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置学习
板书简笔画(题目)2分钟
调动语言:今天在上课前我想先做一下小调查,你们紧张吗?我也不紧张,我更多的是一种兴奋,兴奋的是一条江水可以把成都和武汉相连,一次比赛能让千里之外的我们相遇,一首诗歌能让我们遇见最好的自己。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回今生的插肩而过,今天我们能在一起有15分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融,相信前世我们一定是最好的朋友,你们好,我的朋友!”
生:老师好
导入:诗歌如同音乐一般节奏优美,诗歌如同绘画一般,韵味十足。诗歌也像情人一般唯美浪漫。今天我们就撑一支长篙去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去感受朦胧的秋水,千古的痴情。
都说好诗是读出来的,好诗还需要分享那么我来读第一章,同学们读二三章好吗?
你们读得真棒,读完以后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读诗入境
生1:我看到了芦苇摇摇
生2:我看到了一位伊人涉水而来,她一会儿在小洲上,一会儿又在江面上。
师:非常好,你们读得更深入了,还有吗?
生3:我感受到了在茫茫的水边,有着氤氲的水气,芦苇丛生,有着洁白的露珠凝结成了秋霜。有一位男子在河边追寻心中的伊人。
师:你真会读书,你不仅读出了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芦苇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空中雾霭迷蒙水中烟波万状,一切都宛在眼前的美景,还读出了这景中的抒情主人公和伊人。
师: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这位同学为我们描绘的应该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还是精巧的工笔画呢?
生:水墨画。
师:的确《蒹葭》的朦胧美如同一幅水墨画般在我们心中的宣纸上晕染开去。我们同学们就用你们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诗歌的字里行间中寻找《蒹葭》带给我们的朦胧之美(2分钟)
生:我们组发现的是伊人位置的朦胧
师:诗歌为我们描绘的伊人她在哪里
生1:宛在水中央,
生2:宛在水中坻,
生3:宛在水中沚。
生4:在水一方
生5:在水之湄
生:在水之涘
师:朦胧之美,美在伊人的位置。那是因为在主人公和伊人之间总是隔着那一汪秋水,隔着氤氲的水气,加上她时远时近,时隐时现,伊人宛在,却觅之无踪。才有了这伊人形象的朦胧之美。当伊人融入这样的景色之中,更让这幅画面似实而虚,似虚而实,扑所迷离,如梦似幻。
生1:我们组发现的是自然景物的朦胧美,请同学们看到,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这里并没有明确的说白露是什么样子,但我们却能感受到阳光照射下白露的那种晶莹剔透。
师:你们很会读书,你能从露珠的变化中读出光影的转变,也正暗含了时间的朦胧之感。
生2:我们组发现的是伊人形象的朦胧之美,伊人并没有明确的外貌等描写,我们却似乎能从文中感受到伊人的形象。
师:那你能试着用语言描绘一下你读到的伊人形象么?
生1:那是一个长发飘飘的美丽的女子
生2:那是一个眼神中有星辰大海的淑女
师:老师想和你握握手,因为你有一颗爱美的心,在你的描绘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丽女子,在碧水澄澈的小洲上,在蒹葭苍苍的秋景中有着别样的朦胧之美。
生1:我觉得这个主人公的形象也是朦胧的,我仿佛看到一個在深秋的河畔,踟躇张望,徘徊追逐的青年男子形象。
师:他在干嘛?
生:他在痴痴的追寻他心中的伊人
师:这位抒情主人公,面对踪迹难寻的伊人会有怎样的情感起伏?
生:我从所谓伊人中读出了男子的欣喜
生:我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中读出了男子的执着。
生:我从宛字读出了男子的失落。
师:面对似实而虚的伊人,哪怕迷茫痛苦,也依然执着的溯洄从之。的追求过程又何尝不美呢?
师:你们真的读懂了,你们走进去了,那朦胧的秋景,和诗人起伏变化的情感,还有那缥缈的伊人早已在诗歌的重章叠唱中融为了一体,情由境生,境带情韵。
二、品诗味意
师:正如清代叶燮在《原诗》中写到“诗之至处 ,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正是蒹葭的朦胧美给了我们无限的思维空间和审美情趣,让我每次品读都如痴如醉。千百年来的文学评论家和同学们一样把蒹葭作为爱情诗来读,爱情是美好的,伊人也是美好的,读完这首诗你还能想到些美好的事物。
生:我觉的主题还可以是我的希望,我希望我的未来生活能活出自己的想要模样,不管未来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都要坚持自己的心中的活法,活出精彩。
师:让我们用掌声祝福你,愿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生:在我的心中我的伊人是我的理想,我希望我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我会一直去追寻我的理想。
师:看来《蒹葭》的朦胧还在多元的主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的那份美好感受。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句话,以我之眼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学到这里我们已经撩开了《蒹葭》意境中朦胧神秘的面纱,感受了诗人对爱情,理想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我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哪怕道阻且长,依然溯洄从之,永远心向美好!
【点评】
《蒹葭》是我国诗歌的精品,该诗因以朦胧的意境咏叹爱情而独领风骚,成为我国诗歌创作史上的一座丰碑,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篇目之一。
许刚老师执教的这首诗歌,紧紧抓住诗歌朦胧的意境,引领学生极力铺陈诗歌意境朦胧美,可谓有宽度;由对爱情的美好执着追求,推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可谓有深度;教学中巧引清代叶燮以及王国维的话,进行诗歌学习的理性生成,可谓有厚度;课堂上学生围绕主问题探究形成的积极的思维张力,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上几十个孩子生命的温度。
课堂开课直奔重点,“撑一支竹篙去寻诗的源头”,让学生进入朦朦胧胧的诗歌意境,突兀教学目标。
接着“顺水而下”“读诗入境”。让学生去自主感悟“长发飘飘”的“星辰大海的淑女”形象,随诗人的脚步,去多角度感悟、发现、撩开诗歌意境朦胧的面纱;去品味爱情的美好,特别是对爱情追求的过程的美好。让学生在那一泓“朦胧的秋水”中,品出了“千古痴情”!
执教于此,看似已达成目标,但教者独具匠心,“另开新渠”。让学生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追逐,推及于对自己心目中一切美好事物执着追求。既辟出了新意,又提升了高度,为孩子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寻得了归宿。让《蒹葭》这千年老窖,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让课堂教学开合有度,首尾圆合。
教学中,教师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不落俗套的激励评价,以及别致新颖的与诗歌写意高度切合的板书设计,彰显出了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及执教者特有的教学风格。
[作者通联:成都简阳市通材实验学校;成都简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板书简笔画(题目)2分钟
调动语言:今天在上课前我想先做一下小调查,你们紧张吗?我也不紧张,我更多的是一种兴奋,兴奋的是一条江水可以把成都和武汉相连,一次比赛能让千里之外的我们相遇,一首诗歌能让我们遇见最好的自己。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回今生的插肩而过,今天我们能在一起有15分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融,相信前世我们一定是最好的朋友,你们好,我的朋友!”
生:老师好
导入:诗歌如同音乐一般节奏优美,诗歌如同绘画一般,韵味十足。诗歌也像情人一般唯美浪漫。今天我们就撑一支长篙去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去感受朦胧的秋水,千古的痴情。
都说好诗是读出来的,好诗还需要分享那么我来读第一章,同学们读二三章好吗?
你们读得真棒,读完以后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读诗入境
生1:我看到了芦苇摇摇
生2:我看到了一位伊人涉水而来,她一会儿在小洲上,一会儿又在江面上。
师:非常好,你们读得更深入了,还有吗?
生3:我感受到了在茫茫的水边,有着氤氲的水气,芦苇丛生,有着洁白的露珠凝结成了秋霜。有一位男子在河边追寻心中的伊人。
师:你真会读书,你不仅读出了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芦苇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空中雾霭迷蒙水中烟波万状,一切都宛在眼前的美景,还读出了这景中的抒情主人公和伊人。
师: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这位同学为我们描绘的应该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还是精巧的工笔画呢?
生:水墨画。
师:的确《蒹葭》的朦胧美如同一幅水墨画般在我们心中的宣纸上晕染开去。我们同学们就用你们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诗歌的字里行间中寻找《蒹葭》带给我们的朦胧之美(2分钟)
生:我们组发现的是伊人位置的朦胧
师:诗歌为我们描绘的伊人她在哪里
生1:宛在水中央,
生2:宛在水中坻,
生3:宛在水中沚。
生4:在水一方
生5:在水之湄
生:在水之涘
师:朦胧之美,美在伊人的位置。那是因为在主人公和伊人之间总是隔着那一汪秋水,隔着氤氲的水气,加上她时远时近,时隐时现,伊人宛在,却觅之无踪。才有了这伊人形象的朦胧之美。当伊人融入这样的景色之中,更让这幅画面似实而虚,似虚而实,扑所迷离,如梦似幻。
生1:我们组发现的是自然景物的朦胧美,请同学们看到,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这里并没有明确的说白露是什么样子,但我们却能感受到阳光照射下白露的那种晶莹剔透。
师:你们很会读书,你能从露珠的变化中读出光影的转变,也正暗含了时间的朦胧之感。
生2:我们组发现的是伊人形象的朦胧之美,伊人并没有明确的外貌等描写,我们却似乎能从文中感受到伊人的形象。
师:那你能试着用语言描绘一下你读到的伊人形象么?
生1:那是一个长发飘飘的美丽的女子
生2:那是一个眼神中有星辰大海的淑女
师:老师想和你握握手,因为你有一颗爱美的心,在你的描绘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丽女子,在碧水澄澈的小洲上,在蒹葭苍苍的秋景中有着别样的朦胧之美。
生1:我觉得这个主人公的形象也是朦胧的,我仿佛看到一個在深秋的河畔,踟躇张望,徘徊追逐的青年男子形象。
师:他在干嘛?
生:他在痴痴的追寻他心中的伊人
师:这位抒情主人公,面对踪迹难寻的伊人会有怎样的情感起伏?
生:我从所谓伊人中读出了男子的欣喜
生:我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中读出了男子的执着。
生:我从宛字读出了男子的失落。
师:面对似实而虚的伊人,哪怕迷茫痛苦,也依然执着的溯洄从之。的追求过程又何尝不美呢?
师:你们真的读懂了,你们走进去了,那朦胧的秋景,和诗人起伏变化的情感,还有那缥缈的伊人早已在诗歌的重章叠唱中融为了一体,情由境生,境带情韵。
二、品诗味意
师:正如清代叶燮在《原诗》中写到“诗之至处 ,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正是蒹葭的朦胧美给了我们无限的思维空间和审美情趣,让我每次品读都如痴如醉。千百年来的文学评论家和同学们一样把蒹葭作为爱情诗来读,爱情是美好的,伊人也是美好的,读完这首诗你还能想到些美好的事物。
生:我觉的主题还可以是我的希望,我希望我的未来生活能活出自己的想要模样,不管未来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都要坚持自己的心中的活法,活出精彩。
师:让我们用掌声祝福你,愿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生:在我的心中我的伊人是我的理想,我希望我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我会一直去追寻我的理想。
师:看来《蒹葭》的朦胧还在多元的主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的那份美好感受。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句话,以我之眼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学到这里我们已经撩开了《蒹葭》意境中朦胧神秘的面纱,感受了诗人对爱情,理想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我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哪怕道阻且长,依然溯洄从之,永远心向美好!
【点评】
《蒹葭》是我国诗歌的精品,该诗因以朦胧的意境咏叹爱情而独领风骚,成为我国诗歌创作史上的一座丰碑,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篇目之一。
许刚老师执教的这首诗歌,紧紧抓住诗歌朦胧的意境,引领学生极力铺陈诗歌意境朦胧美,可谓有宽度;由对爱情的美好执着追求,推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可谓有深度;教学中巧引清代叶燮以及王国维的话,进行诗歌学习的理性生成,可谓有厚度;课堂上学生围绕主问题探究形成的积极的思维张力,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上几十个孩子生命的温度。
课堂开课直奔重点,“撑一支竹篙去寻诗的源头”,让学生进入朦朦胧胧的诗歌意境,突兀教学目标。
接着“顺水而下”“读诗入境”。让学生去自主感悟“长发飘飘”的“星辰大海的淑女”形象,随诗人的脚步,去多角度感悟、发现、撩开诗歌意境朦胧的面纱;去品味爱情的美好,特别是对爱情追求的过程的美好。让学生在那一泓“朦胧的秋水”中,品出了“千古痴情”!
执教于此,看似已达成目标,但教者独具匠心,“另开新渠”。让学生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追逐,推及于对自己心目中一切美好事物执着追求。既辟出了新意,又提升了高度,为孩子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寻得了归宿。让《蒹葭》这千年老窖,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让课堂教学开合有度,首尾圆合。
教学中,教师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不落俗套的激励评价,以及别致新颖的与诗歌写意高度切合的板书设计,彰显出了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及执教者特有的教学风格。
[作者通联:成都简阳市通材实验学校;成都简阳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