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真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引起真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总结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有效治疗真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出的188例真菌,利用迪尔成套仪器试剂进行鉴定分析,对其耐药性、种类及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在标本来源方面痰液占第一位(71.3%),尿液占第二位(17.0%),引流液占第三位(5.3%),胸腹水占第四位(4.3%),血液占第五位(2.1%)。共分离出各类酵母样真菌188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24株(66.0%),热带假丝酵母菌28株(14.8%)、光滑假丝酵母菌18株(9.6%)和克柔假丝酵母菌18株(9.6%);分离的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酵霉素B耐药性低(0.0~1.1%),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性高。结论: 188株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部位的标本以呼吸道感染的痰液和泌尿道感染的尿液为主,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具有较低的耐药性,临床疗效明显;伊曲康唑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较高,因此监测真菌的耐药性对临床用药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真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近年来,由于各种广谱抗菌药物、免疫制剂的广泛使用,院内感染和各种侵袭性治疗的广泛应用,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呈上升趋势,通过对188株临床分离出的4种假丝酵母菌属耐药性的分析,对于抗感染治疗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将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鉴定分离出的188例假丝酵母菌进行耐药性、种类及在各类标本中分布的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集的不同标本中鉴定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共188例。
1.2 仪器与试剂
1.2.1试剂 真菌鉴定药敏板条及配套试剂由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沙保弱培养基由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四种质控菌株: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热带假丝酵母菌ATCC750、光滑假丝酵母菌ATCC90030和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6258,购自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
1.2.2 仪器 DL-96Ⅱ细菌测定仪、光电浊度仪及自动加样仪由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的方法进行标本的接种、培养、分离及鉴定。样本接种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培养后挑选可疑菌落分纯,然后使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真菌鉴定药敏板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188 株念珠菌的分布情况 从各类患者的标本中鉴定分离出的188例酵母样真菌主要来自痰液(71.3%)、其次为尿液(17.0%),第三位是引流液(5.3%),第四位是胸腹水(4.3%),第五位是血液(2.1%)假丝酵母菌属种类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6.0%)、热带假丝酵母菌(14.8%)、光滑假丝酵母菌(9.6%)和克柔假丝酵母菌(9.6%)。见表1。药敏结果显示(见表2),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0.0%~1.1%),敏感性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为(0.0%~79.5%),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11.1~74.4%),与文献报告资料比较耐药率有明显升高,故临床在用氟康唑时应考虑其耐药性。
3 讨 论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多为医院感染,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各种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技术和介入性手术等治疗手段的开展,使人体各部位正常菌群及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被抑制,为真菌入侵机体开辟了通道而导致感染,深部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深部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我院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66.0%),其余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4.8%)、光滑假丝母酵菌(9.6%)和克柔假丝酵母菌(9.6%),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其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黏附性相关,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这种侵袭和自我保护能力,促其成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主要菌种。
在所有抗真菌药物中,伊曲康唑的耐药性为79.5—92.6%,氟康唑耐药性达到58.5---74%,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耐药性最低(0_1.1%),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在治疗真菌感染上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氟康唑为氟代三唑类代表性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必要成分麦角甾醇合成受阻,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其生长繁殖,其具有抗真菌谱广,对人体副作用小、口服吸收好等优点,但白色假丝酵母菌念对该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随着氟康唑在临床上的长期大量使用,其耐药性逐年递增。白色假丝母菌酵对两性霉素B耐药性低,可能与其毒性大,不良反应多有关。5—氟胞嘧啶单用时真菌易对其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应注意。对深部真菌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尤其是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性,若盲目经验性的广泛使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更易造成耐藥菌株在临床的播散和流行,增加治疗难度。近年来伏立康唑在临床的应用中发现其对耐氟康唑的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株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从统计数据中看到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耐药率为11.1%~65.2%,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其的耐药率为23.7%,与文献报道一致。近年来伊曲康唑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也在不断升高,统计表明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92.6%,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其的耐药率达到11.1%~79.5%。统计数据中,188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未发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耐药的菌株只有一株,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其与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及磷脂结合,造成膜通透性改变,胞内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由于其较强的毒副作用而在临床上使用受限。
深部真菌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加。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药物种类少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真菌的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祥红,董梅,孙红宁,等.328株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 志,2009,4(5):288-290
[2] 李晓哲,董海新,高岩,等.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及其体外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939-940
[3] 屈玲,李芳芹,艾芳.505株念珠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6):1830-1831
关键词:真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近年来,由于各种广谱抗菌药物、免疫制剂的广泛使用,院内感染和各种侵袭性治疗的广泛应用,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呈上升趋势,通过对188株临床分离出的4种假丝酵母菌属耐药性的分析,对于抗感染治疗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将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鉴定分离出的188例假丝酵母菌进行耐药性、种类及在各类标本中分布的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集的不同标本中鉴定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共188例。
1.2 仪器与试剂
1.2.1试剂 真菌鉴定药敏板条及配套试剂由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沙保弱培养基由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四种质控菌株: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热带假丝酵母菌ATCC750、光滑假丝酵母菌ATCC90030和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6258,购自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
1.2.2 仪器 DL-96Ⅱ细菌测定仪、光电浊度仪及自动加样仪由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的方法进行标本的接种、培养、分离及鉴定。样本接种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培养后挑选可疑菌落分纯,然后使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真菌鉴定药敏板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188 株念珠菌的分布情况 从各类患者的标本中鉴定分离出的188例酵母样真菌主要来自痰液(71.3%)、其次为尿液(17.0%),第三位是引流液(5.3%),第四位是胸腹水(4.3%),第五位是血液(2.1%)假丝酵母菌属种类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6.0%)、热带假丝酵母菌(14.8%)、光滑假丝酵母菌(9.6%)和克柔假丝酵母菌(9.6%)。见表1。药敏结果显示(见表2),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0.0%~1.1%),敏感性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为(0.0%~79.5%),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11.1~74.4%),与文献报告资料比较耐药率有明显升高,故临床在用氟康唑时应考虑其耐药性。
3 讨 论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多为医院感染,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各种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技术和介入性手术等治疗手段的开展,使人体各部位正常菌群及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被抑制,为真菌入侵机体开辟了通道而导致感染,深部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深部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我院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66.0%),其余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4.8%)、光滑假丝母酵菌(9.6%)和克柔假丝酵母菌(9.6%),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其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黏附性相关,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这种侵袭和自我保护能力,促其成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主要菌种。
在所有抗真菌药物中,伊曲康唑的耐药性为79.5—92.6%,氟康唑耐药性达到58.5---74%,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耐药性最低(0_1.1%),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在治疗真菌感染上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氟康唑为氟代三唑类代表性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必要成分麦角甾醇合成受阻,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其生长繁殖,其具有抗真菌谱广,对人体副作用小、口服吸收好等优点,但白色假丝酵母菌念对该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随着氟康唑在临床上的长期大量使用,其耐药性逐年递增。白色假丝母菌酵对两性霉素B耐药性低,可能与其毒性大,不良反应多有关。5—氟胞嘧啶单用时真菌易对其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应注意。对深部真菌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尤其是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性,若盲目经验性的广泛使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更易造成耐藥菌株在临床的播散和流行,增加治疗难度。近年来伏立康唑在临床的应用中发现其对耐氟康唑的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株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从统计数据中看到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耐药率为11.1%~65.2%,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其的耐药率为23.7%,与文献报道一致。近年来伊曲康唑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也在不断升高,统计表明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92.6%,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其的耐药率达到11.1%~79.5%。统计数据中,188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未发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耐药的菌株只有一株,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其与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及磷脂结合,造成膜通透性改变,胞内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由于其较强的毒副作用而在临床上使用受限。
深部真菌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加。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药物种类少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真菌的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祥红,董梅,孙红宁,等.328株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 志,2009,4(5):288-290
[2] 李晓哲,董海新,高岩,等.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及其体外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939-940
[3] 屈玲,李芳芹,艾芳.505株念珠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6):183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