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有效、合理、科学的物理教学方式,可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启迪、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因此,本文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为主题,重点讨论其实践策略,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师提升相关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综合思维
物理是初中重要的基础学科,更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上至宇宙、下至基本粒子都是物理学所研究的范畴。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加强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物理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综合思维。
一、理解概括,知识的梳理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可分为理解概括、实验探究、应用实践、综合创新四个板块。其中理解概括板块可分为:观察与体系建立、概括与推理逻辑、辨析与知识梳理,主要指学生通过基础物理知识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与物理思维,为余下的三个板块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挖掘物理学科内在的科学价值,从而构建核心素养核心框架。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核心概念、公式等讲解时,可以将“讲授”模式转变为“使用”模式,从枯燥、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应用型趣味教学,让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更具逻辑性、生活性[1]。
例如,在学习完《水循環》后,引申其他物质的物态变化,并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二种以上物态循环的水循环现象,如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游泳后上岸感觉变冷、秋天清晨的雾会在太阳出来后散去等。将单纯讲解基础知识,变为结合生活中经历过的现象,不仅可以让教学更具趣味性、生活性,还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梳理知识的习惯。
二、实验探究,问题的论证
实验探究即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与猜想、进行实验与操作、得到结果并论证的一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与相应技能进行的完整思维活动与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产生问题、验证问题的探究思维。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主动为学生提供提问机会,激发其对于物理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相关实验,最终让学生通过实验成功论证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提升其辩证思维。
例如,在学习《气体的压强》时,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大气的压强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学生普遍会对此产生质疑。教师此时可要求学生进行大气压强的实验,例如将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并放置于酒精灯加热。当罐口被白雾堵住时撤去酒精灯,随着易拉罐冷却会渐渐被无形的力量压扁。通过此实验,教师可以更为直观地告诉学生大气压强的存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物理实验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
三、具体实践,生活化的情境
物理是一门十分生活化的学科,同时相比其他学科更为看重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等。因此在应用实践板块,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思考这一现象的成因,并应用实验探究思想来设计相对应的实验,最终通过实验结果验证最初的想法同时可以自行反思、评价整体实践过程。应用实践板块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物理与生活结合,形成独立、完整的思考过程,并完全以自己的能力来解决相应的问题[2]。
例如,在学习《杠杆》《滑轮》后,教师可提出实验设计背景:生活在山区陡峭的村民,建设了一个可以将物资从山下运往山上的机械装置。然后教师给出一个设计示例,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对示例机械进行研究分析。再重新设置几组终点与运送途经上的障碍,要求小组挑选一种进行设计与验证。最后让全班同学对每一组的设计进行思考、评价,选出最合理、最便捷的设计。
四、综合创新,实际问题的解决
可以说综合创新板块是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应用物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科学、合理地对物理知识进行迁移,来产生创新性的思考、质疑、论证。相比需要教师指导阶段的实验探究板块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应用实践板块,综合创新更注重学生有效把握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交叉点,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设计与论证,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意义与价值,推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后,教师可提问:除核能外,还有什么自然能源是可持续性能源?是否可以利用实验来证明这些能源的实用性?此时学生会立刻想到较为常用的太阳能、风能等,然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共同研究、探讨如何利用之前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证明风、太阳等自然能源的实用性。如利用自然能源点亮灯泡、煮沸冰块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有效整合所学的全部物理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科目是学生学习物理重要的基础阶段,只有在这一阶段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与核心素养,才能提升其未来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创新性、长久性。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物理思维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08):26-27.
[2]胡赟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61.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洋马初级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综合思维
物理是初中重要的基础学科,更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上至宇宙、下至基本粒子都是物理学所研究的范畴。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加强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物理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综合思维。
一、理解概括,知识的梳理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可分为理解概括、实验探究、应用实践、综合创新四个板块。其中理解概括板块可分为:观察与体系建立、概括与推理逻辑、辨析与知识梳理,主要指学生通过基础物理知识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与物理思维,为余下的三个板块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挖掘物理学科内在的科学价值,从而构建核心素养核心框架。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核心概念、公式等讲解时,可以将“讲授”模式转变为“使用”模式,从枯燥、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应用型趣味教学,让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更具逻辑性、生活性[1]。
例如,在学习完《水循環》后,引申其他物质的物态变化,并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二种以上物态循环的水循环现象,如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游泳后上岸感觉变冷、秋天清晨的雾会在太阳出来后散去等。将单纯讲解基础知识,变为结合生活中经历过的现象,不仅可以让教学更具趣味性、生活性,还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梳理知识的习惯。
二、实验探究,问题的论证
实验探究即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与猜想、进行实验与操作、得到结果并论证的一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与相应技能进行的完整思维活动与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产生问题、验证问题的探究思维。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主动为学生提供提问机会,激发其对于物理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相关实验,最终让学生通过实验成功论证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提升其辩证思维。
例如,在学习《气体的压强》时,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大气的压强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学生普遍会对此产生质疑。教师此时可要求学生进行大气压强的实验,例如将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并放置于酒精灯加热。当罐口被白雾堵住时撤去酒精灯,随着易拉罐冷却会渐渐被无形的力量压扁。通过此实验,教师可以更为直观地告诉学生大气压强的存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物理实验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
三、具体实践,生活化的情境
物理是一门十分生活化的学科,同时相比其他学科更为看重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等。因此在应用实践板块,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思考这一现象的成因,并应用实验探究思想来设计相对应的实验,最终通过实验结果验证最初的想法同时可以自行反思、评价整体实践过程。应用实践板块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物理与生活结合,形成独立、完整的思考过程,并完全以自己的能力来解决相应的问题[2]。
例如,在学习《杠杆》《滑轮》后,教师可提出实验设计背景:生活在山区陡峭的村民,建设了一个可以将物资从山下运往山上的机械装置。然后教师给出一个设计示例,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对示例机械进行研究分析。再重新设置几组终点与运送途经上的障碍,要求小组挑选一种进行设计与验证。最后让全班同学对每一组的设计进行思考、评价,选出最合理、最便捷的设计。
四、综合创新,实际问题的解决
可以说综合创新板块是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应用物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科学、合理地对物理知识进行迁移,来产生创新性的思考、质疑、论证。相比需要教师指导阶段的实验探究板块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应用实践板块,综合创新更注重学生有效把握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交叉点,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设计与论证,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意义与价值,推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后,教师可提问:除核能外,还有什么自然能源是可持续性能源?是否可以利用实验来证明这些能源的实用性?此时学生会立刻想到较为常用的太阳能、风能等,然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共同研究、探讨如何利用之前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证明风、太阳等自然能源的实用性。如利用自然能源点亮灯泡、煮沸冰块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有效整合所学的全部物理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科目是学生学习物理重要的基础阶段,只有在这一阶段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与核心素养,才能提升其未来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创新性、长久性。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物理思维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08):26-27.
[2]胡赟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61.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洋马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