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材与目标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浮力的应用》有机整合了力、力与运动、二力平衡等力学的知识,使力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1.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育人理念,学习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制定如下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2)探索浮沉改变方法;(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亲历探究过程,了解改变浮沉的方法;(2)探究分析,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运用科学的意识.1.3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物体浮沉条件学习,认识浮力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能否进行创造性学习,改变物体浮沉方法的探究是本节难点.2学情与学法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初步掌握了力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动手实践能力.喜欢直观、形象地获取新知,对于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大的热情.学法指导基于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四人一组)展开学习活动.在实验探究,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交流”的探究理念,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3构思与教法教学构思教学过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辅之以演示实验法.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形成“教师、探究合作小组(学生)、多媒体”三维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具准备为了顺利推进实验教学,本节课我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这些器材全部选自生活中的物体,是为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教师演示用:乒乓球、水、烧杯.经过特殊处理的“乒乓”球两个、剪刀.学生探究用:鸡蛋、水、烧杯、保鲜膜袋,食盐,勺子,纸张等.学生制作用:橡皮泥、矿泉水瓶、吸管、小石头、塑料袋、水、铁丝、酒精、棉花、组合工具、透明胶布等.4教学程序及评价4.1教学流程及设想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其实,我是用四个“一”来组织实施本节课教学过程的.4.2教学过程设计(1)第一个“一”,做一个出乎意料的演示,导入新课,分析物体浮沉的条件.引入新课出示三个表面上完全相同,但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乒乓球”,请学生猜想它们投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肯定猜想鸡蛋要上浮到水面上.通过演示,却产生了“意外”的结果,一个下沉、一个悬浮.让学生产生新奇,带着释疑的决心,激情引入新课的学习.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学生思考“乒乓球”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从受力角度分析物体浮沉的情况,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知识目标.当场切开“下沉”和“悬浮”的乒乓球,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乒乓球一个里面装满沙,一个里面装满水,所以出现了不同的浮沉情况.学生经过质疑—分析—验证的认知过程,实现浮沉条件知识目标的掌握.(2)第二个“一”,进行一次创造性的探究,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乒乓球”也能“下沉”、“悬浮”,教师提出今天探究问题,你能实现物体自由的浮沉吗?利用生活中的物体作为器材,想办法使沉入水底的鸡蛋浮起来.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实践探究出更多、更好、更有创意的办法.教师通过送氢气球的方式对学生的创造性予以积极地评价,将课堂探究氛围推向高潮.小组交流探究的成果,分析论证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符合教育心理学指出的“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的认知规律,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3)第三个“一”,做一件科技小制作,分析归纳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了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为什么不给学生“一试身手”机会?教师给学生准备生活中的物品为制作材料,布置每一个“合作”小组完成一件“应用浮力”的小制作.凭借生活的经验,结合课堂的探究,各个“合作”小组可能制作出:大小不同橡皮泥“小船”、矿泉水瓶“潜水艇”、塑料袋“孔明灯”.教师巡回观察指导,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是什么?”小组交流展示制作成果,自主分析归纳出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课堂回馈检查学习情况,更近一步突出教学的重点.“实践出真知”,学生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掌握浮力应用的知识.(4)第四个“一”:观看一段精彩的视频.浮力的利用远远不止这些,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浮力应用的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树立科学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同时、回味整理学习内容,小结今天的收获.(5)板书设计及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见课件)这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当下课铃声就要敲响的时候,布置学生放飞氢气球,孔明灯,体验成功的喜悦.要求学生收集浮力利用的资料,写一篇浮力应用的小论文,充分体现STS的教学思想.4.3教学评价与反思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各个环节的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呈现,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科学探究过程围绕身边的物体展开,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刺激了学生的探究的激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应用社会实践,感受科学一直就在身边,潜移默化中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说“真水无香,教育无痕”,用心探究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就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更多的科学规律,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而又快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