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这对于“四肢发达”的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能动性”成了重中之重——那么如何结合“体育”这一学科特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能动性”?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能动性的提高有哪些策略?通过研究和实践,我发现实施分层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能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首先是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层次化教学目标。
这表现为“尽”——要学生各尽所能,完成各自层面的作业。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是适宜的、恰当的。学生在运动能力上存在客观的差异,如果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是唾手可得,而对于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则可能是遥不可及,这样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多区别化、层次化,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国教育界“跳一跳,摘桃子”的经验、日本“8秒钟跑”的短跑教学都是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去借鉴、学习和实践。
其次是构建学生学习框架,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这表现为“径”──教会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路径,改变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实施教学时,教师能否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恰当的帮助或指导,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如果只是让学生独立自学,肯定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陷入“放羊式”教学的尴尬境地。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发展——精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提供必要的辅助练习或纠正方法,构建起学生学习的框架。
不仅如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更有助于促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大面积提高。
(1)分层次分段教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根据不同的体能情况授课有助于区别对待,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分组可以是固定的,即某一节或某个单元始终按体能分组形式组织教学,有时可以是临时的,可根据教材、课的类型随时进行分组。如“耐久跑”教学中,按体能分成好中差三组;又如跨越式跳高复习课教学中,按学生实际能跳的高度,临时组成三个高度进行教学。 要真正做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起来摘到自己的“桃子”,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每个层次都应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评分标准。
(2)按技术分组教学。即根据学生对某一技术的达标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教学从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考虑,具有灵活性、实效性、针对性,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合于复习课的教学,对技术要求不高的教材授课和身体素质训练等不适用。
(3)学生分层——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 如按性别分组教学。性别差异是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差异。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而女生则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男生积极、灵活、反应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细致、好静、自控能力强,但是惰性大、怕累。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将男女分成两组,明确各组的目标,有区别地进行练习。B、在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公开各组的标准。让男生集中精力,勇于超越;让女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赶超男生,确立自信心。C、男生组和女生组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以促进男女生练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可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如中学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武术、足球、手球等,女生选择羽毛球、健美操、艺术操等。
再次是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参与积极性。
这表现为“竞”和“镜”——引进竞争机制,激励以人为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笔者的做法是分层评价,评价者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分为学生自评、组评和师评三种评价途径,加以“课堂学生行为记录卡”和“学生体育成长记录袋”两种课堂管理策略,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有效能动。该方法通过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进步的快乐,树立了信心,增强了练习、尝试的勇气。这种方法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和上课的动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能动性。
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定期地进行学习上的反思。实践证明,只会努力学习,却从不思考自己这样学有多少效果的学生,往往成绩平平。以人为镜,择善而从,要在反思中汲取经验、提升不足。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一周的学习情况,既要写收获,更要写不足之处。然后,再将这些反思拿出来共同分享,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以人为镜,及时改进自己不足的地方。
首先是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层次化教学目标。
这表现为“尽”——要学生各尽所能,完成各自层面的作业。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是适宜的、恰当的。学生在运动能力上存在客观的差异,如果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是唾手可得,而对于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则可能是遥不可及,这样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多区别化、层次化,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国教育界“跳一跳,摘桃子”的经验、日本“8秒钟跑”的短跑教学都是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去借鉴、学习和实践。
其次是构建学生学习框架,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这表现为“径”──教会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路径,改变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实施教学时,教师能否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恰当的帮助或指导,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如果只是让学生独立自学,肯定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陷入“放羊式”教学的尴尬境地。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发展——精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提供必要的辅助练习或纠正方法,构建起学生学习的框架。
不仅如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更有助于促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大面积提高。
(1)分层次分段教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根据不同的体能情况授课有助于区别对待,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分组可以是固定的,即某一节或某个单元始终按体能分组形式组织教学,有时可以是临时的,可根据教材、课的类型随时进行分组。如“耐久跑”教学中,按体能分成好中差三组;又如跨越式跳高复习课教学中,按学生实际能跳的高度,临时组成三个高度进行教学。 要真正做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起来摘到自己的“桃子”,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每个层次都应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评分标准。
(2)按技术分组教学。即根据学生对某一技术的达标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教学从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考虑,具有灵活性、实效性、针对性,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合于复习课的教学,对技术要求不高的教材授课和身体素质训练等不适用。
(3)学生分层——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 如按性别分组教学。性别差异是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差异。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而女生则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男生积极、灵活、反应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细致、好静、自控能力强,但是惰性大、怕累。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将男女分成两组,明确各组的目标,有区别地进行练习。B、在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公开各组的标准。让男生集中精力,勇于超越;让女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赶超男生,确立自信心。C、男生组和女生组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以促进男女生练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可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如中学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武术、足球、手球等,女生选择羽毛球、健美操、艺术操等。
再次是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参与积极性。
这表现为“竞”和“镜”——引进竞争机制,激励以人为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笔者的做法是分层评价,评价者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分为学生自评、组评和师评三种评价途径,加以“课堂学生行为记录卡”和“学生体育成长记录袋”两种课堂管理策略,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有效能动。该方法通过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进步的快乐,树立了信心,增强了练习、尝试的勇气。这种方法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和上课的动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能动性。
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定期地进行学习上的反思。实践证明,只会努力学习,却从不思考自己这样学有多少效果的学生,往往成绩平平。以人为镜,择善而从,要在反思中汲取经验、提升不足。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一周的学习情况,既要写收获,更要写不足之处。然后,再将这些反思拿出来共同分享,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以人为镜,及时改进自己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