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主要从更新教育观念、重建教学设计范式开始。比如,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现代化学教学设计与以前的备课有哪些区别,新课程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设计观,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等。
现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为例,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尝试和体会。
一、着眼于基本观念构建的化学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强调学习的重心应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但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也不可能通过大量记忆化学知识自发形成,它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需要将化学基本概念和具体知识相结合,渗透在教材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概念,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概括提炼出来。
教师在设计基于基本观念构建的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建立用化学基本观念组织教学的意识,教师首先应该领会出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构建的基本观念是什么,然后应该进一步思考这个基本观念的构建依托于哪些化学基础知识或者素材,通过设计怎样的活动、解决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一步一步体会出这个基本观念,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基本观念的构建。也就是说,要注意处理好基本观念和具体知识的关系。善于将基本观念融合到具体的知识点中,引导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进行领悟,要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反思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基本观念的构建。
例如,在对“分子和原子”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冲突—实验揭示—整体感知分子特点—微观解释—学生自我实验探究—拓展应用”等一系列环节帮助学生逐步确立微粒观,并让学生在宏观实验、微观世界里不断交替,从而练习用综合的观念看物质。在设计中,我以常见的水为载体,让学生初步建立水分子小、空、动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感知酒精、高锰酸钾、氨气等物质粒子的微观运动的特点,进而确立物质的微粒观,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实验等活动中,自我体会,提高自己的想象、类比、探究等能力。作为实验探究学习,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素质相对较差的一个班,在实验探究中,面对多种实验药品,有些组的学生眼花缭乱,少数学生成为了看客。而在水平较高的另一个班,学生的实验方案丰富多样,许多组的同学做了多个方案,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意犹未尽。
二、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
理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地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技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认知冲突,寻找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或者总结失败的教训。探究的开放程度可大可小,可以整体探究,可以局部探究,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探究层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由低到高逐渐提升。学生探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科学探究基本要素的落实水平。
三、基于STS教育的化学教学设计
STS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去思考社会问题。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STS)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确认识化学对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保持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即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有理有据地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例如,在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进行基于STS教育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灵活运用。这样的课,以前不舍得进行生动的教学设计,生怕耽误了学生宝贵的应试时间。但在进行了大胆课堂教学实践后,我有了很大收获:学生积极性高涨。有很多的学生查到了丰富的资料,准备了详实的素材,出现了争先恐后发言的局面,这种主动的学习效果比教师的灌输效果要好,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有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从网上收集了大量资料,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了成就感。
总之,教师面对新世纪新课改的迫切需要,理应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学观,不能再做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而应走专业发展之道,成为全面发展的教学专家。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活动研究,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现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为例,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尝试和体会。
一、着眼于基本观念构建的化学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强调学习的重心应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但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也不可能通过大量记忆化学知识自发形成,它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需要将化学基本概念和具体知识相结合,渗透在教材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概念,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概括提炼出来。
教师在设计基于基本观念构建的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建立用化学基本观念组织教学的意识,教师首先应该领会出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构建的基本观念是什么,然后应该进一步思考这个基本观念的构建依托于哪些化学基础知识或者素材,通过设计怎样的活动、解决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一步一步体会出这个基本观念,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基本观念的构建。也就是说,要注意处理好基本观念和具体知识的关系。善于将基本观念融合到具体的知识点中,引导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进行领悟,要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反思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基本观念的构建。
例如,在对“分子和原子”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冲突—实验揭示—整体感知分子特点—微观解释—学生自我实验探究—拓展应用”等一系列环节帮助学生逐步确立微粒观,并让学生在宏观实验、微观世界里不断交替,从而练习用综合的观念看物质。在设计中,我以常见的水为载体,让学生初步建立水分子小、空、动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感知酒精、高锰酸钾、氨气等物质粒子的微观运动的特点,进而确立物质的微粒观,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实验等活动中,自我体会,提高自己的想象、类比、探究等能力。作为实验探究学习,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素质相对较差的一个班,在实验探究中,面对多种实验药品,有些组的学生眼花缭乱,少数学生成为了看客。而在水平较高的另一个班,学生的实验方案丰富多样,许多组的同学做了多个方案,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意犹未尽。
二、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
理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地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技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认知冲突,寻找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或者总结失败的教训。探究的开放程度可大可小,可以整体探究,可以局部探究,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探究层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由低到高逐渐提升。学生探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科学探究基本要素的落实水平。
三、基于STS教育的化学教学设计
STS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去思考社会问题。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STS)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确认识化学对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保持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即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有理有据地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例如,在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进行基于STS教育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灵活运用。这样的课,以前不舍得进行生动的教学设计,生怕耽误了学生宝贵的应试时间。但在进行了大胆课堂教学实践后,我有了很大收获:学生积极性高涨。有很多的学生查到了丰富的资料,准备了详实的素材,出现了争先恐后发言的局面,这种主动的学习效果比教师的灌输效果要好,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有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从网上收集了大量资料,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了成就感。
总之,教师面对新世纪新课改的迫切需要,理应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学观,不能再做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而应走专业发展之道,成为全面发展的教学专家。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活动研究,提高教学设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