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导向 弘扬时代精神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19日下午,纪念《党史文汇》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太原召开。会议由省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钟启元主持,省委党史办公室主任于若洁作了重要讲话。参加座谈会的有四位省级老领导:省政协原主席郭裕怀、省人大原常务副主任杨安和、省人大原副主任光敏、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潭生,省新闻出版部门的相关领导:戎晓峰、邢书良、夏祯,专家、学者、读者、作者、评者的代表:赵政民、艾斐、王志超、相从智、徐久刚、王宏伟、林卫国、徐超等。《党史文汇》主办单位历任主管、分管领导:成占一、张铁锁、杨小池、朱嘉峰、郭维明,老“文汇人”:郄智、李渊、韩侠、孙研真、陈原、焦永萍,以及省委党史办公室的领导班子成员、各处处长、编辑部全体成员,《党史文汇》印刷、发行部门的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等50余人。
  《党史文汇》创刊30年来,能够始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品牌意识、精品意识。曾荣获全国优秀党史期刊,连续17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每期发行量近3万份,很多文章被省级以上书报刊、网络转载。曾被誉为全国党史期刊的四大名旦之一。


  《党史文汇》主编孟红对刊物基本情况作了详细介绍。1985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党史文汇》,首开大众化党史期刊先河,常设“百年史辨”“伟人风采”“一代风流”“历史写真”“黄土地”“史实考辨”“历史立交桥”“亲闻亲历”“风雨故人”“党员风范百例”“大众论语”等优势栏目。在全国几十家省级党史期刊中,以风格独特和品味不俗而独树一帜。它以过硬的质量和品位,形成了稳定的读者群,在全国党史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在弘扬革命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会嘉宾对《党史文汇》30年来的办刊经验与做法表示肯定,大家对刊物的评价观点趋于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党史文汇》能够时刻坚守正确政治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各位领导长期以来都很关心刊物,非常支持刊物的工作,是刊物的热心读者和作者,充分认可刊物所坚守的正确政治导向。省政协原主席郭裕怀说:“《党史文汇》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成长起来的,30年来它坚持了正确的导向,助推了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输入了正能量。”省人大原常务副主任杨安和说:“《党史文汇》不仅宣传了正能量,还真正起到了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省人大原副主任光敏说:“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更为重要。这点《党史文汇》做得很好。”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潭生说:“《党史文汇》是一个坚守真理的重要政治阵地。”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小池是刊物创始人之一,对刊物很有感情,一直支持刊物的工作,他说:“《党史文汇》之所以有所成就,我的看法就是它30年坚持了一个宗旨,就是弘扬和捍卫中共历史的主旋律。”作为刊物新闻出版部门的领导,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报刊处处长夏祯说:“《党史文汇》在省委党史办公室的领导下,这么多年来从我们监管角度上讲没有找到一点毛病,在导向方面做得非常好。”
  《党史文汇》能够时刻树立品牌意识,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地发展进步,推出精品。
  大家认为,《党史文汇》能够从服务大局和党的中心工作出发,每年都要及早精心策划特色栏目和重点栏目,推出一些高水平的文章,做好党史宣传。长时间的努力已经使该刊成为一个成熟的品牌,有自己独特的编刊风格和特色栏目。难能可贵的是该刊保持了持续开拓创新的良好传统,能及时地反映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地发展进步,推出精品。近些年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比如,2012年推出“百年史辨”栏目,积极组约稿件,推出一系列精品文章,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3年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伟人风采”栏目刊发了第一代领导人的律己风范系列文章,获得了不错的转载率,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2014年,除了常设栏目外,该刊围绕重大党史事件与重大党史人物,重点策划组稿,于第4期至6期隆重编辑了“纪念山西地方党组织成立90周年”系列专栏,于第7期至9期隆重编辑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系列专栏,反响热烈。今年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重点年份,围绕这一大主题,刊物早早动手精心准备、策划组稿,从第3期开始隆重推出专栏,每期连续登载史论结合的好文章,形成大主题系列阵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党史文汇》能够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坚守“一级史料”的期刊品质,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
  省政协原副秘书长、《党史文汇》审读专家赵政民指出:“该刊深知真实是期刊的生命,因而选择史料极严,坚决不用大体可信或可作参考的二、三级史料,采用完全可信的一级史料来写作,来佐证。”与会人员认为,刊物所载文章论据史料扎实可信、观点正确深刻,足见该刊选稿严谨,对资料依据把关极严,所选用的基本都是完全可信的历史资料。正因为该刊史料真实,论说有力,才能有理有据地宣传党的优良传统,批驳否定和歪曲党史、国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倾向,传播资料扎实、观点正确的权威声音,有效地回击批判了社会上的杂音,深得广大读者朋友们的欢迎和支持。
  《党史文汇》能够坚持自己的办刊特色,坚持贴近大众、服务群众的党史期刊风格,为扩大党史宣传、资政育人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家认为,刊物一直严格遵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严肃活泼、鉴史为今”的办刊方针,紧紧围绕“重大事件决策背景,风流人物事迹写真,现实课题历史分析,珍贵史料拾遗补缺”几个方面,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形成了自己的“可信、可读、可鉴、可存”的办刊特色和鲜明风格。山西大学党委原书记相从智说:“该刊的这么一个办刊宗旨。时刻变成对自己的追求和要求,也是对读者的展示和承诺。我自己理解,可信就是讲真实,能够信服人。以信服人。可读就是有文采,能够吸引人,和感染人。可鉴就是有经验总结,有理论升华。能够启迪人。可存就是有历史价值,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传递给后人,所以,应当说,这四点不仅印在它的封面上,而且基本上做到了。”作为党刊,刊物是党史研究和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在资政育人、凝聚人心、繁荣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艾斐指出:“该刊这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它以大众都能接受的形式,来传播正能量,传播了主旋律。党史属于严肃性内容,趣味性差些,应该说一般人是不太爱看的。能把这类内容办活,办得让人喜欢看,愿意看,看后让人受益匪浅,这就是这个刊物最大的突出点。”使得《党史文汇》深受广大读者朋友们的欢迎,发行量维持稳定水平。为此艾斐老师由衷地感叹道:“《党史文汇》拥有很大的读者面,能够发行那么大的量,作为纸媒刊物,发行量保持这个水平是不容易的。”李潭生更总结得好:“《党史文汇》搭建了回顾历史、传承使命的大平台,铭怀先烈、讴歌英模的大舞台,弘扬正气、坚守真理的大阵地,交流成果、讲好故事的大园地。”   大家在肯定刊物30年成绩的同时,也诚恳地给刊物的发展提出更好的改进建议。建议刊物要不断创新求精,扩大组稿范围,开辟新的专栏,每期进行党的知识连载,增加大家对党的常识性、普及性知识的了解。艾斐老师建议:“应该再加几个栏目,解读和宣传当下的热点焦点问题;党史上的疑点难点问题辨正;我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再现。”老主任杨小池建议,刊物要安排专题有针对性地批判社会上流传的关于党史、国史方面的一些杂音、噪音,拨乱反正。夏祯处长建议,要提高版权意识,从严把关。要严守政治立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宣传党的形象。
  座谈会最后由省委党史办公室主任于若洁作总结性讲话,他首先对诸位参会的老领导、老专家、读者、作者以及关心和支持《党史文汇》的朋友们表示感谢,接着着重指明了刊物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他指出:“刊物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大家提到的一些建议,今后要认真加以改进,努力做好。”他特别强调编辑部同志要加强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系列指示。并对刊物今后的工作方向做出了指示,指出:“这些年来,党史研究和宣传着重于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延伸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但新世纪以来这一段还在收集史料。党史期刊要真正做到资政育人,就必须做到党史宣传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突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和宣传,及时跟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及时跟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理论发展。只有这样,党史期刊才能在研究、总结、宣传我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中,为党委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山西有着丰富的党史资源,也有着光荣的党史传统。刊物要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发生在山西这块红色热土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领导们的谆谆教诲,老专家、读者、作者朋友们的真诚期待和建议,汇聚成了《党史文汇》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形成了对刊物编辑们的最大支持和鼓励。《党史文汇》的同志们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关于我省党史工作的部署要求精神,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导向,弘扬时代精神,围绕党中央的中心工作和形势发展,进一步做好利用党史期刊这一平台加强党史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认真地把这次座谈会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不断开拓创新,扩大组稿范围;加强口述史和亲闻亲历方面的工作;坚守正确政治导向,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杂音,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适应时代需要,加强刊物电子化的进度;继续强化编校质量;在注重刊物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刊物栏目设置,加大党史普及力度,扩大宣传解读当下热点问题,更好地宣传党史重大事件和辨明党史是非。为《党史文汇》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其他文献
2015年5月9日,一名来自黑龙江省集贤县永安乡联明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宋亚军,给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于若洁主任写来一封信,信中说明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他们将开展"揭日军暴行,讲抗战故事,读抗战家书,唱抗战歌曲,颂抗战歌谣,捍和平正义"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此让学生了解日军侵华暴行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的那段珍贵历史。但他们缺乏相关教育资料,又考虑到山西省在抗战期间的重要作用,于是希
期刊
编者按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长征,是中国革命面临重大抉择关头的一次绝地重生,其历程艰难曲折、跌宕起伏。为争取光明的革命前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红军以坚韧不拔、积极昂扬的战斗精神和灵活机动、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两年间,他们克服难以想象之困难,战胜世间罕见之挑战,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最终胜利会师陕北,谱写了开天辟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长征中
期刊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全境,这“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①。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从日寇侵入之日起”,中共即高举抗日大旗,“领导东北人民”②,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揭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光辉的第一页。因此,深入研究中共领导下的东北抗战历程就显得十分重要,具有特别意义。  1931—1933:兴起与挫折  1931—1933年,既是东北抗
期刊
大寨,曾经是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中国大地上农业学大寨运动曾风起云涌。期间,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获得极大改善,但学大寨活动中也留下一些深刻的教训。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大寨这个老典型,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前些时候我们来到了这个曾经举世闻名的村庄,采访了它的当家人、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同志。  采访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改革开放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从民间外交开始,致力于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进行了种种艰苦的巨大努力。对于日本的右翼势力影响日本的内政外交、推动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动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在外事活动中多次谈到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其中两次曾明确警告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并就中国政府对待日本侵华的历史、日本政府的态度、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前途作了系统的表述。
期刊
《党史文汇》2012年第7期刊登了山西李潞玉撰写的文章《一份珍贵的延安〈解放〉周刊》。作者说,他在长治城隍庙旧书摊上淘到一册延安1938年11月出版的《解放》周刊第57期,发现多位读者在该刊内文的字里行间和横眉边框留下了多处字迹,其中就有“张汉英”的名字。鲜为人知的是,张汉英是奋战在军工战线上的一名华侨老兵。笔者同属侨界人士,对他知之较多,于是将其事迹整理披露如下,以表达我们对这位为我党军工事业做
期刊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多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而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则是这一作用的突出体现之一。  率先举起抗日救亡的大旗,  向日本侵略者宣战  九一八事变后的9月25日,毛泽东同朱德、贺龙、彭德怀等联名发表《中国工农红军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告白军士兵兄弟书》,谴责南京国民政府不
期刊
抗战时期,在山西抗日战场上,广大军民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抗战诗歌。这些诗歌是壮士出征的战鼓,是军民进军的号角,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它表现了抗日军民在凶恶的外敌面前同仇敌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百折不挠、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气魄为支柱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重读这些抗战诗歌,我
期刊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6月,山西省广播电视台和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联合制作大型抗战系列节目《铭记》,特邀著名军史专家、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研究组组长岳思平研究员主讲。本刊编辑部人员应邀到现场聆听了岳思平讲座,并进行了专访。岳思平谈到的关于抗日战争的一些基本问题,释疑解惑、激浊扬清,对我们学习这段历史具有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重要作用。  记者:长期以
期刊
我手中收藏有一枚“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即“抗大”校徽。摆弄此枚校徽,引发我无限遐想。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6月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改称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中央任命林彪为“红大”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为副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杨尚昆为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红大”迁到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是中共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