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了ICU物理降温的适用范围与应用进展,采用不同物理降温方法后表现出的特点,研究了ICU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物理降温方法,分析ICU物理降温的适用范围与应用进展。120例患者根据不同降温方法分成药物组与物理组,药物组应用药物进行降温,物理组应用物理方法进行降温,比较两组患者降温疗效。结果:120例发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措施后,均顺利降温,未发生并发症。物理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用物理降温方法,使ICU发热患者尽快降温,作用持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早康复出院,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物理降温;适用范围;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09-02
ICU发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采用不同的物理降温方法,对发热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以此对护理人员应用物理降温措施进行有效的指导,利于ICU发热患者及早康复出院我,避免发生并发症[1]。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物理组实施物理降温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ICU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药物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8.2±5.5)岁;物理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39.1±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药物组应用哌替啶、可乐定等药物进行降温,物理组应用温水、乙醇等擦浴,以冰敷或冷盐水灌肠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适用范围与应用如下:
物理降温适用范围:体温是人体重要生命体征,体温相对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机体热量有97%以上由皮肤散热,而皮肤散热方式包括辐射、传导与对流、蒸发等。其中物理降温由皮肤散热实现降温的目的,临床应用简便、安全。常用的方法有以温水、乙醇等擦浴,以冰敷或冷盐水灌肠等方法。例如:6个月以下婴儿高热,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善,缺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抵抗力,所以,要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对于烧伤或创伤等重症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体温存在异常情况,所以,ICU患者选择有效降温措施,能避免并发症发生[2]。
物理降温应用进展:物理降温能对发热进行抑制,降低患者心血管的负荷。同时,物理降温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物理降温选择的时机不佳,物理降温选择的降温方法不当,都会造成患者的血管收缩与不适感加剧,过度寒战会造成患者代谢率加大。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外部降温后,会造成冠状动脉病态痉挛,通过加温方法能减少血管收縮与寒战程度,实现安全散热。物理降温要以较高温度防止出现寒战。有些药物,例如:哌替啶或可乐定等在临床上会应用于抑制寒战,可是这种用途并不是药物主要疗效,而是疗效外用途,对寒战抑制的效果也缺乏足够的实践研究。对于有些患者使用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有些患者凝血机制不良,当使用乙醇擦浴时,会有出血点,新生儿选择乙醇擦浴会发生中毒,而患者血液循环不良不适合选择冰袋进行外敷,过于冰冷的刺激会导致患者皮肤血管发生收缩,使血液减少,使体内热量很难散发出去[3]。
物理降温方法:以新生儿高热为例,选择温水擦浴与乙醇擦浴效果不同,选择温水擦浴与乙醇擦浴都可以降低新生儿体温,而且使用温水擦浴降温效果更佳,可以防止新生儿体温过低、体温不升等不良现象出现。在不同温度时,选择乙醇擦浴对新生儿进行降温,结果显示,不同温度时,选择乙醇擦浴的降温效果更佳,尤其是薄荷乙醇不仅降温速度快,而且降温效果较佳,患儿降温后的体温回升时间长。有研究发现,对大脑损伤患者使用不同降温措施,蒸发冷却法最有效,其次为冰袋降温法、气流式降温毯等。不过这些降温方法都要与醋氨粉联合应用。还有研究发现,对流降温法与传导降温法对比,气流降温法比降温毯降温效果更好,尤其是对于感染性发热患者降温效果良好。虽然水式降温毯存在很多缺点,例如:重量过大,会造成患者血管的收缩,易使患者出现压力性溃疡等并发症[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发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措施后,均顺利降温,未发生并发症。物理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降温效果(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无效
药物组 60 52 8
物理组 60 59 1
卡方值 5.8859
P值 0.015
3 讨论
ICU发热患者降温方法并没有公式化方案,对不同患者要采用不同的降温方法,例如:颅脑损伤患者,易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可以选择物理降温措施。其他病情患者当体温高于41度时,也会出现各种损害,当药物治疗无效后,都要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尤其对感染期患者,一定要抑制发热,防止感染造成迁延不愈,而心肺疾病严重患者也适用于物理降温。有些患者无法镇静,也可以应用物理降温方法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对患者发热寒战期要注意不要应用物理降温,其他时期可以选择适当措施进行弥补。物理降温时期,要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防止降温过快对患者造成损伤[5]。
总之,应用物理降温方法,使ICU发热患者尽快降温,作用持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早康复出院,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鑫,张乐乐.不同温度酒精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27-2028.
[2]张扬,于凌燕,李春花.自制冰帽降温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87-88.
[3]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3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2):168-169.
[4]严莉,李原莉,余明超,等.不同水温行物理降温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2,27(9):16-17.
[5]于春玲.物理降温护理对小儿肺炎感染致高热的降温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582-583.
【关键词】ICU;物理降温;适用范围;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09-02
ICU发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采用不同的物理降温方法,对发热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以此对护理人员应用物理降温措施进行有效的指导,利于ICU发热患者及早康复出院我,避免发生并发症[1]。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物理组实施物理降温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ICU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药物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8.2±5.5)岁;物理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39.1±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药物组应用哌替啶、可乐定等药物进行降温,物理组应用温水、乙醇等擦浴,以冰敷或冷盐水灌肠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适用范围与应用如下:
物理降温适用范围:体温是人体重要生命体征,体温相对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机体热量有97%以上由皮肤散热,而皮肤散热方式包括辐射、传导与对流、蒸发等。其中物理降温由皮肤散热实现降温的目的,临床应用简便、安全。常用的方法有以温水、乙醇等擦浴,以冰敷或冷盐水灌肠等方法。例如:6个月以下婴儿高热,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善,缺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抵抗力,所以,要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对于烧伤或创伤等重症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体温存在异常情况,所以,ICU患者选择有效降温措施,能避免并发症发生[2]。
物理降温应用进展:物理降温能对发热进行抑制,降低患者心血管的负荷。同时,物理降温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物理降温选择的时机不佳,物理降温选择的降温方法不当,都会造成患者的血管收缩与不适感加剧,过度寒战会造成患者代谢率加大。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外部降温后,会造成冠状动脉病态痉挛,通过加温方法能减少血管收縮与寒战程度,实现安全散热。物理降温要以较高温度防止出现寒战。有些药物,例如:哌替啶或可乐定等在临床上会应用于抑制寒战,可是这种用途并不是药物主要疗效,而是疗效外用途,对寒战抑制的效果也缺乏足够的实践研究。对于有些患者使用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有些患者凝血机制不良,当使用乙醇擦浴时,会有出血点,新生儿选择乙醇擦浴会发生中毒,而患者血液循环不良不适合选择冰袋进行外敷,过于冰冷的刺激会导致患者皮肤血管发生收缩,使血液减少,使体内热量很难散发出去[3]。
物理降温方法:以新生儿高热为例,选择温水擦浴与乙醇擦浴效果不同,选择温水擦浴与乙醇擦浴都可以降低新生儿体温,而且使用温水擦浴降温效果更佳,可以防止新生儿体温过低、体温不升等不良现象出现。在不同温度时,选择乙醇擦浴对新生儿进行降温,结果显示,不同温度时,选择乙醇擦浴的降温效果更佳,尤其是薄荷乙醇不仅降温速度快,而且降温效果较佳,患儿降温后的体温回升时间长。有研究发现,对大脑损伤患者使用不同降温措施,蒸发冷却法最有效,其次为冰袋降温法、气流式降温毯等。不过这些降温方法都要与醋氨粉联合应用。还有研究发现,对流降温法与传导降温法对比,气流降温法比降温毯降温效果更好,尤其是对于感染性发热患者降温效果良好。虽然水式降温毯存在很多缺点,例如:重量过大,会造成患者血管的收缩,易使患者出现压力性溃疡等并发症[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发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措施后,均顺利降温,未发生并发症。物理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降温效果(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无效
药物组 60 52 8
物理组 60 59 1
卡方值 5.8859
P值 0.015
3 讨论
ICU发热患者降温方法并没有公式化方案,对不同患者要采用不同的降温方法,例如:颅脑损伤患者,易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可以选择物理降温措施。其他病情患者当体温高于41度时,也会出现各种损害,当药物治疗无效后,都要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尤其对感染期患者,一定要抑制发热,防止感染造成迁延不愈,而心肺疾病严重患者也适用于物理降温。有些患者无法镇静,也可以应用物理降温方法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对患者发热寒战期要注意不要应用物理降温,其他时期可以选择适当措施进行弥补。物理降温时期,要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防止降温过快对患者造成损伤[5]。
总之,应用物理降温方法,使ICU发热患者尽快降温,作用持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早康复出院,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鑫,张乐乐.不同温度酒精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27-2028.
[2]张扬,于凌燕,李春花.自制冰帽降温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87-88.
[3]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3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2):168-169.
[4]严莉,李原莉,余明超,等.不同水温行物理降温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2,27(9):16-17.
[5]于春玲.物理降温护理对小儿肺炎感染致高热的降温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58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