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形状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to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月1日,“权力的形状——南薰殿帝后像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精选原藏于紫禁城南薰殿的历代帝后像25件,其中国宝级藏品9件、重要古物16件。主办方表示,将这些画像并列展出,希望凸显不同时代的画家如何在画面上,透过容颜、姿态、服饰、坐具、屏风、图案等种种安排,展现帝后的威仪。
  1747年10月,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内务府库中发现一批前朝遗留下来的画像。这些画像以历代帝后的标准像为主,还杂以名臣、圣贤画像,均描绘精致,不似民间所为。它们是明清易代之后,统一被收贮在内务府库中,数十年里无人问津,“尘封蛀蚀,不无侵损”。于是乾隆皇帝下令,将这批画像统一装裱,命令下达几天后,也就是十一月初六,这批画像被送到宫廷造办处的秘殿珠林处重新装裱。乾隆皇帝很关心此事,详细指示了装裱的等次、用料、颜色等细节。短短的一个多月,也就是十二月二十,这批画像就装裱完成了,并被奉藏在修整一新的南薰殿中。为此,乾隆皇帝还作《南薰殿奉藏图像记》,刊刻于石,立在殿前。所以,这批画像又被研究者称为南薰殿图像。
  上个世纪40年代,南薰殿的大部分画像都被运至我国台湾地区,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剩余部分则分散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如今,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薰殿图像,包括帝后像67轴、册页10册、《明太祖御笔》2册、明人《出警入跸图》2卷。
  本期,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中的部分展品。
  图1,宋马麟《夏禹王立像》。大禹头戴九旒冕,袍服上露出帝王才能使用的“日”“月”“三星”等纹章,垂至地面的下裳开张,让执圭的大禹显得格外修长端重。此图为宋代宫廷画家马麟(约1180—1256)根据宋理宗(1205—1264)《道统十三赞》所绘制的图像之一,借以彰显道统与政统合一的政治理念。
  图2,《唐太宗立像》。巨大的身形创造出令人难以忽视的威仪。唐太宗袍服上的團龙花纹,吻部已出现两个鼻孔,较接近明代造型,推测此轴与其他同样尺寸的帝王像、功臣像,为明代祭祀历代帝王贤臣的系列作品,曾一起悬挂,以供敬仰。
  图3,《宋宣祖后坐像》。宋宣祖后(902—961)是宋代开国君主赵匡胤(927—976)的母亲杜氏。与宋代其他皇后像着袆衣不同,宋宣祖后的淡黄色外袍,衬托小珍珠滚边的凤纹霞帔更加华丽,织着花样的半透明裙摆竟长得拖出画外。这幅难得的后像,丰富了今日对于宋代后妃物质生活的认识。
  图4,《宋英宗坐像》。宋英宗(1032—1067)坐于宽绰的红漆御榻上,身穿浅黄色的常服,乍看非常朴素。但红色窄袖内里,满布金线细密织成的团龙纹样,黑色的靴面装饰着许多圆点花样,虽然低调仍掩不住华贵气息。宋英宗在位四年便驾崩,此作应由宫廷画家绘制,制作时间可能在他即位之初的1063年,到其子宋神宗,1069年奉其神御于景灵宫祭祀期间。
  图5,《宋仁宗坐像》。北宋仁宗赵祯(1010—1063)头戴幞头,身上穿着素色红袍,乍看颇为朴素,规矩地坐在一把高背龙椅上。不过由领口与袖口露出金色细纹的内裳,以及样式华丽的椅垫和踏垫,可以感受到华贵之物对他不过是生活上的消耗品,展现着属于权力顶峰的日常。
  图6,《宋光宗后坐像》。南宋光宗后李凤娘(1147—1200),略似逗号的眉形,让画像面容独具特色,颇富肖像性。她头戴大小珍珠编成的龙凤花钗冠、面饰珠钿,身着最隆重的皇后礼服深蓝色袆衣,上缀五彩雉鸡纹,腰部垂下两色编织的大带,右向端坐高背椅上,这是北宋末延续到南宋皇后坐像的标准形态。历代后妃甚具影响力,亦不乏垂帘听政者,实为不可小觑的权力拥有者。
  图7,《元世祖忽必烈像》。元世祖的暖帽下露出小片发茬,耳后垂下三环发辫,是蒙古族通用的发型。身上的白袍也不见华丽装饰,似乎并无特殊之处。不过,此像主要利用颜料明暗表现五官起伏,是尼泊尔画家的技法。采用非汉民族传统的画法,维持原生民族的装扮,显现出跨地域、跨种族的共主才会拥有的强大权力。
  图8,《元帝后纳罕与元代后像》。此作右幅只标出名字,左幅题签空白,使得后妃确切身份难以辨识,只能由高耸的姑姑冠以及华丽衣着,感觉其尊贵身份。此次展出的四幅后像,额前红帛除了正红,还有少见的半透明罗纱材质,姑姑冠的冠面以多彩宝石与珍珠排列成花蝶等图案,冠顶饰五色翎毛,身上织金锦袍多样颜色,展现蒙元皇室奢华富足的物质生活。
  图9,《明太祖坐像》。脸上布满黑痣、颧骨和下颚突出的明太祖朱元璋像,据说正是反映真命天子的“异相”,也就是五官的形状特征。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有10件这一类“丑像”,其中的冠冕、袍服、座椅各有变化,然质量皆平平,推测朱元璋这种形象曾经风行于民间,因此被大量复制。
  图10,《明太祖高皇帝与孝慈高皇后像》。本幅画像描绘了明太祖朱棣(1328—1398)的晚年样貌。虽然须发尽白,眼周、嘴角肌肤松垮,但是眉形、颊上留些小髯等特征,与中壮年时期的《明太祖坐像》相当类似。画中形象细至须发,均排列整齐、弧度完美,为宫廷画家恭谨绘制的忠实肖像。与“丑像”相比,帝后真实的相貌,反而不如奇怪的五官更加能够满足民众对最高统治者相貌的想象。
  图11,《明宣宗坐像》。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面色红黑,须髯丰茂,头戴翼善冠。身上云龙黄袍以不同色金描绘,手扶嵌宝腰带,坐在雕饰精细的龙椅上,地面铺着华丽团龙锦毡。相比宋代帝王像,明代帝王对服制、用具的华丽似无顾忌,甚至特别借此彰显自己的尊贵。其一手扶腰带、一手置腿上,双腿开张的姿态,别有一种威武气势,与宋代皇帝的温文谦恭形象大异其趣。
  图12,《明孝宗坐像》。图中描绘明孝宗(1470—1505)于朝堂听政,穿着十二纹章的龙袍,坐在精雕细琢的宝座之上,背后矗立着巨大屏风,地面铺上华丽织毯,整个人宛若淹没于充满龙纹的缭乱象征图案中。这件坐像质量极佳,精确绘制的繁复纹饰,以及屏风上信笔挥洒的生动云龙,反映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明代宫廷制作技艺的超凡水平。                         (资料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他文献
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标志。香文化反映的不仅仅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传达了人们一种内心安定的精神境界。过去的文人雅士在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的时候,喜欢焚一炉香,用于增添风雅的意趣。为了不使香的精油挥发、香气走散,于是就有了专门用于盛香的小型容器,称之为香盒。焚香在宋代尤为盛行,市面上有专营诸般奇香及香炉、炭饼等物的“香药局”,宋人赵长卿
期刊
摘要:花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具有绘画、书法及美术等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和审美研究价值。本文以罗城乡花灯为研究对象,从民俗视野对花灯仪式及其意义进行研究,梳理罗城乡花灯的具体仪式,并深挖其社会功能,进一步理解罗城乡花灯习俗的精神内涵、信仰观念,有助于花灯民俗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对今后的花灯研究提供更多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花灯;仪式;民俗;传承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许多地方流
期刊
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知识,在考古遗物绘图领域多有应用,并根据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算法,机器本身学习大量相关图片的同时,内部通过匹配对应图像算法方式,在科考人员拍摄现场图片后,即可通过调用系统内部图片库形式,将文物的关键点用坐标识别形式,有效提升匹配正确率,绘图结果也将有效还原文物真实形态。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在满足了物质生活后开始精神追求,这也对博物馆讲解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将立足于博物馆讲解现状,分析博物馆中讲解员的定位,并对讲解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员;定位;技巧  博物馆是珍贵文物及相关物品进行展示的重要场所,博物馆讲解员承担着向社会及个人进行专业讲解的重要工作,这是一种将珍贵文物向大众进行推广
期刊
德化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陶瓷生产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印纹陶的制作。宋元时期,德化陶瓷生产完成了青瓷向青白瓷、白瓷的转变过程,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德化独有的特色,陶瓷产品大量外销,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贸易商品之一,德化窑生产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  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德化虽出闽中屋脊——戴云山区,但淳朴敦厚、吃苦耐
期刊
宋代历来被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它达到中国封建社会文明的一个巅峰时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全民重视教育,力推科举制度,文化、科技、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在有宋一代均取得了独具特色的成就。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宋代的对外贸易相当发达,尤其是瓷器的烧制水平、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产品远销世界许
期刊
常常地,去古玩城,想找自己喜欢的东西,老板也殷勤地伺候。可跟老板说来说去,你自以为已经讲得很明白了,老板忙前忙后找出来的东西还真就不是你的菜。你扭头要走,蓦然回首,却没料到,你想要的宝贝,就在眼前,灯火阑珊处!  有一天,想去尋几方印石,就进了一家常去的石店。老板忙不迭地拿岀十来方不错的寿山品种石,我却没看到心仪的。老板白忙活了,我也白绕舌头了,老板无奈,我无趣。  不经意地一瞥,看见柜子最里边立
期刊
巧工妙造的珐琅彩瓷,从清康熙朝(1662—1722)开始生产,经历了雍正朝(1723—1735)的皇家专属式样,到乾隆朝(1736—1795),皇帝同样非常关心皇家出品的生产状况。尤其是透过乾隆皇帝和督陶官之间的对话,能够知晓乾隆年间制作的珐琅彩瓷独具特色。从风格样式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康雍两朝的色泽与纹样,乾隆朝珐琅彩瓷的烧制,在皇帝的主导与关注下,可以从双彩联乘、集锦新样和收纳典藏三个单元来进行
期刊
摘要:青花瓷器在元代中后期的景德镇窑突然出现,并且在明清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定窑具备景德镇窑其中的很多条件,却未烧造出青花瓷器,是人为原因还是缺少了重要条件,本篇就目前可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定窑;青花瓷;景德镇窑  从青花瓷器概念的界定来说,狭义概念的青花瓷器是指釉下彩瓷,即人们用含钴的矿物原料在瓷土坯胎上进行彩绘,罩以透明釉在1300℃左右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
期刊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七县接合部。境内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清澈甘甜的丹江水,不仅造就了亚洲第一大水库——丹江口水库,并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向京津地区供水的源头,而且孕育了古老的淅川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区域和楚文化的发祥地。下王岗和龙山岗新石器时代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是中原文化与江汉文化交流、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