌握语言,区分了自我,但他们往往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事物。这样他们在评价自己或别人时,往往缺乏批判性。因此,低年级聋童(不包括有过听力语言史的聋童)不但不表现出自卑,相反他们主要表现为自尊。其次,聋童的自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妄自自大或夜郎自大是聋童盲目自尊的主要特征。建立在自我中心主义的基础上的聋童的自尊,往往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带有盲目性,如果谁触犯了他的自尊,他便会很生气。
5.自制力不强。自制力是指能支配和控制自我的能力,是一种优秀的意志品质。自制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认识活动水平和情感体验。聋童认识水平的局限,加之他们的自尊具有盲目性和脆弱性的弱点,对良好的自制力的形成极为不利。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表现出固执、任性或冲动,或懦弱、畏缩和自暴自弃。
二、聋童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为自己的优点感到自豪,从而认识到自己虽有缺陷,但并不是毫无能力的。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认识到缺陷是可以补偿的。某些适合缺陷儿童的特殊课程和教学方法,如看话等,可以弥补他们认识活动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可能朝着正常同龄儿童的方向前进,最大限度地接近或赶上正常同龄儿童的发展。第三,用典型生动的事例,激发聋童学好知识,刻苦锻炼,发奋成才,如海伦、斯科罗霍多娃以及聋童身边的人或事等。
2.对聋童充满信心。如果教师对聋童充满了信心,采取积极的态度,那么聋童一定会做出好成绩的。聋童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教师的责任是挖掘其潜力,培养其能力。反之,如果教师对聋童估价过低,则会挫伤他们自尊心,使他们毫无成绩。教师应做的是:相信聋童,提供给他们与正常儿童同样多的机会,正常儿童能做的事,也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聋童去做。他们不需要人们过多的帮助,他们需要的是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自我价值的认定。
3.引导聋童克服自尊的盲目性。造成聋童盲目自尊的原因,主要是聋童以自我为中心和知识经验贫乏。首先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开展多种活动,如参观、游戏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正确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看到别人的优点及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第三,要激发学生不断进取,使他们树立较高层次的人生理想。
4.努力提高聋童的语言能力。聋校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为聋童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通过语言实践,使聋童与正常人的交往机会增多,语言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与正常人的交往更加方便、自如,这将使聋童的自尊心大大地增强,从而使他们对自己作出新的认识、新的评价,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发展。
5.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社会对聋童的偏见、嘲笑也是挫伤聋童自尊心,形成自卑感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一外部大环境不加以改善,聋童就只能“躲”在校园里“自尊自爱”了。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呼吁全社会端正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