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观也十分重要。文化意识指的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程度的体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整个学院的人文修养,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文化意识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师生都能在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氛围中学习、运动,不失为教育模式的有效转变。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就文化意识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价值观的影响问题进行探讨,并强调其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意识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人文修养 综合素質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9(b)-0124-02
1 体育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内涵
1.1 自主学习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最重要的终极技能,它象征着一个学生不再完全依赖老师,不再仅仅是“被动学习者”,而是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思考,是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即培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室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体育教学或是其他科目,只有在学习中学到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1.2 团队精神教育
团队精神,指的是作为整体的一份子而存在,而思考,而并非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孤独的,有太多定义需要自己理解,有太多公式只能自己去背,这让学生无法体会到身处团队中的不同思维。而体育教学中,学生也许被分成不同的小组,他们需要通过团队讨论与合作得出解决方案并共同实施,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自我实现的教育
自我实现是一个抽象概念,听上去像是鼓励每一个人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事实上,自我实现的真正内涵是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自己心之所向并勇敢追求。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设计或大或小的目标,达到了便继续挑战,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斗争的激情,再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便积极挑战、积极克服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味退缩。这便是自我实现的教育,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头戏,学校不总是教具体的知识点,而要学会教给学生如何面对自己人生,如何妥善地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1.4 健康的审美教育
体育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锻炼体力的课程,因此经过了合理安排的体育锻炼,学生也许能拥有合适的健美的体型和肌肉线条,良好的外貌形态能使学生对于真正的美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从自身发现美好,自然也能从世界发现美好。一个拥有合适体态的学生,不会暴饮暴食,不会崇尚过度瘦弱的病态美感,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审美能力,它代表:健康。对于学生来说,或者对于所有人来说,健康是最美的。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意义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的,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文化意识教育的内涵有4种,即自主学习、团队精神、自我实现和健康审美。那么,这些文化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具体发挥着哪些作用,或者说,有着怎样的实际意义呢?作者将通过以下三点进行具体阐述。
2.1 以学生本位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文化意识教育的要求下,学校的体育教学需要从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方面下功夫,即需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通过具体的任务分配,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有真正的参与感,是学生本位的体现,而教学中,尤其是素质教育,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便是学生本位的确立。
教学并不是教师自己的独角戏,不是只有知识点的传播才是教学。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学生喜欢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在困惑着什么,都是教师在学生成长中需要关注的对象,教师并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
2.2 多样化趣味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文化意识的培养,无疑需要想出更多种形式的“新玩法”。学生本质上是孩子,孩子大多爱玩,并且富有好奇心。只要活动够新奇,要求够独特,教师完全能引导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下完成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学习。而不一样的是,学生的态度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参与,这在效果上自然也大不相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学生走得累且孤独。好玩又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画下一抹靓丽的色彩,倒也不辜负教育的初衷。
2.3 学生的配合是教学目的达到的快进按钮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希望达到的效果无非两个层面,初级层面是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高级层面在于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增强。而这两者,都讲究两个字:配合。
学生的配合对于教学者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财富,教学任务并不重,每一节课的任务是单一的、简短的,如何在这短短45min将知识传递,是教师的责任,而是否接收,是学生的选择。因此,只有学生和教师配合良好,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反之,则双方都会在时间被浪费的同时,感到惋惜。
在文化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重视的现状下,学生开始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善意与重视,也开始逐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于是开始自助地、积极地学习。学生的配合,无异于在体育教学的游戏盘上,按下快进键。于双方有益无害。
3 体育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3.1 转变思想,从主观上加强文化意识教育
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往往在上课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考虑学生是否喜欢该课程,也不考虑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该掌握的技能,只是一味地输出甚至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失败至极。
因此,想要寻求改变,便首先要从主观上着手,改变教学者的主观思想,从源头上掐断“教师本位”的霸权主义教学思想。只有当教师发自内心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当他们的言语之间满满是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学生自然能接收到善意的讯号,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3.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客观上加强文化意识教育
有句玩笑话是说:这位同学,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虽是玩笑话,却细思极恐。这句看似随意的笑话,却反映了普通群众对当下体育教师的文化意识水平的怀疑,甚至看不起。认为体育老师教出来的语文是不专业的。当然,术业有专攻。但在体育教育人文化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文化意识水平也需要随之提高。
因此,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必然要求。只有教师队伍建设好了,学生的教学才能真正地顺利进行。试想,一位同学的体育老师不仅有着出色的教学能力,还能游刃有余地对付复杂的古诗词,也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样的老师的熏陶下,学生对于体育与人文的结合也便不会感到陌生了。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大环境下加强文化意识教育
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底蕴的体现,环境对于学生人格和能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使学生在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得到内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4 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近几年素质教育改革的口号下,逐渐成为了各个学校重视并实施的重点项目。它不仅象征着教育开始由“教师本位”逐渐走向“学生本位”,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始得到重视的一大标志。笔者认为,从教师的主观思想和客观能力,以及学校的大环境塑造方面着手,可以使文化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更为顺利。
参考文献
[1] 宋巨华.论体育教学进程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15(1):58-59.
[2] 赵敏.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以体育英语专业教学为例[J].学理论,2012(29):222-223.
[3] 陈宏.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5):129-130.
关键词:文化意识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人文修养 综合素質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9(b)-0124-02
1 体育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内涵
1.1 自主学习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最重要的终极技能,它象征着一个学生不再完全依赖老师,不再仅仅是“被动学习者”,而是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思考,是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即培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室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体育教学或是其他科目,只有在学习中学到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1.2 团队精神教育
团队精神,指的是作为整体的一份子而存在,而思考,而并非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孤独的,有太多定义需要自己理解,有太多公式只能自己去背,这让学生无法体会到身处团队中的不同思维。而体育教学中,学生也许被分成不同的小组,他们需要通过团队讨论与合作得出解决方案并共同实施,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自我实现的教育
自我实现是一个抽象概念,听上去像是鼓励每一个人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事实上,自我实现的真正内涵是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自己心之所向并勇敢追求。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设计或大或小的目标,达到了便继续挑战,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斗争的激情,再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便积极挑战、积极克服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味退缩。这便是自我实现的教育,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头戏,学校不总是教具体的知识点,而要学会教给学生如何面对自己人生,如何妥善地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1.4 健康的审美教育
体育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锻炼体力的课程,因此经过了合理安排的体育锻炼,学生也许能拥有合适的健美的体型和肌肉线条,良好的外貌形态能使学生对于真正的美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从自身发现美好,自然也能从世界发现美好。一个拥有合适体态的学生,不会暴饮暴食,不会崇尚过度瘦弱的病态美感,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审美能力,它代表:健康。对于学生来说,或者对于所有人来说,健康是最美的。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意义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的,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文化意识教育的内涵有4种,即自主学习、团队精神、自我实现和健康审美。那么,这些文化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具体发挥着哪些作用,或者说,有着怎样的实际意义呢?作者将通过以下三点进行具体阐述。
2.1 以学生本位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文化意识教育的要求下,学校的体育教学需要从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方面下功夫,即需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通过具体的任务分配,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有真正的参与感,是学生本位的体现,而教学中,尤其是素质教育,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便是学生本位的确立。
教学并不是教师自己的独角戏,不是只有知识点的传播才是教学。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学生喜欢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在困惑着什么,都是教师在学生成长中需要关注的对象,教师并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
2.2 多样化趣味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文化意识的培养,无疑需要想出更多种形式的“新玩法”。学生本质上是孩子,孩子大多爱玩,并且富有好奇心。只要活动够新奇,要求够独特,教师完全能引导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下完成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学习。而不一样的是,学生的态度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参与,这在效果上自然也大不相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学生走得累且孤独。好玩又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画下一抹靓丽的色彩,倒也不辜负教育的初衷。
2.3 学生的配合是教学目的达到的快进按钮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希望达到的效果无非两个层面,初级层面是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高级层面在于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增强。而这两者,都讲究两个字:配合。
学生的配合对于教学者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财富,教学任务并不重,每一节课的任务是单一的、简短的,如何在这短短45min将知识传递,是教师的责任,而是否接收,是学生的选择。因此,只有学生和教师配合良好,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反之,则双方都会在时间被浪费的同时,感到惋惜。
在文化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重视的现状下,学生开始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善意与重视,也开始逐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于是开始自助地、积极地学习。学生的配合,无异于在体育教学的游戏盘上,按下快进键。于双方有益无害。
3 体育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3.1 转变思想,从主观上加强文化意识教育
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往往在上课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考虑学生是否喜欢该课程,也不考虑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该掌握的技能,只是一味地输出甚至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失败至极。
因此,想要寻求改变,便首先要从主观上着手,改变教学者的主观思想,从源头上掐断“教师本位”的霸权主义教学思想。只有当教师发自内心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当他们的言语之间满满是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学生自然能接收到善意的讯号,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3.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客观上加强文化意识教育
有句玩笑话是说:这位同学,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虽是玩笑话,却细思极恐。这句看似随意的笑话,却反映了普通群众对当下体育教师的文化意识水平的怀疑,甚至看不起。认为体育老师教出来的语文是不专业的。当然,术业有专攻。但在体育教育人文化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文化意识水平也需要随之提高。
因此,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必然要求。只有教师队伍建设好了,学生的教学才能真正地顺利进行。试想,一位同学的体育老师不仅有着出色的教学能力,还能游刃有余地对付复杂的古诗词,也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样的老师的熏陶下,学生对于体育与人文的结合也便不会感到陌生了。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大环境下加强文化意识教育
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底蕴的体现,环境对于学生人格和能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使学生在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得到内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4 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近几年素质教育改革的口号下,逐渐成为了各个学校重视并实施的重点项目。它不仅象征着教育开始由“教师本位”逐渐走向“学生本位”,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始得到重视的一大标志。笔者认为,从教师的主观思想和客观能力,以及学校的大环境塑造方面着手,可以使文化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更为顺利。
参考文献
[1] 宋巨华.论体育教学进程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15(1):58-59.
[2] 赵敏.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以体育英语专业教学为例[J].学理论,2012(29):222-223.
[3] 陈宏.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5):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