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的改革,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使阅读成为陪伴学生终身的良好习惯。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提供必要的阅读条件。
阅读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充裕的时间,安静的环境,爱不释手的读物,都是阅读不可缺少的条件。老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首先,在时间上,教师应尽可能多留一些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不能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全被老师布置的作业挤满,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在空间上,学校的读书室,阅览室应随时向学生开放。并且,应该允许那些爱看书的学生把书借回家去看。不要因为害怕损坏或损失图书而紧锁着两室的大门。如果学校的条件差没有图书室,老师可以自己先准备一部分课外书,再组织班上的学生每人准备一至二本课外书,师生一起在自己班上创立一个“图书角”,便于学生在平时阅览。
二:以身作则,抛砖引玉。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让学生爱上看书,首先老师应该喜欢看书。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榜样。学生总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自己老师的言行举止。老师将自己“爱看书”的行为有意地表露给学生看到,这在无形中便对学生进行了多次的“身教”。例如:在课间或休息时,我总会有意无意地让学生们见到我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些课外书。当有学生忍不住过来“围观”时,我便会从书中选一些精彩的或是学生感兴趣的章节讲给他们听,以此来逐步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 。每天中午,当学生们约我和他们一起玩时,我会在陪他们玩了一会儿后,然后邀请他们陪我一起去图书室里看书。或着在一开始就对他们说:“你们先陪老师去图书室看会儿书,等下老师再陪你们玩,好吗?”通过这种协约式的方式来初步诱导学生与课外读物的近距離接触。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对于一切自己未知的事物,他们都想去认识和了解。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地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陪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课间与学生们玩时,我喜欢给他们出一些智力题和谜语,当学生们猜不出来要我揭晓答案时,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告诉他们答案在哪本书里,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图书室里找。平时给学生讲故事时,我常会讲到一半或是故事的精彩部分便忽然停下来,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让他们自己去图书室里找出来自己读一读,并试着把故事的结局讲给其他人听。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们一般都会很认真的去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们便慢慢喜欢了这种“开卷有益”的活动,进而逐步形成自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四:利用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的方法,借机把学生吸引到课外阅读中。
在平时的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十分感兴趣或特别喜欢的文章。这时老师可以适当地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借机将学生吸引到课外阅读中去。例如: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学习了《渔翁和魔鬼》之后,老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学习了《一字之师》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去读其它的《成语故事》。利用小学生朗读课文时,喜欢读古诗的特点,老师可以推荐学生去读《唐诗300首》等。但是,老师给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应以符合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为主,不能盲目地胡乱推荐。
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在学生逐渐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或对课外阅读开始感兴趣的时候,老师应教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勤查阅。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应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
2、勤做笔记。可将自己读到的文章中的精美词句用笔记本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3、勤思考。在阅读时,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解答。
4、勤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交流可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使思路开阔,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六:适时鼓励阅读行为,提供展示阅读成果平台。
教师的鼓励与表扬是学生阅读兴趣产生的助动力,催化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老师发现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时,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在平时老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例如:在班上或学校中定期地开展各种“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并定期为学生颁发“小书虫奖”或者其它的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奖项,及时地鼓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地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外书上学到的精美词句,恰当地运用到日常的写作和口头作文当中去。在班级或校园的空置处设立读书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自己的写作集,阅读后自己创办的手抄报,贴图……等。总之,令喜欢阅读的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那些喜欢读书的学生们阅读的劲头会越来越大,读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而那些不太喜欢阅读的学生,见到了其他爱阅读的学生获得了读书的“甜头”,处于好胜心理和从众心理的缘故,他们也会慢慢地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呼玉山.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0):59-60.
[2]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科研,2016(05):21.
[3]马林.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2017年S1期.
[4]张广侠.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科技资讯,2018年07期.
随着课程的改革,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使阅读成为陪伴学生终身的良好习惯。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提供必要的阅读条件。
阅读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充裕的时间,安静的环境,爱不释手的读物,都是阅读不可缺少的条件。老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首先,在时间上,教师应尽可能多留一些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不能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全被老师布置的作业挤满,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在空间上,学校的读书室,阅览室应随时向学生开放。并且,应该允许那些爱看书的学生把书借回家去看。不要因为害怕损坏或损失图书而紧锁着两室的大门。如果学校的条件差没有图书室,老师可以自己先准备一部分课外书,再组织班上的学生每人准备一至二本课外书,师生一起在自己班上创立一个“图书角”,便于学生在平时阅览。
二:以身作则,抛砖引玉。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让学生爱上看书,首先老师应该喜欢看书。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榜样。学生总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自己老师的言行举止。老师将自己“爱看书”的行为有意地表露给学生看到,这在无形中便对学生进行了多次的“身教”。例如:在课间或休息时,我总会有意无意地让学生们见到我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些课外书。当有学生忍不住过来“围观”时,我便会从书中选一些精彩的或是学生感兴趣的章节讲给他们听,以此来逐步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 。每天中午,当学生们约我和他们一起玩时,我会在陪他们玩了一会儿后,然后邀请他们陪我一起去图书室里看书。或着在一开始就对他们说:“你们先陪老师去图书室看会儿书,等下老师再陪你们玩,好吗?”通过这种协约式的方式来初步诱导学生与课外读物的近距離接触。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对于一切自己未知的事物,他们都想去认识和了解。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地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陪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课间与学生们玩时,我喜欢给他们出一些智力题和谜语,当学生们猜不出来要我揭晓答案时,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告诉他们答案在哪本书里,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图书室里找。平时给学生讲故事时,我常会讲到一半或是故事的精彩部分便忽然停下来,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让他们自己去图书室里找出来自己读一读,并试着把故事的结局讲给其他人听。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们一般都会很认真的去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们便慢慢喜欢了这种“开卷有益”的活动,进而逐步形成自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四:利用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的方法,借机把学生吸引到课外阅读中。
在平时的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十分感兴趣或特别喜欢的文章。这时老师可以适当地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借机将学生吸引到课外阅读中去。例如: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学习了《渔翁和魔鬼》之后,老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学习了《一字之师》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去读其它的《成语故事》。利用小学生朗读课文时,喜欢读古诗的特点,老师可以推荐学生去读《唐诗300首》等。但是,老师给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应以符合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为主,不能盲目地胡乱推荐。
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在学生逐渐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或对课外阅读开始感兴趣的时候,老师应教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勤查阅。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应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
2、勤做笔记。可将自己读到的文章中的精美词句用笔记本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3、勤思考。在阅读时,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解答。
4、勤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交流可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使思路开阔,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六:适时鼓励阅读行为,提供展示阅读成果平台。
教师的鼓励与表扬是学生阅读兴趣产生的助动力,催化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老师发现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时,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在平时老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例如:在班上或学校中定期地开展各种“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并定期为学生颁发“小书虫奖”或者其它的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奖项,及时地鼓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地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外书上学到的精美词句,恰当地运用到日常的写作和口头作文当中去。在班级或校园的空置处设立读书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自己的写作集,阅读后自己创办的手抄报,贴图……等。总之,令喜欢阅读的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那些喜欢读书的学生们阅读的劲头会越来越大,读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而那些不太喜欢阅读的学生,见到了其他爱阅读的学生获得了读书的“甜头”,处于好胜心理和从众心理的缘故,他们也会慢慢地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呼玉山.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0):59-60.
[2]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科研,2016(05):21.
[3]马林.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2017年S1期.
[4]张广侠.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科技资讯,201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