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瓦栽真的更虚荣?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hai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2期登载了河北郭朝霞老师的文章《路瓦栽、玛蒂尔德,谁更虚荣?》,郭老师撰文指出,路瓦栽比玛蒂尔德更虚荣。对于这一新解,笔者不敢苟同,想与郭老师商榷。
  郭文从参加舞会机会之所得、借项链主意的提出、舞会中丈夫的表现和失项链后丈夫的伎俩四个方面深入剖析,探幽发微,通过窥见路瓦栽内心的隐秘,进而洞察出路瓦栽“更具有虚荣心”的思想本质。对此,笔者想说:郭老师,请不要误读路瓦栽的这份爱。
  诚如斯言,路瓦栽从外面带来的请柬确实是对整日幻想的玛蒂尔德的一次“心灵的救赎”,但他的出发点不是郭老师所谓的“很明显,这次参加舞会,路瓦栽的目的是,将来能在晚会上看得见政界的全部人物”。路瓦栽出场完全没有玛蒂尔德的哀声怨气,而是“洋洋得意”满面春风。原因是他能通过自己“低声下气唱喏道谢”(猜测)的努力替妻子争取到往日不能参加的舞会来满足虚荣心的机会,这也是一次路瓦栽求证自己公关能力的成功展示,更是安慰夫人幻想暂时忘却艰辛表现出自己对爱情忠心诚意的快意举措。这份爱与虚荣心毫无关系!当预料的高兴没有如期出现时,路瓦栽一句“我原以为你一定很喜欢”的自怨,就暴露了他获得请柬时的赤诚初衷。为了妻子,即使自己“费了多大的力气”也在所不辞!面对爱人的“恼怒”、“不耐烦”,路瓦栽“惊慌失措”,“两颗大大的泪珠慢慢地顺着眼角流到嘴角”,便提出牺牲自己“去打猎”夙愿的设想来满足妻子出席舞会的心愿,这正是因自己无能而“使漂亮的凤凰屈就成老母鸡”的愧疚的补过措施。当然,妻子出席舞会,路瓦栽可能产生“我是这漂亮女人的丈夫”炫耀的念头,但这远远没有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来得猛烈”。
  当解决了“衣裙”问题后,参加舞会的实现又遇到了“项链”的现实问题。路瓦栽提出借项链来获得替代性满足。这在郭老师眼里是有虚荣心的表现。笔者只想求教一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满足妻子虚荣心的人就“一定很虚荣”、更虚荣吗?路瓦栽提出借项链只是解决妻子参加舞会“只欠东风”现实问题的快捷之径,是让自己为了争取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而付出的“很大力气”得到如愿而又完美的回报,真诚的心灵中不含有虚荣这一杂质!一切只是让妻子的虚荣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啊!
  舞会终于如期来到。在舞会上,玛蒂尔德快乐地旋转,她华丽的舞姿牵引了众人的目光,也洗净了往日的不快!而相对黯然失色的丈夫,只是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于此,郭文认为:为了博取上司一笑,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地包装自己的妻子;妻子这一次美丽的亮相幕后导演和操纵者就是他们的丈夫。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路瓦栽此时此刻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就不合情理了。顺着郭老师的逻辑,路瓦栽应该这样表现:在这华丽的舞池里,路瓦栽抓住如此难得的机会,频举鸡尾酒,辗转于部门“首脑”政要中间,瞅准机会证明——那个漂亮的跳舞的女人是我的妻子。如此这般理解和假设,就伤害了路瓦栽的情感了。蜗居冷落的小客室,是一种自觉的隐退,是让妻子们的高贵和漂亮不折扣、不失色,让女人的虚荣心在这“最美满最甜蜜”的时刻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呵护。
  在面对“失去项链”的大难面前,路瓦栽采取了先捂住丢项链这一事实,再通过预支和借贷的方式筹集款项赔偿项链的办法,保证那一夜妻子炫耀的真实性。而这在郭老师眼里看来,这是“路瓦栽爱慕虚荣的表现”。我认为,这是路瓦栽在权衡成本和收益之后作出的果断决定,这既是他撑住玛蒂尔德虚荣之柱的无奈之举,也是他坚守诚实守信底线的坚定抉择。这里,固然存有事情败露后的面子危机,甚至落下夫妻二人合谋虚荣的笑柄。而这一办法蕴涵得更多的是路瓦栽对妻子的爱与体贴。那一次完满的出场,可算是路瓦栽“处心积虑”向妻子献爱的巅峰之作。这不能留下遗憾,尤其在路瓦栽这方面。即便在为此而要透支未来的幸福时,路瓦栽也不想这一绚丽的真相遭到戳穿。他只想尽己所能让妻子因这一次虚荣心实现而产生的短暂快感保持恒久。为了让爱之玫瑰绽放得更为完美无暇,让爱显得更真实有力,他们一起选择了遮蔽事实保全虚荣的法子,而这也成全了他们。他们不是“在虚荣的羊肠小道上越滑越远”,而是在诚信的康庄大道上,脚踏实地地过日子。艰辛的历练,过滤去浮躁与虚荣,砥砺出执著与隐忍。
  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思维来求解“谁更有虚荣心”这一问题。众所周知,一般而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是通过作品的主人公体现出来的。莫泊桑也不例外,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羊脂球》和《漂亮朋友》等作品看出。那么,《项链》讽刺资产阶级虚荣心的写作目标重担肯定落在小说主人公的肩上,很明显,《项链》的主人公是玛蒂尔德,而不是路瓦栽。换句话说,作品的思想倾向是在玛蒂尔德的身上展示得淋漓尽致。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是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的责任不但在于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在于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语文教学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作
阅读和理解诗歌,离不开诗的意象。所谓诗歌的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 读者再根据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余光中《论意象》)心理学认为意象是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依据我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意象的具体含义有这么三个方面:第一,意象是意中之象,可理解为“人心营构之象”,即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性的有机统一;第二,意象指艺术形象,特
李王谷弘:我画了一幅树枝状的思维导图,中间漂亮的小女孩就是主人公豆豆,旁边那四个分支分别是对这本书不同角度的介紹。如果你也读过这本书,你是不是觉得看了我的介绍,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更加清晰了呢?
出题人:古噜噜  難度:★★☆  答题人:众小编  经过破译,已经知道了敌人的密码,其中“香蕉苹果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苹果甘蔗水蜜桃”的意思是“秘密执行计划”,“香蕉广柑西红柿”的意思是“星期三的胜利属于我们”,那么鸭梨是什么意思?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精神,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孩子们在多样的语文活动中有着充分地选择自由,形成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  那么如何实施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呢?    一、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个性    教材里不管是哪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性的、个性的凝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三维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掌握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形成高尚人格。  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文言文的三维教学一般经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诵读背诵,培养语感;自主学习,善思善悟;培养情趣,塑造品格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文言文学习情境设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言描述,强化理解。文言文教学在情境出
文言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高一的学生而言,积累不足制约了文言文学习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相距遥远,字词的用法和句法习惯与现在有许多不同,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产生畏惧和排斥心理。这些问题使得文言文教学让老师力不从心,只能停留在文言文字词的学习上,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  要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以诵读为切入点,立足于诵
多年的教学生活,多次的中考阅卷,让我越来越惊诧于学生作文中丰富多彩的词汇。感叹作文变得越来越有“诗意”,越来越有“文化气息”。震撼之后,我不禁想到这么美的作文是怎么来的呢?后来一翻作文选,才猛然醒悟,那些美文似曾相识,甚至有的作文选都总结出了“万能作文法”,保证作文成绩年年攀升。深思之余,想给这种正甚嚣尘上,追求辞藻华而不实的文风泼点冷水。    一、作文阅卷现状:乱花渐欲迷人眼    一个学生要
今年暑假,本人有幸参加了本市英语引智培训,培训时间为8天。给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是两位来自加拿大的老太太,一位叫Pauline,另一位叫Nancy。8天的培训虽短,但本人却从中获益匪浅,感受到中西方在英语教学中的多处不同。    一、教材选择不同,教学内容不同    在我国,因为要统考,一个省乃至几个省同一个年级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总是反复讲授  训练要考的内容,非考试范围的内容
“张力”本来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存在的力的运动造成的一种紧张状态。后被引入哲学范畴,主要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和落差。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他的知识、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与语言表现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形成了作品中“言不尽意”或“意在言外”的现象。学生作为一名对话者、解读者,他们缺乏丰厚的生活积累,同时受自身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限制,在解读文本时,会感到一些陌生,并很难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