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也越来越被关注,而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其整体语文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鉴于此,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论述,以期借助思维导图,强化习作教学,为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 优化 小学语文阅读 习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07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训练的现状
在实践教育中,教师经常侧重于学生的听力,口语和阅读训练,而忽略写作训练。教师常常在没有提供支持学生写作的环境的情况下,直接向学生抛出话题,因此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即使提供示例性论文,学生也只是根据依葫芦画瓢,缺乏深入的思考。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思维为主。由于缺乏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因此无法准确表达真实的内心思想,从而导致他们对写作没有足够的信息。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过程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教师与家长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一味地背诵与练习阻碍学生思维的扩散,进而使他们产生排斥与恐惧心理,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为了适应社会要求,语文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基本上,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并插入想象力的翅膀。看到写作主题后,学生开始想象写作主题。然而,他们此时想象空间非常狭窄,常局限于与构图标题中的单词有关的内容。但是,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情况将大大改善。例如,使用“我第一次……”作为教学写作的主题,指导学生根据该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写下所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体验,然后再逐一想象这些事情。这时,思维导图可以释放学生的想象力。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1.合理选材,萃取精华
立意,一是抓住中心句,二是抓住生活小事情,以小见大。在语文读写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或者其他文本先进行阅读,而后根据阅读情况进行习作的布设。在开始习作后,并非随意而为之,需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立意,选择恰当的材料,为习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而对于选材立意,教师引入思维导图的模式,学生便会有清晰的写作思路,这一方式对学生习作有重要意义。
在每一次的文本阅读时,教师都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构建出清晰的路线。例如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文本的框架,如此学生对文本思路便更容易理解。文章从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四个部分描写的,而且重点描写了视觉与听觉两个部分。在清楚了解这一写作方式后,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构建方式,选择一种自然现象进行习作训练。学生有了写作方向,便积极响应。
小学生有排斥写作的心理,是因为他们无话可说,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写作的思维图还没有建立。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找到症结,并加强指导,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2.活学活用,规划布局
读写教学不仅需要理顺阅读顺序,构建阅读认知结构,还需要对写作进行规划,形成写作构思。但是小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读写布局意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让学生形成读写意识,帮助学生对习作进行规划,保证习作的顺利完成。
《麻雀》一文情节简单,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引导,在正式阅读前提出问题:文章是怎样描写麻雀的?课文按照什么样的描写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最后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对文章进行总结:“文章内容短小精悍,思路清晰,所以整篇文章十分有条有理。学习这一写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依据作者的方法将其特点写出来。”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将文章的内容梳理总结,将前因后果理顺,建立起思维导图意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再布置习作练习,让学生效仿同样结构进行习作。如此一来,课文与习作之间紧密联系,训练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结果。
3.独立建图,逻辑表达
思维导图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逻辑关系,铺垫、照应、伏笔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同样要以思维导图为基础。
习作表达需要具备逻辑性,所以课堂上教师进行阅读指导时,选择一段话语进行鉴赏时,对话语的逻辑性要重点讲解,让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例如《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剖析,要注意重点讲解文章语言的逻辑关系。文章第一段先描写“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占了一大片地方”。这是作者描写的顺序,如果打乱顺序再描写,会是什么样呢?学生之间开始讨论,很快便达成共识:说话要有顺序,不能打乱,否则就会自相矛盾。学生们有了这一意识后,教师安排习作练习:“让你介绍一下喇叭花,你会怎样介绍呢?”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展示时,注意语言逻辑性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意识。
写作语言的技巧诸多,而拥有逻辑性是基本要求。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对比操作,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借助思维导图,是最为自然的。
4.延伸主题,绘出心声
习作中表达出的主题情感是其灵魂,围绕主题进行读写操作,就需要有明确的写作思路,因而思维导圖便发挥作用。学生的习作往往没有点题内容,导致习作如“流水账”,如此习作便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显示出文本主题,以培养学生习作的主题意识。
例如《精卫填海》这一课,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寻找文章表达的主题,此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欣赏精卫,因为她很勇敢。”“我喜欢精卫的善良,她为了别人去填海。”“我喜欢大海,大海非常美丽。”……教师对学生的这些观点进行总结,然后布置主题性的习作任务:“如果你是勇敢善良的精卫,你会怎么做,来减少洪水的发生呢?将具体的行为写下来。”在写作完成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总而言之,语文读写教学重点在于读与写的融合,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就需要读与写的高度融合。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形成思维导图意识,实现读与写的融合,提高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文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年第4期。
[2] 孙盼盼《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析》,《吉林教育》2020年第4期。
[3] 张荣《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年第6期。
[4] 张文文、朱爱冬《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科幻画报》2020年第6期。
[5] 温明贤《思维导图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20年。
[6] 赵莹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改革》2020年第22期。
[7] 尚晓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讨》,《知识窗(教师版)》2020年第5期。
[8] 林丽敏《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教师》2020年第15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 优化 小学语文阅读 习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07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训练的现状
在实践教育中,教师经常侧重于学生的听力,口语和阅读训练,而忽略写作训练。教师常常在没有提供支持学生写作的环境的情况下,直接向学生抛出话题,因此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即使提供示例性论文,学生也只是根据依葫芦画瓢,缺乏深入的思考。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思维为主。由于缺乏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因此无法准确表达真实的内心思想,从而导致他们对写作没有足够的信息。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过程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教师与家长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一味地背诵与练习阻碍学生思维的扩散,进而使他们产生排斥与恐惧心理,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为了适应社会要求,语文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基本上,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并插入想象力的翅膀。看到写作主题后,学生开始想象写作主题。然而,他们此时想象空间非常狭窄,常局限于与构图标题中的单词有关的内容。但是,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情况将大大改善。例如,使用“我第一次……”作为教学写作的主题,指导学生根据该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写下所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体验,然后再逐一想象这些事情。这时,思维导图可以释放学生的想象力。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1.合理选材,萃取精华
立意,一是抓住中心句,二是抓住生活小事情,以小见大。在语文读写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或者其他文本先进行阅读,而后根据阅读情况进行习作的布设。在开始习作后,并非随意而为之,需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立意,选择恰当的材料,为习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而对于选材立意,教师引入思维导图的模式,学生便会有清晰的写作思路,这一方式对学生习作有重要意义。
在每一次的文本阅读时,教师都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构建出清晰的路线。例如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文本的框架,如此学生对文本思路便更容易理解。文章从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四个部分描写的,而且重点描写了视觉与听觉两个部分。在清楚了解这一写作方式后,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构建方式,选择一种自然现象进行习作训练。学生有了写作方向,便积极响应。
小学生有排斥写作的心理,是因为他们无话可说,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写作的思维图还没有建立。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找到症结,并加强指导,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2.活学活用,规划布局
读写教学不仅需要理顺阅读顺序,构建阅读认知结构,还需要对写作进行规划,形成写作构思。但是小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读写布局意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让学生形成读写意识,帮助学生对习作进行规划,保证习作的顺利完成。
《麻雀》一文情节简单,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引导,在正式阅读前提出问题:文章是怎样描写麻雀的?课文按照什么样的描写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最后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对文章进行总结:“文章内容短小精悍,思路清晰,所以整篇文章十分有条有理。学习这一写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依据作者的方法将其特点写出来。”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将文章的内容梳理总结,将前因后果理顺,建立起思维导图意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再布置习作练习,让学生效仿同样结构进行习作。如此一来,课文与习作之间紧密联系,训练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结果。
3.独立建图,逻辑表达
思维导图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逻辑关系,铺垫、照应、伏笔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同样要以思维导图为基础。
习作表达需要具备逻辑性,所以课堂上教师进行阅读指导时,选择一段话语进行鉴赏时,对话语的逻辑性要重点讲解,让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例如《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剖析,要注意重点讲解文章语言的逻辑关系。文章第一段先描写“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占了一大片地方”。这是作者描写的顺序,如果打乱顺序再描写,会是什么样呢?学生之间开始讨论,很快便达成共识:说话要有顺序,不能打乱,否则就会自相矛盾。学生们有了这一意识后,教师安排习作练习:“让你介绍一下喇叭花,你会怎样介绍呢?”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展示时,注意语言逻辑性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意识。
写作语言的技巧诸多,而拥有逻辑性是基本要求。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对比操作,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借助思维导图,是最为自然的。
4.延伸主题,绘出心声
习作中表达出的主题情感是其灵魂,围绕主题进行读写操作,就需要有明确的写作思路,因而思维导圖便发挥作用。学生的习作往往没有点题内容,导致习作如“流水账”,如此习作便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显示出文本主题,以培养学生习作的主题意识。
例如《精卫填海》这一课,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寻找文章表达的主题,此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欣赏精卫,因为她很勇敢。”“我喜欢精卫的善良,她为了别人去填海。”“我喜欢大海,大海非常美丽。”……教师对学生的这些观点进行总结,然后布置主题性的习作任务:“如果你是勇敢善良的精卫,你会怎么做,来减少洪水的发生呢?将具体的行为写下来。”在写作完成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总而言之,语文读写教学重点在于读与写的融合,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就需要读与写的高度融合。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形成思维导图意识,实现读与写的融合,提高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文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年第4期。
[2] 孙盼盼《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析》,《吉林教育》2020年第4期。
[3] 张荣《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年第6期。
[4] 张文文、朱爱冬《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科幻画报》2020年第6期。
[5] 温明贤《思维导图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20年。
[6] 赵莹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改革》2020年第22期。
[7] 尚晓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讨》,《知识窗(教师版)》2020年第5期。
[8] 林丽敏《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教师》202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