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公共空间的建设与村民公共精神的发展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村庄公共空间是由村民的公共精神所构筑的行为和观念空间,它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发表见解、增进合作的机会,最为重要的是这种空间培育了村民的公共精神。村民的公共精神是村民自治的内在驱动力,缺乏公共意识、公共责任感和公共参与能力的村民不可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真正的主人。村庄的公共空间和村民的公共精神构成了村庄的公共生活。当前应通过各种途径如进一步拓展村庄的公共空间,鼓励各种社会团体如协会、公民自愿组织等的发展,充分发挥精英人物的作用,加强村民公共意识的教育等来培育村民的公共精神。
  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精神;公共生活;村民自治;民间组织
  
  一、 村庄公共空间与村民公共精神的概念
  
  “公共空间”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其涵义也有所不同。本文所指的公共空间(也可以称为公共领域)是相对于私人领域和国家权力领域而言的。它描述的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国家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①。村庄公共空间是指在一个村庄的范围内,村民获取各种公共信息,进行批判式评论,合作处理公共事务,培育公共精神等行为和观念的空间。村庄公共空间的存在从眼前看是推动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长远来看则是培育了这种交流与合作的根基——村民的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是指公民个人超越自身利益,追求一种整体的公共利益,由这种公共意识生发出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怀,以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行为。村民的公共精神是村民基于对村庄公共利益的自觉认识而关注、参与公共事务的精神,它要求村民必须具有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即一方面应具有一种公共主体的意识和个体的独立精神;另一方面应具有一种超越精神,善于超越个体的局限,把自己与村庄整体的利益与价值联系起来。具有公共精神的村民体现出既独立又合作,既有批判精神又有守法意识,积极主动地关注、参与村庄的公共事务,促进其成员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特征。例如参与投票与选举,参与讨论提出建议,对侵犯公共利益和共同价值目标的行为进行理性地批判,与其他成员合作以促进共同利益等等。村民的公共精神形成一种社会资本,有力地促进村民自治的运行。
  村庄公共空间是村民公共精神产生的土壤。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人们不能对包括自己事务在内的公共事务发言,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关心公共利益的兴趣,而退缩至“小我”的狭小天地之中,则村民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意识也就无从谈起。村民的公共精神是村庄公共空间的灵魂,没有了公共精神的公共空间至多是信息的汇集地,它无法将村民凝聚在一起,从而无法合作来提升村庄的公共福利。村庄的公共空间和村民的公共精神共同构成了农村的公共生活。
  农村的公共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国家政权开始从农村社区逐渐后撤,村庄民主自治体制正在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村庄的公共空间不断拓展,村民的公共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通过对张高村村的走访调查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农村社区治理状态发生的变迁。
  
  二、张高村公共生活的现状
  
  村庄公共空间并不是物质性的实体,但它却需要借助一些现实的载体得以存在。村庄公共空间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些相对固定的特定空间,道口、集市、小商店、广场都使人们聚会交流的场所。进入张高村,经常可以在村内的道口看到一些老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各种各样的话题,比如对老年人协会的意见,村内路灯安装存在的问题等等。在集市上一些买菜卖菜的村民也会热情地与我们交谈,从家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延伸到对国家的教育政策的看法,家庭琐事,国家大事,无所不包。这便构成了一种最初级的公共空间形式,也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为简单的形式。
  村庄公共空间还可以借助于某种人际交往来形成,如以村落内部的红白喜事为载体的人情往来。当今村庄的红白喜事的规模越来越大,“事主不需要发出邀请,凡知道消息的人家大都会自觉地派代表参加”②。在张高村,遇到红白喜事,除了到事主家帮忙张罗,人们还通过随份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少的五十元,多的几百元不等。一方面增进了感情,另一方面也为事主筹措了必要的经费。在这样的一种场合,大家除了单纯的庆祝和哀悼还获得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极佳的机会。而这种公共空间由于人数众多,谈论话题也比较广泛深入。
  此外,各类民间组织的自主活动构成了张高村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给村民参与提供了公共活动空间。近几年,张高村先后成立了水杏合作社、香椿合作社、老年人协会等民间组织。尽管在组织上和程序上还不是那么规范,但这些组织的建立无疑拓展了村庄的公共空间,并且对村民有了一个公共精神的启蒙教育。这些民间组织是较高层次的公共空间的形式。通过它们,村民可以获得最直接的参与管理的实践经验,培养团结与合作的精神。拿老年人协会来说,自去年成立以来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成为村民讨论的中心话题之一。这些活动包括:
  1、参与村内公共事务的管理。就修建路灯一事,老年人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协会的理事就路灯在村子的设置地点,电费的收缴,路灯安装后的维护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磋商。此外,协会还对饮用水源问题,沼气建设问题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2、开展文娱活动。文艺演出、创办村报等精神文化生活也形成了张高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给村民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可以说,老年人协会的建立大大的改善了村里老人的精神面貌,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同时也对村干部的行为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对于张高村来讲,村内公共空间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满足人们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人既爱孤独又爱群聚,除了家庭生活,人们还渴望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村庄公共空间的存在为村民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幸福的生活不仅仅与物质财富有关,还取决于是否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当前增收途径有限的的情况下,丰富的文化生活,健全的公共生活显然可以增强农民的幸福感。
  二是形成公共舆论。村民可以聚在一起,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有时就某些问题可以达成共识,形成一种公共意见。“.在公共领域中,整个社会透过公共媒体交换意见,从而对问题产生质疑或形成共识”。③这样的公共意见不仅会成为村民行动的评判标准,还可以对公共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最为重要的是村庄公共空间培育了村民的公共精神,锻炼了村民的公共管理能力。它使村民村民从孤立的狭隘的个人范围中跳出来,把自己与其他成员联系起来,在与其他村民交往、协商的过程中发现共同利益,由此产生了一种合作的意识和信任的基础。并且通过实践,提高了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张高村,大部分村民对于涉及到村民共同利益的事情能够给予一定的方式进行合作,村内公路的修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张高村内部的公路,采取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修建的方式。很多村民认为这是一件利己利人的好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捐了几十到几百元不等。如果没有村民的自愿捐款,村内的公路是修建不起来的。
  可以说,一个经济发达的村庄,其成功的因素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更因为它们有较强的公共精神。而一个积贫积弱的村庄,与物质层面的匮乏比起来,村民公共精神的缺乏是一种更深刻的发展因素。
  
  三、张高村公共生活的不足之处
  
  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尽管张高村村民对村中的公共事务体现出一定的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参与,但是,从该村村民公共参与的行为和意识的特点来看,仍缺乏足够的公共精神。
  从该村村委会主任的选举来看,当被问及选举某人的具体原因时,要么“谁给的钱多就选谁”,要么“他是本家的亲戚”还有的是“选谁都无所谓,都一样”。
  对于村庄出现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如村庄公共卫生问题,路灯的维护问题,村庄的安全问题,虽然这些也都被大家认为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如果没有村两委挑头,人们就束手无策了。
  ——“村内盗窃事件好几起了,我家就被盗了,村里也不管不问”。
  “那您有没有想到向村支部或村委会提提建议?”
  “提了也没用,都忙着个人赚钱,谁管这事”。
  ——关于村内卫生“也都觉得不好看,垃圾到处都是,村里也就过年时照人打扫打扫,平时没人过问”。
  “那您没有想过带个头,招呼大家轮流打扫?”
  “村里都不管,我们怎么管,管了人家还说闲话,再说村干部也不高兴,这才是出力不讨好呢 。有时间就打扫打扫自己家门的垃圾。如果村干部张罗,我肯定会拿钱”。
  从谈话中反映出来,村民虽然意识到村内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也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村民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对于政治参与表现出一定的冷漠,他们不愿意参与政治,不愿意过问公共事务。二是存在着对正式权威的过度依赖。认为一些事情只要村两委不出面就无法开展,村民自己是无法合作来解决的,村民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四、拓展村庄公共空间,弘扬村民公共精神
  
  造成村民公共精神缺乏的原因有很多,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经济和政治原因。但是,只要存在这种潜力,就应当进一步挖掘和培育村民的公共精神。
  1、进一步拓展村庄公共空间,培养村民的自治能力和合作精神。村庄公共空间是村民参与公共管理的实践空间。通过提出建议,发表评论,做出决策等实践活动村民获得了一种自信,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责任感。拓展村庄公共空间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发展民间组织。民间组织能扩大村民参与村庄公共生活的范围和深度,促进政府与村(下转第69页)(上接第65页)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和融合,从而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张高村老年人协会的成立给村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与村内公共事务管理的机会,村民对于村庄公共事务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参与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对整个村庄公共问题的解决,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促动因素。当然,老年人协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必须有相对独立的财政,也就是说是否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会影响它的下一步发展。这一点可以参照东部地区民间组织经费筹措的方法,如可以向村里申请一定的活动经费,通过文娱演出在社区中募集资金,出租红白喜事所用的器具给村民等等。
  2、充分发挥精英人物的作用。有头脑、有经济实力、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在难以处理的村落事务中说得上话,办事妥帖这是一般村民所公认的能人形象,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社区精英。精英人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和社会动员能力,能把分散的个体凝聚在一起,从事各种集体活动。他们对于公益事业的热爱激发了村民的公共精神。张高村也存在不少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但他们在村庄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可以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资金、技术发展自助性质的协会。培育与助长村庄中新兴的公共服务积极分子及公共人物,从而为村庄自治人才的优化、年轻化提供内生基础。
  3、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村民公共意识的教育。具有公共意识意味着村民并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人,而是把自己同整个村庄甚至国家联系在一起。加强村民公共意识的教育就是使村民成为关心公共事业,参与公共管理,成为具有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的公民。可以运用街头剧、唱歌、快板和戏曲等传统形式达到教育目的,把法律政策、道德风尚、表扬批评,溶于这些具体的表达形式中,农民会高高兴兴的接受。运用传统的美德教育,通过趋善的教化净化人心,提高村民之间的信任度,这样村民才能有合作的意愿和可能性。
  改革开放后,一方面是国家权力逐步从农村社区撤退,另一方面是农村自组织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导致了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的匮乏和公共生活的缺乏。农民不应再消极等待下去,而是必须积极行动组织起来,这需要内生发展与外生培育相结合。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包括官员、学者、教师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依靠和挖掘村民的公共精神和自治能力,增强村庄的公共福祉,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韩国新村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过渡所必须遵循的社会发展规律外,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凝聚了超越制度、国家、民族、文化、传统而人类共有的人文思想、和谐理念、自主正义、合作态度、公民社会、奉献精神等文明因素。进一步发展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村庄公共空间,弘扬村民的公共精神,这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译本),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
  [2]肖滨:《理解公共领域:文本与导读》,http://www.gdmoa.org。
  [3]吴毅:《公共空间》三农中国网,2005年2月1日。
  [4]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
  [5]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6]俞可平主编:《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注释:
  吴毅《公共空间》。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生态农业虽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受各种条件所限,优越性不很明显,再加上它的可容性低、比较复杂、可试验性和可察性都比较低等特性,决定了其对农民的吸引力有限,而生态农业技术创新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对政府的吸引力很大。本文利用推广学原理分析生态农业技术创新的特性,指出它的优越性并不突出以及技术复杂,相容性、可试验性和可察性都比较差,从而导致生态农业推广缓慢等等。  关键词:生态农业;推广;创新 
期刊
摘要: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在我国的移植和发展,从实践历程和立法建构两个角度予以考察,呈现出法律移植的必然性、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性以及引进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嵌合性等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发展历程;特点    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某些领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方向,就源于美国的独立董事法律制度而言,其作为普通法系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不仅为普通法系的其他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国)提供了一
期刊
摘要:作为政府工具箱里常用的干预策略,管制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与否有明显的正负效应,因此,政府能力的边界、政府活动的范围界定是必要的。本文从意识形态理论、公共利益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管制俘虏理论、有限理性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政府管制;边界;管制理论    关于政府管制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至重商主义时期。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在15—18世纪初,它是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
期刊
电视媒体的发展态势令人咂舌,它的那种渗透力和铺天盖地的普及速度,是空前的。我们一时间似乎还没有醒过神来,就被这股巨大的潮流卷裹着匆匆前行。  而在这个巨大的潮流当中,电视娱乐节目更是呈现出蓬勃的力量,其发展的势头让人刮目相看。新颖的编排形式、有趣激越的内容,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和放松。仔细想来,这其中还有让人倍感兴奋的点,这就是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  由于电视娱乐节目自身所具备的内在个性,它的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一个旗帜鲜明、立意深远、大气磅礴、内涵丰富的报告,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还从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摘要:在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是公共事务治理的核心力量,对于政府权力的监督主要来自政府内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权力不仅需要内部分工的监督,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外的社会力量的监督,而作为社会自治力量代表的非营利组织也就自然承担了这一角色。本文主要围绕我国非营利组织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展开探讨,深入了解其现状,提出完善、发展的相关对策,对于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
期刊
摘要:学生在校除了班集体、学生会、团委等正式群体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学生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大多时为了满足同学之间相互交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等需要,而由一些兴趣、爱好、习惯、观点、志向、态度一致的学生自发结合而成的,它们有自己的特征,对学生群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为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非正式团体的教育与管理。  关键词:非正式团体;产生原因;特征;作用;教育管理    “非正式团体”
期刊
摘要:英语听力,作为一名英语语言学习者所必备的技能,旨在提高学生口语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而且其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将多媒体引入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会加强学生对听力教学的兴趣及理解,从而增强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本文介绍了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及多媒体在听力教学中的发展与应用及具体的引用实施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多媒体;教学设计      英语听力,作为一名英语语言学习者所必备的技能,旨在
期刊
随着环保型消费逐步占据主流,住宅建筑的生产商和消费者都对建材提出了安全、健康、环保的要求。采用清洁卫生技术生产,减少对天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大量使用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是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环保型建材,即考虑了地球资源与环境的因素,在材料的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尽量节省资源和能源,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并能为人类构造舒适环境的建筑
期刊
摘要:“私人化写作”以侵袭男性欲望世界的方式,以攻为守,构建女性自身的精神家园,试图对两性的心理结构予以重建,使女性文学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侵袭;欲望;心理结构;“自焚”    女性写作的种种尝试    中国女性文学在20世纪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转变,开始将“娜拉出走”后的生活纳入到思考范围,女性正式走出男性的世界,撑起属于自己的半边天,但是究竟该走向何方,女性作家们思考了整个20世纪,她
期刊