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西安民办博物馆为例,探讨了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发展民办博物馆事业的思路、路径和具体举措。提出应坚持“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走内生型多元化的发展路径,需从外部环境营造和内部结构调整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关键词]丝绸之路;民办博物馆;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2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10-03
一、研究背景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发展形成的独特文化区域,也是中西文化、政治和思想史上一个最重要、最受关注的领域。它不仅是古代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和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更是促进世界四大文明跨越时空相互交融的文明之路。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民族国家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丝绸之路文化精神所体现的开放性、包容性、富于借鉴的意识气脉,更是和今天时代潮流、向西开放的国策一脉相承。
博物馆是城市文明形态和标志,在城市功能完善、文化传承、市民教育、环境营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资源富集、文脉深远,拥有大量珍贵文物,保护、利用好这些文物资源,意义重大。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相关产业;从文化社会效益来看,古代文化、历史文物可为今天提供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借鉴作用。利用这些丰厚的遗产资源,发展丝绸之路博物馆事业有着深远的经济、文化、社会意义。本文以西安民办博物馆为例,全面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以求教于方家。
二、西安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
从1909年的劝工陈列所算起,西安博物馆事业发展已有逾百年历史。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博物馆84座,其中民办博物馆28家。现将其发展现状描述如下:
(一)空间分布特点
首先,建馆规模差异较大。最大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部分民办博物馆的规模较小,多利用自己的住宅、工作室办起博物馆,如白鹿原民俗博物馆依托农家小院而建,场馆面积不过380余平方米。其次,带有鲜明的文化空间结构特点,遵循“核心—边缘”式分布。在西安28家民办博物馆(含已闭馆3家)中,近80%集中于城六区,尤其是雁塔区和未央区,处于民办博物馆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而其他民办博物馆相对而言处于外围区,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上需要依赖于核心区。
(二)历史发展源流
相对于国有和院校行业性质的博物馆,民办博物馆起步较晚,发展数量逐年增加,2010~2011年经历了一个高潮期,影响力逐年提升,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大唐西市博物馆、亮宝楼艺术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等14家民办博物馆建成或开放;2011年,美都艺术博物馆、三秦民办艺术馆等7家民办博物馆建成或开放。近年来西安民办博物馆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如大唐西市博物馆获“中国文物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称号,成为我国民营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首例和典范;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全国首家民办民俗艺术博物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列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民办艺术抢救保护先进单位。
(三)主要分类特点
首先,从藏品主题看,藏品门类多样,馆藏内容丰富。以反映文化艺术主题类最多,多为工艺美术类,也有书法绘画类;社会历史主题者次之,其中以反映地方民俗者居多;综合类较少。从类型结构看,目前西安民办博物馆依然更多地将视野集中于文物类藏品,而对于专题性、非文物类的藏品不太重视,缺乏纪念类、科技类、文学类、戏剧类、建筑类等民办博物馆。
其次,从投资主体看,以个人兴办和民企兴办表现突出,国助民办者较少,如王勇超开办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任经文开办的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等。私营企业自主投资创办和运营的博物馆日常运行主要依托企业支持,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有效地宣传了企业文化。如大唐西市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成功探索了“政府支持,民企承办”的发展模式。由国家或政府在资金、土地或场馆建设等方面直接帮助个人或企业建立的民办博物馆,包括政府免费提供场地,与民营企业联合建馆等,如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三秦民办艺术馆等。从西安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困境,可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外部环境之困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地位尴尬、相关政策支持难以连贯、面临国有博物馆的行业竞争三个方面。内部条件之困表现为管理运营缺少实践、资金渠道依然匮乏、藏品研究有待增强、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
三、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战略、路径和措施
(一)发展战略
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应树立“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要高度重视民办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制定符合各地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支持、鼓励和引导民办博物馆科学健康发展。同时,在准入审批、馆舍资助、专业指导和社会舆论方面加大和落实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加强管理机制的建立,全面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水平。
(二)发展路径
为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坚持走多元化的内生型发展路径。内生型发展是以内需市场为动力、以内源要素为依托、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内生链条为载体、以成本内化为保证、以内聚发展为指向的发展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注重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接触,从观众体验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场馆设计与展陈布局,实现人力、财力、藏品等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发展中强调内涵式发展,避免“虎头蛇尾”,改变只注重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和精细发展逐步提升质量。以多元化的场馆主题、多样化的产业项目实现带动发展,应着手在主题定位、建馆方式、场馆设计、展品收藏、展会安排以及经营手段上加以创新,提高博物馆的各种经营附加值,实现博物馆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升级。同时还需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保证民办博物馆运营的有效进行,形成规模经济与持续创新效应。 (三)发展措施
面对当前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民办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内外困境,要实现“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激发民办博物馆的多元化内生型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从外部、内部两方面着手。
外部环境需要关注民办博物馆行业的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以及该行业与其他产业或行业之间的关联与协调。
第一,构建“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议构建起“文物管理部门下设委办全权负责、民办博物馆协会沟通协调、各地区县积极参与、相关协会辅助参与”的“四位一体”民办博物馆管理体系。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博物管处可下设民办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民办博物馆的准入管理、日常运营监督及藏品交易和流通管理等,并为其提供文物收藏、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同时,成立民间博物馆协会,加强民办博物馆协会与各区县文化部门的联系;博物馆协会可与旅游协会、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相关社会管理机构开展联谊、研讨等活动,强化民办博物馆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联系。
第二,加快出台民办博物馆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为民办博物馆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缺乏相关规定,如民办博物馆的申办、审批、社会地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应该享有的权利与受保护的内容,资金来源与补充,馆主变迁及继承等。
第三,成立民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建议由政府出资、社会资助和个人捐助等组成民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形成博物馆发展基金。每年按照一定指标如藏品质量、接待条件、参观人数、参观者反馈等进行考核评比,对表现优异且经费紧张的民办博物馆给予资助。政府也可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动用发展基金进行资金上的支持。
第四,制定专项规划,实现分类管理。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应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作为国家、城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有必要组织对民办博物馆的普查,将之纳入博物馆事业和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制定民办博物馆发展战略专项规划,明确其发展目标、战略部署及发展措施等,并针对民办博物馆旅游发展、藏品流通等做出专项规划。此外,从发展现状来看,各个场馆情况不一,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区别对待,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初级阶段的馆所,视其藏品特色,进行必要的指导帮扶;对于中等规模的馆所,要鼓励其不断改进、调整和提高,并为它们的扩建提供必要的帮助,争取创出知名品牌。
内部结构调整包括如何实现专业化管理,协调博物馆业分工与竞争合作行为,实现产业化纵向深化与空间的合理布局,建立民办博物馆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等方面。
第一,突出主题特色,实现专业化管理。博物馆主题选取应突出“准”、“专”、“特”、“新”:“准”是指建馆之初要找准定位,明确主题,突出特色,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使自身的藏品公信力有所损失,也会使其后期的运营产生很大的包袱;“专”是指小型专题性博物馆是民办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发展空间,可针对某一行业、某一社区、某位历史人物、某类人群或某种文化民俗事项等展开;“特”是指主题的选取不应仅限于文物,可将场馆主题选取的视野放宽,如日本散布于市井乡间的玩具博物馆、邮票博物馆等具有丰富主题的中小型博物馆,也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新”是指博物馆的主题选取还可和当地企业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鼓励当地知名企业投资建馆,如日本NHK广播博物馆、丰田博物馆、地铁博物馆等都由相关企业创建。
第二,加强馆际合作,整合共有资源。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的帮扶,加大民办馆与民办馆之间的合作交流。除政府的积极引导外,民办博物馆自身也应重视与国有博物馆建立联盟,实现合作共赢。同时,民办博物馆之间可建立合作联盟,加强相互扶持,进行组团式发展。另一方面,可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整合民间收藏的力量。合作不应局限于同地区,还应扩大范围至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如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吸纳常务会员单位56家,涵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为馆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开辟了新的途径。民办博物馆也可借鉴此种模式,围绕着共同主题整合博物馆共有资源,甚至可同国外博物馆进行合作,联合举办展览,开展各类培训合作,进行艺术品联合修复,建立科研合作网等。此外,众多民办博物馆可联合民间收藏家的力量举办展览,挖掘私人藏品的研究利用价值。
第三,重视市场运作,进行合理布局。对于民办博物馆而言,应做到既保证博物馆的公益性同时还应努力实现其经济效益。民办博物馆需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展览创新。可借鉴欧美国家的“博物馆服务”理念,不仅提供纪念品销售、餐饮服务,而且展览内容的选择、陈列形式的设计、讲解方式的使用乃至对公众的教育都以顾客为导向,注重博物馆中公众服务区的建设。同时,进行目标市场细分,进行专业性展览的组织,利用媒介加大宣传推广,尤需注重互联网手段和口碑营销的作用。在布局民办博物馆的空间发展时,要考虑到民办博物馆和合作区域之间在主题和文化上的契合,加大对非文物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名人类的专业性、专题性和专项性的博物馆的支持,要根据文化的积淀和文物藏品的情况来进行合理布局。要统筹现有馆与拟建馆、国有馆与民办馆的关系。如对于重建或扩建的博物馆,应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论证,进行项目规划与设计,以免重蹈覆辙。要注意将藏品有效统筹,对同一区域内主题选取应体现差异与特色,给予相应的博物馆行业区域情况说明以作指导,避免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矛盾甚至冲突。
第四,创新国助形式,加强人才支撑。首先,创新公建民营的场馆用地模式。可对老建筑进行商业化利用或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在批地建馆上进行创新,如可在旅游景区或文化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也可充分利用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房产。其次,创新民办公助的建馆和经营模式,继续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兴办。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更需要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首先,需从内部加强自我造血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为博物馆人才提供培训、进修和深造的机会,以稳定业务骨干队伍;其次,要积极引进和招聘专业人才,有计划地选聘专业人才为博物馆服务;此外,还需大胆借助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学者以及国营博物馆管理者、研究人员的力量,促使他们关注民办博物馆工作,为博物馆发展献计献策。
第五,促进产业化发展,寻找更多结合点。民办博物馆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以文化为资源进行生产,开发以展览为核心而衍生的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有:建设博物馆商店,出售藏品的复制仿品、纪念品、书籍、音像制品等;开设餐厅、咖啡厅或酒店,出租场地等;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包括博物馆照片与图片、音视频、出版物、数据库等。除这些基本服务与传统增值服务外,民办博物馆还可与其他相关行业结合,具体形式如下:
其一,与教育培训业结合。可开办各种教育培训项目,内容根据博物馆主题而定,形成体验式、有主题、有周期、成体系的课程产品,如亲子体验班、研修班等,在学员结业时也由博物馆颁发相应的课程证书。还可提供如鉴定咨询、工艺体验等收费服务。
其二,与会展业结合。可联合举办主题文化展览,按市场需求组织藏品,进行全方位的市场化运作;可联合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如西安大唐西市通过博物馆建设与春节文化庙会、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聚集人气,从而刺激文化旅游、会展经济的发展,从而反哺博物馆;也可为小型商业会展和文化活动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
其三,与旅游业结合。立足博物馆开发主题性的文化旅游产品,突出主题性、文化性、参与性,将一定范围内的馆点相互联合,使之整合形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通过旅行社向旅游者推介民办博物馆旅游线路,从而共同宣传、一体开发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重庆的“红岩联线”、北京的“六大名人故居”都进行了一些良好的尝试。
其四,与其他行业结合。可进行影视拍摄和书籍出版,如纪录片《台北故宫》、电影《十里红妆》都是以博物馆藏品为主要元素进行摄制;可与酒店业结合,如西安的威斯汀博物馆酒店;还可利用场馆场地进行广告招商,建立起民办博物馆广泛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丝绸之路;民办博物馆;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2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10-03
一、研究背景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发展形成的独特文化区域,也是中西文化、政治和思想史上一个最重要、最受关注的领域。它不仅是古代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和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更是促进世界四大文明跨越时空相互交融的文明之路。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民族国家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丝绸之路文化精神所体现的开放性、包容性、富于借鉴的意识气脉,更是和今天时代潮流、向西开放的国策一脉相承。
博物馆是城市文明形态和标志,在城市功能完善、文化传承、市民教育、环境营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资源富集、文脉深远,拥有大量珍贵文物,保护、利用好这些文物资源,意义重大。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相关产业;从文化社会效益来看,古代文化、历史文物可为今天提供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借鉴作用。利用这些丰厚的遗产资源,发展丝绸之路博物馆事业有着深远的经济、文化、社会意义。本文以西安民办博物馆为例,全面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以求教于方家。
二、西安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
从1909年的劝工陈列所算起,西安博物馆事业发展已有逾百年历史。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博物馆84座,其中民办博物馆28家。现将其发展现状描述如下:
(一)空间分布特点
首先,建馆规模差异较大。最大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部分民办博物馆的规模较小,多利用自己的住宅、工作室办起博物馆,如白鹿原民俗博物馆依托农家小院而建,场馆面积不过380余平方米。其次,带有鲜明的文化空间结构特点,遵循“核心—边缘”式分布。在西安28家民办博物馆(含已闭馆3家)中,近80%集中于城六区,尤其是雁塔区和未央区,处于民办博物馆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而其他民办博物馆相对而言处于外围区,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上需要依赖于核心区。
(二)历史发展源流
相对于国有和院校行业性质的博物馆,民办博物馆起步较晚,发展数量逐年增加,2010~2011年经历了一个高潮期,影响力逐年提升,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大唐西市博物馆、亮宝楼艺术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等14家民办博物馆建成或开放;2011年,美都艺术博物馆、三秦民办艺术馆等7家民办博物馆建成或开放。近年来西安民办博物馆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如大唐西市博物馆获“中国文物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称号,成为我国民营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首例和典范;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全国首家民办民俗艺术博物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列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民办艺术抢救保护先进单位。
(三)主要分类特点
首先,从藏品主题看,藏品门类多样,馆藏内容丰富。以反映文化艺术主题类最多,多为工艺美术类,也有书法绘画类;社会历史主题者次之,其中以反映地方民俗者居多;综合类较少。从类型结构看,目前西安民办博物馆依然更多地将视野集中于文物类藏品,而对于专题性、非文物类的藏品不太重视,缺乏纪念类、科技类、文学类、戏剧类、建筑类等民办博物馆。
其次,从投资主体看,以个人兴办和民企兴办表现突出,国助民办者较少,如王勇超开办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任经文开办的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等。私营企业自主投资创办和运营的博物馆日常运行主要依托企业支持,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有效地宣传了企业文化。如大唐西市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成功探索了“政府支持,民企承办”的发展模式。由国家或政府在资金、土地或场馆建设等方面直接帮助个人或企业建立的民办博物馆,包括政府免费提供场地,与民营企业联合建馆等,如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三秦民办艺术馆等。从西安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困境,可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外部环境之困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地位尴尬、相关政策支持难以连贯、面临国有博物馆的行业竞争三个方面。内部条件之困表现为管理运营缺少实践、资金渠道依然匮乏、藏品研究有待增强、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
三、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战略、路径和措施
(一)发展战略
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应树立“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要高度重视民办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制定符合各地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支持、鼓励和引导民办博物馆科学健康发展。同时,在准入审批、馆舍资助、专业指导和社会舆论方面加大和落实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加强管理机制的建立,全面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水平。
(二)发展路径
为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坚持走多元化的内生型发展路径。内生型发展是以内需市场为动力、以内源要素为依托、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内生链条为载体、以成本内化为保证、以内聚发展为指向的发展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注重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接触,从观众体验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场馆设计与展陈布局,实现人力、财力、藏品等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发展中强调内涵式发展,避免“虎头蛇尾”,改变只注重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和精细发展逐步提升质量。以多元化的场馆主题、多样化的产业项目实现带动发展,应着手在主题定位、建馆方式、场馆设计、展品收藏、展会安排以及经营手段上加以创新,提高博物馆的各种经营附加值,实现博物馆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升级。同时还需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保证民办博物馆运营的有效进行,形成规模经济与持续创新效应。 (三)发展措施
面对当前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民办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内外困境,要实现“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激发民办博物馆的多元化内生型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从外部、内部两方面着手。
外部环境需要关注民办博物馆行业的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以及该行业与其他产业或行业之间的关联与协调。
第一,构建“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议构建起“文物管理部门下设委办全权负责、民办博物馆协会沟通协调、各地区县积极参与、相关协会辅助参与”的“四位一体”民办博物馆管理体系。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博物管处可下设民办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民办博物馆的准入管理、日常运营监督及藏品交易和流通管理等,并为其提供文物收藏、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同时,成立民间博物馆协会,加强民办博物馆协会与各区县文化部门的联系;博物馆协会可与旅游协会、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相关社会管理机构开展联谊、研讨等活动,强化民办博物馆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联系。
第二,加快出台民办博物馆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为民办博物馆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缺乏相关规定,如民办博物馆的申办、审批、社会地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应该享有的权利与受保护的内容,资金来源与补充,馆主变迁及继承等。
第三,成立民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建议由政府出资、社会资助和个人捐助等组成民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形成博物馆发展基金。每年按照一定指标如藏品质量、接待条件、参观人数、参观者反馈等进行考核评比,对表现优异且经费紧张的民办博物馆给予资助。政府也可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动用发展基金进行资金上的支持。
第四,制定专项规划,实现分类管理。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应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作为国家、城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有必要组织对民办博物馆的普查,将之纳入博物馆事业和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制定民办博物馆发展战略专项规划,明确其发展目标、战略部署及发展措施等,并针对民办博物馆旅游发展、藏品流通等做出专项规划。此外,从发展现状来看,各个场馆情况不一,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区别对待,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初级阶段的馆所,视其藏品特色,进行必要的指导帮扶;对于中等规模的馆所,要鼓励其不断改进、调整和提高,并为它们的扩建提供必要的帮助,争取创出知名品牌。
内部结构调整包括如何实现专业化管理,协调博物馆业分工与竞争合作行为,实现产业化纵向深化与空间的合理布局,建立民办博物馆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等方面。
第一,突出主题特色,实现专业化管理。博物馆主题选取应突出“准”、“专”、“特”、“新”:“准”是指建馆之初要找准定位,明确主题,突出特色,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使自身的藏品公信力有所损失,也会使其后期的运营产生很大的包袱;“专”是指小型专题性博物馆是民办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发展空间,可针对某一行业、某一社区、某位历史人物、某类人群或某种文化民俗事项等展开;“特”是指主题的选取不应仅限于文物,可将场馆主题选取的视野放宽,如日本散布于市井乡间的玩具博物馆、邮票博物馆等具有丰富主题的中小型博物馆,也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新”是指博物馆的主题选取还可和当地企业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鼓励当地知名企业投资建馆,如日本NHK广播博物馆、丰田博物馆、地铁博物馆等都由相关企业创建。
第二,加强馆际合作,整合共有资源。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的帮扶,加大民办馆与民办馆之间的合作交流。除政府的积极引导外,民办博物馆自身也应重视与国有博物馆建立联盟,实现合作共赢。同时,民办博物馆之间可建立合作联盟,加强相互扶持,进行组团式发展。另一方面,可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整合民间收藏的力量。合作不应局限于同地区,还应扩大范围至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如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吸纳常务会员单位56家,涵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为馆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开辟了新的途径。民办博物馆也可借鉴此种模式,围绕着共同主题整合博物馆共有资源,甚至可同国外博物馆进行合作,联合举办展览,开展各类培训合作,进行艺术品联合修复,建立科研合作网等。此外,众多民办博物馆可联合民间收藏家的力量举办展览,挖掘私人藏品的研究利用价值。
第三,重视市场运作,进行合理布局。对于民办博物馆而言,应做到既保证博物馆的公益性同时还应努力实现其经济效益。民办博物馆需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展览创新。可借鉴欧美国家的“博物馆服务”理念,不仅提供纪念品销售、餐饮服务,而且展览内容的选择、陈列形式的设计、讲解方式的使用乃至对公众的教育都以顾客为导向,注重博物馆中公众服务区的建设。同时,进行目标市场细分,进行专业性展览的组织,利用媒介加大宣传推广,尤需注重互联网手段和口碑营销的作用。在布局民办博物馆的空间发展时,要考虑到民办博物馆和合作区域之间在主题和文化上的契合,加大对非文物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名人类的专业性、专题性和专项性的博物馆的支持,要根据文化的积淀和文物藏品的情况来进行合理布局。要统筹现有馆与拟建馆、国有馆与民办馆的关系。如对于重建或扩建的博物馆,应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论证,进行项目规划与设计,以免重蹈覆辙。要注意将藏品有效统筹,对同一区域内主题选取应体现差异与特色,给予相应的博物馆行业区域情况说明以作指导,避免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矛盾甚至冲突。
第四,创新国助形式,加强人才支撑。首先,创新公建民营的场馆用地模式。可对老建筑进行商业化利用或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在批地建馆上进行创新,如可在旅游景区或文化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也可充分利用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房产。其次,创新民办公助的建馆和经营模式,继续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兴办。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更需要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首先,需从内部加强自我造血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为博物馆人才提供培训、进修和深造的机会,以稳定业务骨干队伍;其次,要积极引进和招聘专业人才,有计划地选聘专业人才为博物馆服务;此外,还需大胆借助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学者以及国营博物馆管理者、研究人员的力量,促使他们关注民办博物馆工作,为博物馆发展献计献策。
第五,促进产业化发展,寻找更多结合点。民办博物馆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以文化为资源进行生产,开发以展览为核心而衍生的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有:建设博物馆商店,出售藏品的复制仿品、纪念品、书籍、音像制品等;开设餐厅、咖啡厅或酒店,出租场地等;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包括博物馆照片与图片、音视频、出版物、数据库等。除这些基本服务与传统增值服务外,民办博物馆还可与其他相关行业结合,具体形式如下:
其一,与教育培训业结合。可开办各种教育培训项目,内容根据博物馆主题而定,形成体验式、有主题、有周期、成体系的课程产品,如亲子体验班、研修班等,在学员结业时也由博物馆颁发相应的课程证书。还可提供如鉴定咨询、工艺体验等收费服务。
其二,与会展业结合。可联合举办主题文化展览,按市场需求组织藏品,进行全方位的市场化运作;可联合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如西安大唐西市通过博物馆建设与春节文化庙会、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聚集人气,从而刺激文化旅游、会展经济的发展,从而反哺博物馆;也可为小型商业会展和文化活动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
其三,与旅游业结合。立足博物馆开发主题性的文化旅游产品,突出主题性、文化性、参与性,将一定范围内的馆点相互联合,使之整合形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通过旅行社向旅游者推介民办博物馆旅游线路,从而共同宣传、一体开发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重庆的“红岩联线”、北京的“六大名人故居”都进行了一些良好的尝试。
其四,与其他行业结合。可进行影视拍摄和书籍出版,如纪录片《台北故宫》、电影《十里红妆》都是以博物馆藏品为主要元素进行摄制;可与酒店业结合,如西安的威斯汀博物馆酒店;还可利用场馆场地进行广告招商,建立起民办博物馆广泛的产业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