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改;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71—01
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全面深入实施,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政策的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课堂面授为主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向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多种媒体支持的开放教育模式转变。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呼唤教师角色转变。一方面,学生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又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自己学习或者发展的信息。这需要学生逐步具有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
2.课标实施呼唤教师角色转变。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能在下个世纪中处于有利位置。”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所以,新课程作了明确规定,为了顺利实施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走出传统角色,积极适应新角色
1.由知识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习之于生活,不再仅仅是一个先行准备的阶段,而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乃至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了学生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学习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为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发展包括生存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因此,教师应不仅仅扮演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而应努力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与学生一道,共创美好的未来。
2. 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建构者。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3.由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只是在教授课程、教材,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实际上,学校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如果让一线的教师参与,可能会吸引许多其他教师使用开发出来的课程教材。同时,因为有一线教师的参与,课程、教材可能会更清晰,更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研究者,成为课程教材开发和设计的主体。
三、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实现角色转变
1.完善教师的知能结构,成为职业型的专家教师。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日益融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能力结构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内教育界的研究表明,一个专家型的教师需具有四方面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一是自我知识,即具有较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善于自知、自我评论的知识;二是普通知识,即基本的科学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开阔视野;三是专业知识,精通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四是教育科学知识,把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这包括:丰富的纵向知识和丰富的横向知识,即不仅要对学科内容本身精通,还要对跨学科、跨专业的其他领域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2.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水源”。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知识迅速更新,仅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不能适应人一生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因此,教师只有不懈地追求真知,立足较高的知识平台扩展视野,使知识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才能通过“授之以渔”,而达到“认同其理”,使之“身正为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显示的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对真理世界的不断追问,投射给学生直接的心灵震撼。学生从教师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精神生命力,从而引起其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浓烈的求知欲望,实现其学习质的飞跃。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71—01
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全面深入实施,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政策的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课堂面授为主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向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多种媒体支持的开放教育模式转变。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呼唤教师角色转变。一方面,学生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又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自己学习或者发展的信息。这需要学生逐步具有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
2.课标实施呼唤教师角色转变。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能在下个世纪中处于有利位置。”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所以,新课程作了明确规定,为了顺利实施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走出传统角色,积极适应新角色
1.由知识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习之于生活,不再仅仅是一个先行准备的阶段,而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乃至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了学生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学习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为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发展包括生存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因此,教师应不仅仅扮演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而应努力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与学生一道,共创美好的未来。
2. 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建构者。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3.由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只是在教授课程、教材,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实际上,学校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如果让一线的教师参与,可能会吸引许多其他教师使用开发出来的课程教材。同时,因为有一线教师的参与,课程、教材可能会更清晰,更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研究者,成为课程教材开发和设计的主体。
三、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实现角色转变
1.完善教师的知能结构,成为职业型的专家教师。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日益融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能力结构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内教育界的研究表明,一个专家型的教师需具有四方面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一是自我知识,即具有较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善于自知、自我评论的知识;二是普通知识,即基本的科学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开阔视野;三是专业知识,精通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四是教育科学知识,把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这包括:丰富的纵向知识和丰富的横向知识,即不仅要对学科内容本身精通,还要对跨学科、跨专业的其他领域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2.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水源”。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知识迅速更新,仅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不能适应人一生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因此,教师只有不懈地追求真知,立足较高的知识平台扩展视野,使知识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才能通过“授之以渔”,而达到“认同其理”,使之“身正为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显示的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对真理世界的不断追问,投射给学生直接的心灵震撼。学生从教师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精神生命力,从而引起其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浓烈的求知欲望,实现其学习质的飞跃。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