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檀,一种珍稀木材:《紫檀》,一部新创作品。紫檀根脉深植南国沃土,《紫檀》艺术绽放燕赵大地。廊坊,自古与京畿津门为邻,《紫檀》为该市自主打造的第一部大型原创音乐剧,2017年仲春首轮演出,当地观众一片喝彩:2017深冬晋京演出,首都观众大加好评。
笔者如约前往观看了12月14日这一场。那晚京城北风凛冽寒意深浓,保利剧院前厅人潮涌动热气腾腾。正面一扇大屏风,一张大龙椅,端的一派京作木器的高贵雍容古雅肃穆。大戏未开,紫气东来。音乐剧《紫檀》特邀著名作曲家孟卫东作曲,青年剧作家钱晓天编剧,著名导演陈蔚执导,王乃达担任文学编剧并和梁宇同任执行导演。
這是一部弘扬爱国精神、礼赞民族忠魂的音乐剧。讲述清宫名匠归隐民间,自建工坊传承技艺:前清逊帝投靠日寇,甘为傀儡妄图登基:武贝勒和李太监威逼何天工呈献紫檀神木为其打造龙椅礼器:何天工为保全祖传神木与绝艺秘笈,毅然断腕焚木拼死抗争:他视为养子的高足爱徒“斧子”,在其心上人檀儿被逼自尽后,同何门师兄弟远走他乡历经磨难,终于将师承京作木工秘笈,一脉相承传扬发展。全剧高度艺术地升华“神木奇才乃天地精华”的生命主题。
全剧六个冠名角色,身份明确关系清晰。导演选角慧眼识珠,舞台上,所有人物形神兼备自然到位。田浩,身量魁伟高大正气浩然,声音造型相得益彰。早先我们听男低音唱威尔第、瓦格纳,唱铁木尔、洪丁与哈根,西方作品中的人和神,他的舞台演绎相对成熟。现在回过头来唱孟卫东音乐剧里的老工匠,田浩还是非常注意用声方法的调整,他特别注意刻画人物,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内心情感。“悠悠春秋,圣贤迭出…‘祖师爷预言终成谶……”无论道白还是歌唱,一副雄浑宽厚深沉结实的金嗓铜喉,开声就有千钧之力。《莫怪师傅心狠》的深沉温情,《我只是个工匠》的义正言辞,《长大》的语重心长,何天工所有重要唱段,田浩的处理都力求声情兼顾精确细致。他塑造的燕赵义士民族工匠何天工,艺术形象立得起来颇有光彩。
因这次观演前预习功课不足,只对田浩主演男一号有印象。女一号是谁?开场第一段,只见一位清秀苗条女子立于一方,左手打板右手击鼓,张口就是满嘴的鼓书腔儿说唱味儿:“九曲黄河十八弯,村子里有个鲁家关。”那不就是唱的《鲁班学艺》吗?应该不是京韵大鼓,梅花?乐亭?似像非像,原来她在唱西河大鼓,所有大鼓里流传地域最广的一种民间说唱。
这会儿唱曲儿弹弦儿撂地儿说书的两人没在舞台前侧明亮的光区内,单听前面几句一时也辨不清这美丽女子所为何人,满心以为女一号檀儿应该就是廊坊当地曲艺演员。原先学楚剧的刘丹丽可以主演《洪湖赤卫队》,原先唱京剧的丁晓君也能在《马向阳下乡记》领衔。孟卫东2017年为宁波写的新戏《呦呦鹿鸣》,女主B角也是当地的戏曲演员,这种跨界例子越来越多,既不稀奇,更不新鲜。
但,新鲜的是,檀儿并非大鼓演员,她本是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毕业的青年教师刘玥。对她而言,演音乐剧当女一号也不是“大姑娘上轿”,在陈蔚执导的音乐剧《或许明天属于我》里,她就很好地完成了一个有理想有个性的女大学生角色的扮演。她的民族声乐专业背景,再多唱几句鼓曲就能听出来了,现场演出西河大鼓,她可是“头一回”,那就该让人刮目相看。虽说她是廊坊人,可毕竟隔行如隔山,歌曲与鼓曲真不是一回事,何况西河大鼓又那么难唱。看她一手一件乐器,打板击鼓,节奏交错繁而不乱,操练演习蛮像回事,差一点被她给蒙了。
虽然歌曲和鼓曲是两回事,但,只要是曲都有音乐和声腔。刘玥能够自然流畅不露痕迹地实现两者的转换与对接。在与情郎合作《你是榫头我是卯》的大段对唱轮唱重唱时,女高音完全用的是民族声乐的规范唱法:全剧中檀儿的核心唱段不是孟卫东原创新谱,而是檀儿临终前一长段的《大西厢》。这个设计别出心裁特立独行,在纯洁的女子遭受强人凌辱后,檀儿抱定恪守名节一死清白的决心,这个时候,《大西厢》的唱段就是一首咏叹调,再没有比这个更合适了。这个角色、这个身份、这一刻的情绪、这一段的情节,全部涵盖在里面了。如果说开头的《鲁班学艺》只是全剧的楔子,此刻的《大西厢》无疑就是生命的绝唱。尾声中,檀儿的歌声仿佛来自天宇,刘玥在观众席二层楼厢与心上人对唱,天上人间遥相呼应。一颗“催泪弹”顿时炸开泪洪的闸门。有人酸心,有人啜泣……美丽动人的檀儿,在音乐中走入人们的内心,这个民族音乐剧的艺术形象,将带给人们长久的感动。
燕赵人杰,廊坊地灵。京作工坊也好,西河大河也罢,全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前者是硬件,后者为软件,有形与无形、无声与有声,在《紫檀》中尽显一段风流。孟卫东撷取原属板腔体与曲牌联缀体结合的西河大鼓音韵,将河北“吹歌”、民间小曲、传统说唱等音乐素材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具有“地标”特色的音乐风格。琵琶、三弦、竹笛、锣鼓等民族乐器也挥洒着浓墨重彩点染写意的表现功能。他的音乐语言独具一格自成一派,最大的特征就是一不祸害演员嗓子,二不践踏观众耳朵。换言之,要让演员爱唱,也让观众爱听。否则,你为谁写?写他干嘛?
满怀情感、力求美感,音乐的叙事抒情都在塑造一群形象、表达一种意象,赞美一种精神、传扬一种文化。全剧三十余段音乐唱腔,无论独唱、重唱、合唱,无论咏叹式、宣叙性的写法都是以人物和事件为依据,而未跳脱游离主题。《鲁班颂》神圣庄严基调铺陈,《你是榫头我是卯》优美舒展青春恋曲,《子牙河》风俗画卷漕运景象,《喝了这杯酒》雄健壮烈燕赵悲歌。
青年剧作家钱晓天近年十分活跃,从歌剧《红河谷》、音乐剧《大舜》《罗阳》和《锦绣过云楼》听到现在,感觉《紫檀》可能是他有意识借鉴传统戏曲曲艺文法格式最集中最突出的一部力作。如,祭祀合唱:“妙用规矩尺,善为方圆术。”又如,檀儿和斧子重唱:“一榫一卯,如漆似胶……你契我合,暮暮朝朝。”再如,何天工寄情高徒:“……精工造物,你才能将工匠二字写得巨大:……鬼斧神工,你才能将废材朽木化做繁花。”这些文辞大多讲究合辙押韵,本身具有音韵节律,既利于作曲家上手谱写,又便于歌唱家开声行腔。
在歌剧《檀香刑》里将表现主义手法自由发挥了一把,刘科栋这次的《紫檀》舞美设计风格又是别有新意,建筑架构虚实相照,景观造像动静相宜。天幕右侧悬空一轮大圆,开始未加注意,还以为是先锋派的“满月”?仔细辨析,原来那就是全剧重要的标识符号:紫檀大料的横截面。清官帽座椅硕大无朋顶天立地,赫然置于乾坤之间。椅座下方四条腿长高于人物身长,第三幕罩上一圈红色帷帐,即成了武贝勒花天酒地的一方烟榻。最后,何天工登上椅座,大义凛然断腕舍命,满台猩红象征喷溅的鲜血与燃烧的火焰,视觉冲击力十分震撼。
陈蔚的导演手法成熟洗练,所有角色、群众演员、舞蹈段落设计法理合度,视角方位层次维度,高低远近疏密有致,舞台呈现富于流动性与画面感:重点是她特别善于开掘和调教演员的潜能。男二号青年学徒斧子由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毕业生、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陈滨担纲。曾看过陈滨和刘玥主演的音乐剧《或许明天属于我》,再来看音乐剧《紫檀》,两位青年新秀的舞台表演日臻成熟,可喜进步令人感叹。
中国音乐剧演员,大体有两个路子:一是以声乐专业为基础,在形体表演上强化提高:一是以表演专业为基础,在声乐表演上加以训练。根据陈蔚导演近20年约30部音乐戏剧的实践经验,她始终认为:一部音乐剧理应以音乐的呈现为轴心:演员的歌唱能力,更能对一部音乐剧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无论国外经典还是国产原创,音乐剧还是以演唱塑造人物。如果演员不能唱,别的就无从谈起。因此她导演的音乐剧,基本坚持以声乐专业演员为主。《紫檀》也不例外,清一色全声乐班底,既有成熟的歌剧演员,又有音乐学院声歌系高材生。
音乐剧和歌剧均属舶来品,两个剧种好像一对姐妹,既有差异又有共性。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波吉与贝丝》,既是一部美国的民族歌剧,又像一部现代的都市音乐剧。如果让《紫檀》再长长,长成一部民族歌剧也未尝不可。前提必须是现场演出要有好指挥与好乐队,重点是音乐的配器需要再下些功夫,使其和声织体、音型变化更丰富、更讲究、更高级。紫檀大料的自然生命,《紫檀》戏剧的艺术生命,高贵珍奇互为映衬。借用剧中人何天工之语:“传承不在手,而在于心。”所谓真材实料精工细作,如是打造精品佳作,将不断焕发出新的神采魅力。
笔者如约前往观看了12月14日这一场。那晚京城北风凛冽寒意深浓,保利剧院前厅人潮涌动热气腾腾。正面一扇大屏风,一张大龙椅,端的一派京作木器的高贵雍容古雅肃穆。大戏未开,紫气东来。音乐剧《紫檀》特邀著名作曲家孟卫东作曲,青年剧作家钱晓天编剧,著名导演陈蔚执导,王乃达担任文学编剧并和梁宇同任执行导演。
這是一部弘扬爱国精神、礼赞民族忠魂的音乐剧。讲述清宫名匠归隐民间,自建工坊传承技艺:前清逊帝投靠日寇,甘为傀儡妄图登基:武贝勒和李太监威逼何天工呈献紫檀神木为其打造龙椅礼器:何天工为保全祖传神木与绝艺秘笈,毅然断腕焚木拼死抗争:他视为养子的高足爱徒“斧子”,在其心上人檀儿被逼自尽后,同何门师兄弟远走他乡历经磨难,终于将师承京作木工秘笈,一脉相承传扬发展。全剧高度艺术地升华“神木奇才乃天地精华”的生命主题。
全剧六个冠名角色,身份明确关系清晰。导演选角慧眼识珠,舞台上,所有人物形神兼备自然到位。田浩,身量魁伟高大正气浩然,声音造型相得益彰。早先我们听男低音唱威尔第、瓦格纳,唱铁木尔、洪丁与哈根,西方作品中的人和神,他的舞台演绎相对成熟。现在回过头来唱孟卫东音乐剧里的老工匠,田浩还是非常注意用声方法的调整,他特别注意刻画人物,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内心情感。“悠悠春秋,圣贤迭出…‘祖师爷预言终成谶……”无论道白还是歌唱,一副雄浑宽厚深沉结实的金嗓铜喉,开声就有千钧之力。《莫怪师傅心狠》的深沉温情,《我只是个工匠》的义正言辞,《长大》的语重心长,何天工所有重要唱段,田浩的处理都力求声情兼顾精确细致。他塑造的燕赵义士民族工匠何天工,艺术形象立得起来颇有光彩。
因这次观演前预习功课不足,只对田浩主演男一号有印象。女一号是谁?开场第一段,只见一位清秀苗条女子立于一方,左手打板右手击鼓,张口就是满嘴的鼓书腔儿说唱味儿:“九曲黄河十八弯,村子里有个鲁家关。”那不就是唱的《鲁班学艺》吗?应该不是京韵大鼓,梅花?乐亭?似像非像,原来她在唱西河大鼓,所有大鼓里流传地域最广的一种民间说唱。
这会儿唱曲儿弹弦儿撂地儿说书的两人没在舞台前侧明亮的光区内,单听前面几句一时也辨不清这美丽女子所为何人,满心以为女一号檀儿应该就是廊坊当地曲艺演员。原先学楚剧的刘丹丽可以主演《洪湖赤卫队》,原先唱京剧的丁晓君也能在《马向阳下乡记》领衔。孟卫东2017年为宁波写的新戏《呦呦鹿鸣》,女主B角也是当地的戏曲演员,这种跨界例子越来越多,既不稀奇,更不新鲜。
但,新鲜的是,檀儿并非大鼓演员,她本是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毕业的青年教师刘玥。对她而言,演音乐剧当女一号也不是“大姑娘上轿”,在陈蔚执导的音乐剧《或许明天属于我》里,她就很好地完成了一个有理想有个性的女大学生角色的扮演。她的民族声乐专业背景,再多唱几句鼓曲就能听出来了,现场演出西河大鼓,她可是“头一回”,那就该让人刮目相看。虽说她是廊坊人,可毕竟隔行如隔山,歌曲与鼓曲真不是一回事,何况西河大鼓又那么难唱。看她一手一件乐器,打板击鼓,节奏交错繁而不乱,操练演习蛮像回事,差一点被她给蒙了。
虽然歌曲和鼓曲是两回事,但,只要是曲都有音乐和声腔。刘玥能够自然流畅不露痕迹地实现两者的转换与对接。在与情郎合作《你是榫头我是卯》的大段对唱轮唱重唱时,女高音完全用的是民族声乐的规范唱法:全剧中檀儿的核心唱段不是孟卫东原创新谱,而是檀儿临终前一长段的《大西厢》。这个设计别出心裁特立独行,在纯洁的女子遭受强人凌辱后,檀儿抱定恪守名节一死清白的决心,这个时候,《大西厢》的唱段就是一首咏叹调,再没有比这个更合适了。这个角色、这个身份、这一刻的情绪、这一段的情节,全部涵盖在里面了。如果说开头的《鲁班学艺》只是全剧的楔子,此刻的《大西厢》无疑就是生命的绝唱。尾声中,檀儿的歌声仿佛来自天宇,刘玥在观众席二层楼厢与心上人对唱,天上人间遥相呼应。一颗“催泪弹”顿时炸开泪洪的闸门。有人酸心,有人啜泣……美丽动人的檀儿,在音乐中走入人们的内心,这个民族音乐剧的艺术形象,将带给人们长久的感动。
燕赵人杰,廊坊地灵。京作工坊也好,西河大河也罢,全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前者是硬件,后者为软件,有形与无形、无声与有声,在《紫檀》中尽显一段风流。孟卫东撷取原属板腔体与曲牌联缀体结合的西河大鼓音韵,将河北“吹歌”、民间小曲、传统说唱等音乐素材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具有“地标”特色的音乐风格。琵琶、三弦、竹笛、锣鼓等民族乐器也挥洒着浓墨重彩点染写意的表现功能。他的音乐语言独具一格自成一派,最大的特征就是一不祸害演员嗓子,二不践踏观众耳朵。换言之,要让演员爱唱,也让观众爱听。否则,你为谁写?写他干嘛?
满怀情感、力求美感,音乐的叙事抒情都在塑造一群形象、表达一种意象,赞美一种精神、传扬一种文化。全剧三十余段音乐唱腔,无论独唱、重唱、合唱,无论咏叹式、宣叙性的写法都是以人物和事件为依据,而未跳脱游离主题。《鲁班颂》神圣庄严基调铺陈,《你是榫头我是卯》优美舒展青春恋曲,《子牙河》风俗画卷漕运景象,《喝了这杯酒》雄健壮烈燕赵悲歌。
青年剧作家钱晓天近年十分活跃,从歌剧《红河谷》、音乐剧《大舜》《罗阳》和《锦绣过云楼》听到现在,感觉《紫檀》可能是他有意识借鉴传统戏曲曲艺文法格式最集中最突出的一部力作。如,祭祀合唱:“妙用规矩尺,善为方圆术。”又如,檀儿和斧子重唱:“一榫一卯,如漆似胶……你契我合,暮暮朝朝。”再如,何天工寄情高徒:“……精工造物,你才能将工匠二字写得巨大:……鬼斧神工,你才能将废材朽木化做繁花。”这些文辞大多讲究合辙押韵,本身具有音韵节律,既利于作曲家上手谱写,又便于歌唱家开声行腔。
在歌剧《檀香刑》里将表现主义手法自由发挥了一把,刘科栋这次的《紫檀》舞美设计风格又是别有新意,建筑架构虚实相照,景观造像动静相宜。天幕右侧悬空一轮大圆,开始未加注意,还以为是先锋派的“满月”?仔细辨析,原来那就是全剧重要的标识符号:紫檀大料的横截面。清官帽座椅硕大无朋顶天立地,赫然置于乾坤之间。椅座下方四条腿长高于人物身长,第三幕罩上一圈红色帷帐,即成了武贝勒花天酒地的一方烟榻。最后,何天工登上椅座,大义凛然断腕舍命,满台猩红象征喷溅的鲜血与燃烧的火焰,视觉冲击力十分震撼。
陈蔚的导演手法成熟洗练,所有角色、群众演员、舞蹈段落设计法理合度,视角方位层次维度,高低远近疏密有致,舞台呈现富于流动性与画面感:重点是她特别善于开掘和调教演员的潜能。男二号青年学徒斧子由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毕业生、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陈滨担纲。曾看过陈滨和刘玥主演的音乐剧《或许明天属于我》,再来看音乐剧《紫檀》,两位青年新秀的舞台表演日臻成熟,可喜进步令人感叹。
中国音乐剧演员,大体有两个路子:一是以声乐专业为基础,在形体表演上强化提高:一是以表演专业为基础,在声乐表演上加以训练。根据陈蔚导演近20年约30部音乐戏剧的实践经验,她始终认为:一部音乐剧理应以音乐的呈现为轴心:演员的歌唱能力,更能对一部音乐剧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无论国外经典还是国产原创,音乐剧还是以演唱塑造人物。如果演员不能唱,别的就无从谈起。因此她导演的音乐剧,基本坚持以声乐专业演员为主。《紫檀》也不例外,清一色全声乐班底,既有成熟的歌剧演员,又有音乐学院声歌系高材生。
音乐剧和歌剧均属舶来品,两个剧种好像一对姐妹,既有差异又有共性。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波吉与贝丝》,既是一部美国的民族歌剧,又像一部现代的都市音乐剧。如果让《紫檀》再长长,长成一部民族歌剧也未尝不可。前提必须是现场演出要有好指挥与好乐队,重点是音乐的配器需要再下些功夫,使其和声织体、音型变化更丰富、更讲究、更高级。紫檀大料的自然生命,《紫檀》戏剧的艺术生命,高贵珍奇互为映衬。借用剧中人何天工之语:“传承不在手,而在于心。”所谓真材实料精工细作,如是打造精品佳作,将不断焕发出新的神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