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弱势区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审美教育过程,能够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且具备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审美教育过程中,要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精神领域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要实施个性化教学中,进而实现提升所有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审美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135
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教育过程,学生基础是否打造良好决定着学生后续的发展。同样,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决定着学生未来审美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的美术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也是实现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教学环节。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艺术的美、感受自然美、感受社会生活美等,而这些内容并不能在其他学科中良好培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以下内容针对农村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正确认知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审美能力的意义
目前,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存在着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在运用教材时不能充分发挥出教材的作用,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美术课堂如同走形式一般。由于我国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重,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对重点学科——数学、语文、英语过多的重视,经常会发生小学美术课堂被重点学科占用的现象,并且在日常教学中也会忽略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导致小学美术教师也未重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即使了解美术学科的教学要求,也只是在课堂中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学生的审美素养并未有效培养,失去了小学美术学科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当下教育的重点为素质教育,而審美教育则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审美素养也是人的全面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向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时,需要注重审美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涉及到三个部分:一是绘画教学、二是欣赏教学、三是工艺教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要促进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拥有美术素养,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不只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审美愿望,还需要将各方面与美相关的因素充分挖掘出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应的审美教育内容,并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中,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形成唯物主义观,并运用唯物主义观与有效的方法去研究“美”,在审美的过程中实现智力良好发展及提升审美能力。在绘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时,在选择实物时要选择具有色彩协调且明快、富有含义、选型优美、能够激发出学生审美感官、激发出学生绘画兴趣的实物。写生教学是绘画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是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中的《家乡变了样》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写生,走到当地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行绘画,能够让学生根据此课程的标题真实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此时的学生会将当前的景象与以往的景象进行对比,进而产生一种情感并融入绘画作品中,可赋予作品灵魂而提升绘画效果。另外,教师在引领学生写生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是变化后的家乡“美”,还是未变化前的家乡“美”。在学生观察、体验、比较的过程中会发现美与感受美,在此过程中会升起热爱家乡与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在实现审美教育目标的同时又进行了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出了美术教学的作用。
(二)通过品味与评价提升审美能力
每幅美术作品中都拥有各自的优势,也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要实现审美教育目标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品味不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作品,进而分析出此幅作品所具有的优势,也就是拥有的“美感”,在学生挖掘出“美感”的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会将挖掘的优势融入自己的美术技能中,在自己创作作品时能够将了解的各种优势应用于实践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技能,促进学生在美术领域中越走越远。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并通过引导的过程让学生挖掘出拥有的美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品味对方的作品,教师要让学生表达出作品中含有的优势、表达而出的思想感情,可以让每位学生了解自身的美术优势,并在此方向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中的《五彩缤纷的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绘画出一幅作品。在学生绘画之前需要向学生做好引导工作,目的是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进而提升作品的质量,比如“在生活中,你们对什么事情含有深刻的印象,并能够让你们高兴、感动,可以根据此事件进行绘画。”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非常深刻且具有较大情感的事件作为绘画背景,进而根据自己的思想创作出画作。然后,教师再将每位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所有学生面前,让学生品味每幅作品拥有的优势及作者的情感,学生在品味时提升了审美能力,被评价的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发展。
(三)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审美教育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自然要做好道德教育工作。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时要同时开展道德教育,要让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教育是提升审美能力,审美的过程是在挖掘“美”,是一种积极的思想意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的思想、阳光的思想,避免狭隘、极端、黑暗情绪的形成,可利用品味作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挖掘具有积极方面的因素、美的因素、道德因素等。在教学中不断应用作品所体现的与道德相关的内容去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达到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同时进行的目的,并且保证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将审美教育贯穿于始终,并且还要注重评价及道德教育的过程,利用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了解自己在美术方面的发展优势,通过道德教育完成当前素质教育目标,并不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促其更好的发展。另外,审美教育教学手段可由教师不断创新,让更有优势的教学策略应用于学生美术学习中,进而不断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笑夷.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2012,(1).93-93.
[2]孔晓蕾.小学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略谈[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4,(0Z6).87.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审美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135
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教育过程,学生基础是否打造良好决定着学生后续的发展。同样,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决定着学生未来审美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的美术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也是实现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教学环节。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艺术的美、感受自然美、感受社会生活美等,而这些内容并不能在其他学科中良好培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以下内容针对农村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正确认知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审美能力的意义
目前,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存在着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在运用教材时不能充分发挥出教材的作用,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美术课堂如同走形式一般。由于我国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重,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对重点学科——数学、语文、英语过多的重视,经常会发生小学美术课堂被重点学科占用的现象,并且在日常教学中也会忽略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导致小学美术教师也未重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即使了解美术学科的教学要求,也只是在课堂中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学生的审美素养并未有效培养,失去了小学美术学科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当下教育的重点为素质教育,而審美教育则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审美素养也是人的全面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向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时,需要注重审美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涉及到三个部分:一是绘画教学、二是欣赏教学、三是工艺教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要促进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拥有美术素养,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不只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审美愿望,还需要将各方面与美相关的因素充分挖掘出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应的审美教育内容,并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中,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形成唯物主义观,并运用唯物主义观与有效的方法去研究“美”,在审美的过程中实现智力良好发展及提升审美能力。在绘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时,在选择实物时要选择具有色彩协调且明快、富有含义、选型优美、能够激发出学生审美感官、激发出学生绘画兴趣的实物。写生教学是绘画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是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中的《家乡变了样》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写生,走到当地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行绘画,能够让学生根据此课程的标题真实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此时的学生会将当前的景象与以往的景象进行对比,进而产生一种情感并融入绘画作品中,可赋予作品灵魂而提升绘画效果。另外,教师在引领学生写生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是变化后的家乡“美”,还是未变化前的家乡“美”。在学生观察、体验、比较的过程中会发现美与感受美,在此过程中会升起热爱家乡与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在实现审美教育目标的同时又进行了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出了美术教学的作用。
(二)通过品味与评价提升审美能力
每幅美术作品中都拥有各自的优势,也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要实现审美教育目标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品味不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作品,进而分析出此幅作品所具有的优势,也就是拥有的“美感”,在学生挖掘出“美感”的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会将挖掘的优势融入自己的美术技能中,在自己创作作品时能够将了解的各种优势应用于实践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技能,促进学生在美术领域中越走越远。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并通过引导的过程让学生挖掘出拥有的美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品味对方的作品,教师要让学生表达出作品中含有的优势、表达而出的思想感情,可以让每位学生了解自身的美术优势,并在此方向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中的《五彩缤纷的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绘画出一幅作品。在学生绘画之前需要向学生做好引导工作,目的是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进而提升作品的质量,比如“在生活中,你们对什么事情含有深刻的印象,并能够让你们高兴、感动,可以根据此事件进行绘画。”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非常深刻且具有较大情感的事件作为绘画背景,进而根据自己的思想创作出画作。然后,教师再将每位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所有学生面前,让学生品味每幅作品拥有的优势及作者的情感,学生在品味时提升了审美能力,被评价的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发展。
(三)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审美教育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自然要做好道德教育工作。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时要同时开展道德教育,要让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教育是提升审美能力,审美的过程是在挖掘“美”,是一种积极的思想意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的思想、阳光的思想,避免狭隘、极端、黑暗情绪的形成,可利用品味作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挖掘具有积极方面的因素、美的因素、道德因素等。在教学中不断应用作品所体现的与道德相关的内容去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达到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同时进行的目的,并且保证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将审美教育贯穿于始终,并且还要注重评价及道德教育的过程,利用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了解自己在美术方面的发展优势,通过道德教育完成当前素质教育目标,并不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促其更好的发展。另外,审美教育教学手段可由教师不断创新,让更有优势的教学策略应用于学生美术学习中,进而不断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笑夷.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2012,(1).93-93.
[2]孔晓蕾.小学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略谈[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4,(0Z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